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常见,其诊治较为复杂。诊断应根据Ⅰ临床表现、血清内分泌激素测定、影像学检查三方面综合分析。口服溴隐亭为其主要治疗方式,手术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可以作为备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垂体腺瘤治疗应包括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神经放射治疗、神经眼科等多学科的共同协作,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强调垂体腺瘤集中化治疗。泌乳素腺瘤首选使用多巴胺激动剂药物,药物不能耐受或无效的患者,不愿意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可手术治疗。生长激素腺瘤首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肢端肥大症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多巴胺激动剂、生长抑素类似物和GH受体拮抗剂。手术是治疗无功能腺瘤最根本有效的方法,没有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无功能腺瘤。一旦发现柯兴综合征或Nelson综合征是由于垂体ACTH腺瘤引起,需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放射治疗通常作为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补充,有引起远期垂体功能低下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3例垂体微腺瘤作了分析研究,以便了解其临床特征及病理分类特点,结果显示垂体微腺瘤临床主要以继发性闭经、溢乳为特点。垂体CT轴面薄层增强扫描加矢状、冠状重建是经济、可靠的诊断方法。腺瘤病理分类亦以催乳素腺瘤为主(53.49%),其他是混合性腺瘤(11.6%),生长激素腺瘤(6.98%),促肾上腺皮质素腺瘤(4.65%),促肾上腺皮质素细胞增生(2.33%),未进一步分类(18.6%)。免疫组 相似文献
4.
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远期对垂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垂体瘤在临床已经广泛开展,但治疗垂体微腺瘤的报道仍较少,而且伽玛刀治疗远期对垂体功能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尤其引起垂体功能损害的情况仍令人担忧。回顾性分析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的远期对垂体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引起垂体功能低下的情况。方法:随访应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垂体微腺瘤患者,获得完整资料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随访时间超过5年,平均89.40个月。结果:33例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垂体功能低下,治疗后28例恢复正常(84.8%);本组有8例目前存在垂体激素水平低下,但只有1例与本次治疗有明确关系,5名目前无自诉症状,有症状而且需要激素替代治疗有3例(2.7%)。结论: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远期引起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极低,而对改善垂体功能低下有明确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143例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X-刀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长期以来神经外科经蝶入路手术切除是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放射外科技术的发展,给神经外科医生们提供了新的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X—刀放射外科技术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效果。方法:1996年6月至2001年6月我们应用X—刀治疗垂体微腺瘤143例,其中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73例、生长激素(grouth hormone,GH)腺瘤5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al conticotropin hormone,ACTH)腺瘤13例、混合性(GH PRL)腺瘤3例。所有病例均为单个等中心单次治疗。结果:X—刀治疗后,随访3—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4月。除失访的31例外,随访到的112例患者中,显效78例(69.7%),有效10例(8.9%),无变化19例(16.8%),进展5例(4.6%)。结论:使用X—刀放射外科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CT分析,证实高分辨率CT垂体区薄层轴面扫描加重建技术是一种可信的诊断微腺瘤的方法。此方法能提供病灶的准确的三维信息,因而在手术前能确定肿瘤在鞍内的方位。本文并就病灶有垂体内的分布等CT征象、及部分病例术后CT改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69例垂体腺瘤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2~1989年收治169例垂体瘤患者,其中单纯手术者33例,单纯放疗41例,手术加放疗95例,2年随访有效率分别为54.5%、68.3%和90.5%,以手术加放疗效果最佳。疗后复发率手术加放疗最低为8.4%,单纯手术27.3%,单纯放疗17.1%。我们认为为减少放疗副作用的发生率,照射剂量以40~50Gy/4~5周为好,不宜超过60G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放疗在垂体大腺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后期反应。 方法 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SaintAndré医院自1981 年1 月到1991 年6 月收治90 例垂体大腺瘤,其中84 例术后放疗,6 例单纯放疗。照射剂量为45~56Gy,分次量1-8~2Gy。 结果 86 例肿瘤控制,局控率95-6% 。放射后接受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腺激素作为替代治疗的患者分别增加19% 、18% 和10 % 。4 例患者因脑血管意外死亡。 