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胸腔积液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选择胸腔积液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行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临床疗效、胸腔积液内蛋白量与白细胞浓度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外伤性血胸用深静脉穿刺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采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外伤性血胸患者144例资料,随机分组。普通组进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实验组用深静脉穿刺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穿刺后疼痛评分、焦虑情绪评分;胸腔闭式引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引流护理满意度高于普通组,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穿刺后疼痛评分、焦虑情绪评分优于普通组,P0.05;实验组胸腔闭式引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外伤性血胸用深静脉穿刺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的应用及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发性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自发性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70例,针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整合。结果 70例患者中有68例一次手术穿刺成功,有2例患者需进行第二次穿刺引流手术,治愈率高达98.6%,术后均无感染现象出现。讨论术前以及术后环节当中,对自发性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进行细心体贴的护理,有利于舒缓患者的内心情绪,保证手术过程正常进行,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固定不规范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科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为对照组,用传统的固定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为实验组,用改进的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规范率。结果实验组的固定的不规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导管固定的不规范率,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全部为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后,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占60%;而护理组随访后,无一例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闭式胸膜活检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技术在诊断和治疗胸腔积液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胸腔积液住院患者148例,其中100例行胸腔穿刺术及胸水常规等化验;48例患者行闭式胸膜活检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膜组织送病理科检查。结果两组患者胸水消失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式胸膜活检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术疗效显著,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胸腔积液使用闭式引流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的64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实验组和比较组,均有32例,两组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实验组使用护理干预,比较组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日均积液引流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实验组的研究指标比比较组优秀,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结合护理干预能够发挥出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量具有较大的提升,降低了并发症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肺癌根治术后胸腔闭式引流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肺癌根治术后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肺癌根治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根治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概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胸腔闭式引流与高频振荡通气技术联合对患有气胸疾病的新生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将新生儿气胸患儿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与高频振荡通气技术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气胸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气胸疾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胸腔闭式引流与高频振荡通气技术联合对患有气胸疾病的新生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方式,探讨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 42例胸腔积水患者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引流管置管时间2~9 d、平均时间(3.2±0.6)d,感染发生率为0%,3例由于剧烈运动导致引流管脱出,发生率为7.14%。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相应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置管引流顺利,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大剂量组则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相比较小剂量组更好,P<0.05。对比不同剂量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随着对右美托咪定研究的逐渐深入,大量资料证实其对于于吸入麻醉药引起的神经损伤、创伤引起的神经损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文章从右美托咪定抑制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抑制氧化作用、抗神经炎症反应、作用于咪唑啉I受体等机制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本科室2017年6月-2018年1月间40例阴道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镜检及阴道炎五联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阴道炎病原体检测结果、白带清洁度检测结果状况。结果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念珠菌、白细胞、滴虫、混合感染、其他病原菌感染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加特纳菌检出率及致病菌总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升高(P<0.05),阴道炎患者实施五联检验对白带清洁度的检测结果与常规镜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药物研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需要对众多“药物成果”的价值进行多维度客观评价。从创新的概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在科学性和实用性兼顾的原则下,构建适合现代药物研发成果的 “四等级技术创新度”标准化评价体系,这对信息使用者了解药物成果的潜在价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400例,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200)和护理路径组(n=20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95.0%(190/200)、96.0%(192/20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2.5%(165/200)、61.5%(123/200)(P<0.05)。结论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较常规护理高。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临床模拟技能教学在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本校2014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模拟技能教学,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成绩、及格率、各分数段人数及所占比例。结果观察组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是(82.00±5.67)分较对照组(72.70±8.10)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科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各分数段中,观察组60~69分数段医学生人数较对照组少,但80~89分数段医学生人数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1)。结论临床模拟技能教学有助于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的创新,是我国医学学位教育的一次战略性举措,对于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临床科研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相关体系进行构建,是当前口腔医学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科研选题、课程设置和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在新的模式下,培养出临床与科研能力兼备的优质的高级应用型口腔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应用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0例,进行传统开腹手术)和治疗组(30例,进行腹腔镜外科手术),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可取得显著性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喉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114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清醒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麻醉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5 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与平均静脉压,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接受喉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可以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接收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生活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比组为80.0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协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增强患者生活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