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掌握盐化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盐化工厂生产工艺、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员工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尘、其它粉尘、氯气和噪声.监测结果煤尘点合格率10000,其他尘合格率91.3%,氯气点合格率95.8%;噪声强度6...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选煤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32.5%噪声检测点8h等效A声级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8.8%煤尘检测浓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职业病。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煤尘,应加强噪声、煤尘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和掌握湖北省郧县辖区内大理石加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42家大理石加工企业作业场所中粉尘和噪声进行检测.结果 其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合格率为53.85%,噪声强度合格率为39.25%.结论 大理石加工企业粉尘和噪声作业岗位的职业病隐患较大,应合理改善作业环境,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港口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及危害程度,探讨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结果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较好;工作场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煤尘和噪声;噪声强度、作业点煤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有不同程度超标,有毒有害化学物浓度、作业岗位煤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结论在职业病防治方面,该港口企业采取的措施较为全面,但仍需完善防尘降噪措施及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王金合  杨金龙  刘涛 《职业与健康》2011,27(17):2011-2013
目的识别、分析某煤矿矿井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为卫生行政部门竣工验收和企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煤尘、矽尘、噪声、手传振动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煤工等10个工种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11 011采面等13个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不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采煤工6个工种接触噪声等效声级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岩巷、煤巷掘进工接触手传振动强度均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措施基本可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能够控制,但需要加强部分工作场所煤尘和噪声的控制措施,并做好手传振动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与分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治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采用类比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有毒物质、噪声和高温等;类比检测结果为工作场所呼吸性粉尘浓度为0.7~12.7mg/m^3,合格率84.1%,工种呼吸性粉尘浓度为0.3~2.2mg/m^3,合格率84.2%;有毒物质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为63.0~100.7dB(A),合格率94.8%,工种噪声强度为63.8—84.3dB(A),合格率100%;工作场所WBGT指数为26.2—31.5℃,均为高温作业点。结论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项目建成投产后,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其主要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张守刚  张荣  宋伟  孙建英  谢国祥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53-1655
目的评价某新建汽车生产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状况及控制效果。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卫生学调查,确定存在及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浓度(强度)检测,最后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工作场所中粉尘、化学毒物和工频电场均符合国家标准,噪声合格率为73.1%,照度合格率为83.3%。结论该项目粉尘及化学毒物控制效果较好,接触噪声的工人应限制接触声时间,加强防噪声耳罩或耳塞配戴,增加工作场所照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某煤气化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检查表法及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开展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粉尘和硫化氢等26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醇、氨和噪声;检测结果显示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化学毒物浓度、WBGT指数、工频电场及紫外线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部分岗位接触的个体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合格率为75.0%。结论某煤气化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危害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饲用酶制剂生产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水平及该企业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方法采用现场检测检验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对照法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等基本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现场检测粉尘合格率为88.89%;各种毒物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0.83%。结论饲用酶制剂生产企业高噪声生产设备较多,且基本为集中布置,造成噪声叠加,噪声危害应引起企业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以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为主要产品的炭素公司职业卫生防护现状,掌握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及分布情况,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对策及建议。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一般劳动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及卫生工程相关指标检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有46.7%的粉尘作业工种接触粉尘浓度超标;40%的噪声作业工种接触噪声等效声级超标;毒物检测结果除作业工人接触甲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外,其接触沥青烟、氟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工频电场强度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建筑卫生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部分工作场所温度较高,中心实验室通风情况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结论该企业工作场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中,以粉尘和噪声超标最为严重;部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效果不佳,粉尘、噪声和部分毒物的浓度或强度不能满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矿井及选煤厂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现状,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材料类别、工作流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标准确定本次现状调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点、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结果矿井及选煤厂的24个化学物质检测点合格率100.0%,24个粉尘检测点合格率79.2%,91个噪声工作场所噪声测量结果合格率87.9%;井下采掘工序受检的20个工种煤尘,选煤厂受检的6个工种煤尘CTWA合格率分别为30.0%、83.3%;9个工种噪声作业工人个体噪声测量结果合格率为66.7%;35个工种8 h等效声级噪声计算结果合格率为71.4%。