结论 对垂体大腺瘤给予45Gy 照射疗效好,后期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10家族中的miR-10a、miR.10b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21例垂体腺瘤及3例来自于尸体解剖的正常腺垂体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lOa、miR-10b在人垂体腺瘤及正常腺垂体组织中的表达,并进-步分析miR-10家族在不同分类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差异。结果miR-10b在垂体腺瘤中较正常腺垂体表达明显增高,且在巨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微腺瘤和大腺瘤;miR-10a、miR-10b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侵袭组和正常组,且与肿瘤侵袭程度呈正相关。结论miR.10a,miR-10b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表达增高,二者均与垂体腺瘤的侵袭程度呈正相关;特别是miR-10b,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升高更加明显并且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本所自1981年7月~1987年2月对151例垂体泌乳素(PRL)腺癌行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较纯的人垂体腺瘤细胞对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特性、病因、发病机制等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探讨原代培养垂体腺瘤的细胞纯化方法。方法:采用三种原代培养方法对垂体腺瘤细胞进行培养,方法Ⅰ为目前常用的垂体瘤细胞培养方法,方法Ⅱ结合使用右旋颉氨酸(D-valine)替代左旋颉氨酸(L-valine)的DMEM D-valine培养液,方法Ⅲ采用反复贴壁法结合DMEM D-valine培养液培养。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和生长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泌乳素(prolactin,PRL)的表达。结果:3种方法均能成功培养出垂体腺瘤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其纯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培养第20天其平均纯度分别为40%、46%、96%。方法Ⅲ明显高于方法Ⅰ和方法Ⅱ,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腺瘤细胞分别呈GH、PRL阳性表达,成纤维细胞表达Ⅰ型胶原。结论:反复贴壁法结合DMEM D-valine培养液培养法可得到纯度达95%以上的人垂体腺瘤细胞,纯化后的细胞可分别呈GH和PRL阳性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人垂体腺瘤的发病机理、药物治疗和颅外移植等方面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国内外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垂体腺瘤研究中的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了瞻望.方法:应用Medline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pituitary adenoma,proteomics"为关键词,检索1995-01-2009-10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34篇英文和12篇中文文献.纳入标准:1)正常垂体或垂体腺瘤的表达谱特征;2)垂体腺瘤的差异蛋白质组学;3)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4)垂体腺瘤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整合研究.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20篇.结果:前期蛋白质组学主要集中在正常垂体和垂体腺瘤的蛋白表达谱,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以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表明,高效多维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上,较传统二维凝胶技术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因此,非胶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垂体腺瘤发病机制的重要工具.结论:通过激光捕获切割技术获取纯净肿瘤细胞标本,运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关键差异蛋白,可以在蛋白水平更深入的探讨垂体腺瘤的发病以及侵袭机制. 相似文献
18.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良性肿瘤,但部分垂体腺瘤可表现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垂体腺瘤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的出现为我们研究垂体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miRNAs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RNA,它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机体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垂体腺瘤为来源于垂体前叶腺细胞的单克隆腺瘤,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非侵袭性与侵袭性。侵袭性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介于恶性与良性腺瘤之间,它可破坏鞍区骨质,侵袭海绵窦等鞍区结构,其高复发率、低治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1]。近年来,随着细胞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X 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用FischerX 刀治疗的垂体腺瘤 48例。经MR、内分泌测定等随访 ,时间为术后 6~ 3 6个月。结果 48例经MR随访 ,体积明显缩小 15例 ,体积缩小 2 4例 ,无变化 9例 ;2 3例功能性腺瘤中 ,激素降至正常 8例 ,有下降 10例 ,无变化 5例。结论 X 刀是治疗垂体腺瘤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