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对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经介入或手术治疗证实10例患者的双源CTA,评价缺血性肠管出现的异常征象,对照介入或手术中所见判断DSCTA的临床价值.结果 10例患者DSCT腹部动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7例,动脉期DSCT横断面MIP及VRT重组图像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管腔狭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3例,其中伴有门静脉血栓2例,DSCT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充盈缺损,血管壁环行强化.DSCT表现为不同程度肠梗阻8例,表现为肠腔扩张、积气及气液平面,其中6例肠壁增厚,腹腔内不同程度积液.结论 DSCT在急性肠缺血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明确病因,是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理想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14例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1例进行腹部彩色B超诊断,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4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例。手术治疗1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病死率为13.3%。结论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7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果 5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术后4例存活,1例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1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好转;1例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后痊愈.结论 提高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认识,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手段,可以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86年10月—2010年10月诊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疾病特点、诊断及治疗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2.5岁,手术治疗17例,死亡4例,溶栓治疗2例痊愈,2例术后危重者放弃治疗。结论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及反复腹穿、CT等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溶栓或手术能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AMI)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后营养支持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6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2例.9例病人均急诊手术,并于术后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其中7例联合溶栓治疗.结果: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早期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回顾,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多为高龄,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发生绞窄性肠梗阻后,病死率较高。结论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术前往往很难做出诊断,但结合其特点,如发病初期症状与体症不相称,肠管坏死后出现腹膜炎等情况,应充分考虑本病的可能,对可疑患者选用恰当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尽早手术探查。术后继续支持、抗炎、抗凝等治疗,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性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42例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急腹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中老年病人多见,常合并心脏、血管病变,42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2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18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3例。手术治疗32例,保守治疗10例,治愈28例,死亡14例。结论肠系膜血管造影及腹部CTA是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病例资料分析及相关文献回顾, 提高对血液透析合并肠系膜动脉钙化狭窄及肠系膜缺血相关病例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以顽固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血液透析病例, 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结果该病例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腹痛表现为脐周持续性隐痛, 餐后及血透下机后疼痛加重, 检查结果提示全身多发血管钙化、肠系膜上动脉狭窄, 诊断为慢性肠系膜缺血。拟在介入下行肠系膜血运重建, 但术中导丝未能进入肠系膜上动脉, 建议予外科手术治疗, 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自动出院。结论透析患者合并顽固性腹痛, 应仔细鉴别, 警惕有无肠系膜动脉病变及肠系膜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着重探讨45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病因、CT检查技术及其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45例缺血性肠病均经螺旋CT扫描。26例经过手术证实,14例经过治疗痊愈,5例急性死亡。结果其中肠系膜动脉缺血24例,肝固有动脉缺血4例,肠系膜静脉缺血17例。结论严格掌握CT检查技术,根据CT影像表现并密切结合临床,对缺血性肠病患者可以作出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杂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70例(86条肢体)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病人资料,根据患肢的不同情况,应用血管镜直视下判断是否合并血栓,灵活组合应用球囊取栓、术中造影、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成形术、人工血管旁路术等杂交手术方法;配合截肢(趾)术、局部清创术、持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VSD)、特殊敷料换药等各种治疗措施.结果 血管镜下发现并取出血栓45例,其中41例髂股动脉合并不同程度狭窄需同时进行腔内治疗,25例没有发现血栓或血管镜无法进入直接行腔内治疗或旁路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为97.5%,1个月溃疡愈合率为87.8%;术后1年通畅率为86%,围手术期死亡2例.所有病例术后一周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病情复杂多样,需进行个体化评估,采取外科和腔内杂交一站式灵活多样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严重多发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7例腹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82例、死亡5例,生存率94.2%、死亡率5.8%。