结论大部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但因井下作业工艺条件和工作环境的限制,煤尘浓度要控制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范围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本矿井及选煤厂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井下开采单元的采掘、运输工序及选煤单元原煤准备和产品外运工序的煤尘和噪声,建议加强除尘或防尘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强化通风,加强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减轻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某电石乙炔法生产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防治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分析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结果检测生产性粉尘、物理及化学有害因素共23种,其中粉尘检测点位22个,合格点位14个,合格率63.64%;检测化学毒物16种,共计78个点位,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噪声检测涉及79个点位,噪声个体检测19个工种,合格率为89.5%;照明、紫外线辐射检测合格率为100%。结论煤尘、矽尘、其他粉尘(电石粉尘)、氯乙烯、一氧化碳、氯化氢、氯气等是该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危害程度十分严重,应通过工程技术改造,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复合肥料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氨、甲醛、尿素、非甲烷总烃等,生产性粉尘有滑石粉尘、电焊烟尘等,物理因素有噪声、高温和紫外辐射等。化学毒物浓度检测18个点,合格率为100%。粉尘浓度检测24个点,合格23个点,合格率为95.8%。噪声强度测定87个点,合格63个点,合格率为72.4%。高温检测5个点,WBGT指数均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手工电焊作业罩内紫外线辐照度合格。职业健康检查131人,检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2人,噪声作业禁忌证3人。结论化学毒物、粉尘、高温和紫外线危害控制效果较好,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进一步做好职业病危害尤其是噪声危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分析乌兰浩特卷烟厂技术改造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烟草尘、煤尘、矽尘、CO、NO2、SO2、H2S、噪声、微波辐射和高温。类比检测结果显示,烟草尘浓度的合格率为90%,有毒物质浓度全部合格,噪声强度的合格率为81.25%。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较重,职业病危害防护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某以焦炉气为原料合成甲醇装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防治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分析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结果检测生产性粉尘、物理及化学有害因素共23种,其中粉尘检测点位15个,合格点位8个,合格率53.3%;检测化学毒物18种,共计201个点位,其中氨的合格率为93.7%,其余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100%;噪声检测涉及37个点位,噪声个体检测5个工种,合格率为40%;照明检测合格率为100%。结论煤尘、矽尘、氰化氢、苯并(a)吡、苯系物、硫化氢、萘、二硫化碳等是该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危害程度十分严重,应通过工程技术改造,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太原市某水泥厂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为加强职业卫生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月对太原市某水泥厂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噪声强度、高温作业气象条件等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某水泥厂作业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作业岗位空气中总尘的时间加权浓度(TWA)、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最大值包装岗位、装车岗位、熟料运输岗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限值,微机操作岗位未超过限值;熟料运送岗位、包装岗位、装车岗位、水泥运输岗位的噪声8h等效声级超过国家标准限值,配料岗位未超过限值。[结论]装车、包装、燃料运输岗位空气中粉尘总尘浓度不合格,微机操作岗位合格。噪声强度配料岗位合格,包装、装车、水泥运输、熟料运送岗位均不合格。  相似文献   

17.
周俊生  刘胜萍  徐胜贵  钱芳  陈丽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07-1808
目的了解变压器制造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和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某变压器制造企业2008年度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和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企业粉尘作业监测合格率仅46.7%,噪声作业岗位监测合格率75.0%,毒物作业岗位监测全部合格;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85.3%,噪声和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100%。受检工人异常检出率为:血压6.13%、血常规12.37%、肝功能5.01%、乙肝表面抗原5.9%、尿常规15.03%、心电图4.75%、x线胸片13.13%、肺功能10.71%、腹部B超26.09%(其中脂肪肝7例,占15.22%)、高频听力损伤34.48%、低频听力损伤5.74%;诊断职业病3人,职业禁忌证6人。结论粉尘和噪声是该企业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必须进行工艺改进和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指导与监督。同时还应重视职业安全教育并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8.
殷伟  杨培记  李魁中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26-2727,2730
目的了解某甲醇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该厂5个粉尘作业点进行总粉尘浓度检测,对24个工段中33个岗位的和工种进行噪声检测,对18个工段中的21个岗位或工种进行空气中一氧化碳、氨和甲醇浓度检测,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变换车间煤炉上料操作工、脱碳车间上料处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噪声检测最大声强为113.0 dB(A),最小声强为68.6 dB(A),平均87.2 dB(A),其中16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48.5%。一氧化碳、氨和甲醇浓度检测结果显示接触氨和甲醇浓度岗位或工种均符合国家标准职业卫生限值,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岗位或工种除压缩车间、造气车间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外,其余所测岗位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结论某甲醇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噪声和毒物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部分岗位或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干法普通过磷酸钙生产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调查结果,对该企业产生的职业危害程度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该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化学毒物(硫酸、氟化氢等)和噪声,粉尘检测结果合格率为80.0%,硫酸检测结果合格率为100%,氟化氢检测结果合格率为零,氟化氢作业分级为Ⅲ级(重度危害作业),工作岗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55.6%。结论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不能有效地将粉尘、氟化氢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应着重改善作业环境,完善防护措施,控制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清远市某铝合金家具制造厂的职业病危害状况。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进行工作场所中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化学毒物浓度的检测和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粉尘浓度检测11个点,1个点铝尘浓度超标;噪声强度检测10个点,全部超标;化学毒物检测4个点,2个点苯浓度超标;接噪工人电测听结果19人高频听力损失。结论该家具厂噪声危害严重,粉尘和苯作业危害存在较大隐患,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