结论对腹部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给予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应用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及时行手术治疗,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覃程  黄世锋  王炜 《现代保健》2011,(25):134-135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治疗3例,痊愈2例,1例中转手术,手术1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4.3%。结论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应有深刻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腹腔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6例非外伤性,非妇科源性腹腔出血患者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36例患者均行诊断性腹腔穿刺,28例抽出不凝血。3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发生于高血压病引起血管出血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引起血管出血12例,肝癌出血5例,胃癌破裂出血3例,自发性脾破裂2例,腹膜后出血2例,脾脏自发性破裂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例,大网膜扭转1例。结论非外伤性腹腔内出血病因复杂,术前诊断困难,腹腔穿刺及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诊断、积极的手术探查、确切的止血措施能提高治愈率,减少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AMVO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2例,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NOMI)1例.10例手术,其中坏死肠管切除一期吻合6例,二期吻合3例,1例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抗凝、祛聚、扩血管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最终治愈6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再发梗死,1例死于短肠综合征,病死率为45.5%.结论 AMVO发病急,进展快,早期易误诊,后期病情凶险,早发现、早治疗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排CT在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肠系膜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接收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肠系膜损伤患者,共计100例,所有患者均安排应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100例患者的CT征象,比较其和手术结果的符合率。结果100例患者多排CT诊断结果显示共计96例患者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肠系膜损伤,4例患者漏诊,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6.00%和4.00%。100例患者的腹腔积液CT征象和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95.45%,腹腔游离气体或肠外积气CT征象和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91.18%,肠系膜束带征CT征象和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98.00%,肠系膜血管中断CT征象和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100.00%,肠系膜脂肪密度升高CT征象和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93.85%,肠系膜水中或肠壁间水肿CT征象和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90.24%。100例患者对多排CT检查总满意率97.00%(97/100)。结论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肠系膜损伤患者,多排CT在其急诊诊断中具有良好诊断价值,诊断准确性及满意度均较高,但是其还具有一定漏诊率,因此临床诊断中需要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密切观察,以进一步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治及预防对策。方法2001~2009年笔者所在医院为151例患者施行了脾切除术,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发生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为3.3%。结论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计数的增加有关,并发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时引起广泛的小肠坏死,病死率极高,因此,应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周勇 《中国卫生产业》2014,(20):180-181
目的:探讨支气管血管双袖式成形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连续15年上叶肺癌根治术患者2561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2128例,B组433例。 A组患者中采用肺叶切除术1271例,全肺切除术857例。 B组患者采用支气管/气管成形术361例,支气管/血管双袖式成形术72例。结果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2%明显高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4%,差异显著(P〈0.05)。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3.5年。A组死亡809例,B组死亡201例,B组的死亡率绝对值上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血管双袖状切除术治疗肺癌,减少了全肺切除术的比率,保留了健肺功能,扩大了手术适应症。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机会,提高了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AMVO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2例,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NOMI)1例。10例手术,其中坏死肠管切除一期吻合6例,二期吻合3例,1例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抗凝、祛聚、扩血管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最终治愈6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再发梗死,1例死于短肠综合征,病死率为45.5%。结论 AMVO发病急,进展快,早期易误诊,后期病情凶险,早发现、早治疗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胰腺及其周围血管CT三维重建意义。方法通过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30例行基于CT血管重建检查,术后分析手术探查对比CT检查结果吻合度。结果门静脉4例、肝动脉2例、肠系膜上静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检查发现1例血管解剖异常。以上检查结果经剖腹手术直视、病理检查后均证实,吻合率100%。CT血管重建检查评价肿瘤可切除性中:敏感性100%;特异度57.14%。结论基于CT技术对血管三维重建是无创、快速、准确影像检查,在胰腺病变早期诊断及术前评估中有良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在诊断乳头溢液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乳头溢液且行乳管内窥镜检查的6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9例非隆起型病变采用冲洗治疗,34例隆起型病变中30例采用手术切除,4例采用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乳管炎或乳管扩张症31例,占49.2%;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占41.2%;导管内乳头状瘤病4例,占6.3%;乳腺癌2例,占3.2%。34例隆起型病变中超声检查阳性28例。61例病理诊断良性肿瘤患者随访4~28个月,中位16个月,无复发。2例乳腺癌患者随访9~12个月,无瘤生存。结论乳管内窥镜直接确定乳管内有无占位性病变,使部分患者避免手术及部分患者避免漏诊,手术定位也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