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类癌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女 ,35岁。因发现右乳肿块 6天来本院就诊。查体 :右乳内上象限可及 1 5cm× 1 0cm× 0 8cm大小质硬肿块。光滑 ,活动可 ,与皮肤无粘连。右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初步诊断 :右乳纤维腺瘤。于门诊行乳房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类癌。免疫组化结果 :S - 10 0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 ,雌激素受体 (ER) (+) ,孕激素受体 (PR) (+) ,c -erbB - 2 (+)。初次手术后 4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 :乳腺原切口、深切缘及乳头均未见癌。腋下淋巴结未见乳腺癌转移 (0 / 2 6 )。术后恢复顺利 ,未行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性乳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男性乳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1例术前均明确诊断,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6例,Ⅳ期1例。本组均手术治疗,行乳腺单纯切除术1例,简化根治术2例,根治术8例,术后分别给予放疗及化疗。5年生存率为45.5%。结论男性乳癌发病年龄大,预后差,大多以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腋下淋巴结转移率高。对于50岁以上单侧乳房无痛性肿块应高度警惕,若出现乳头溢液,肿块与皮肤粘连或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为癌,并及时做病理检查。本病以根治性手术为佳,术后应给予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3.
癌家族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收治一例乳腺癌病人 ,追问家族史 ,其 7位家族成员中 ,共有 5例癌症患者 ,为一癌家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王某 ,女 ,31岁 ,因发现乳房肿块 2个月在我院行肿块切除术 ,病理报告为 :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及小叶癌 ,于1998年 5月在我院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手术及双侧卵巢切除术。例 2 ,王某之母 ,在其 5 0岁时 ,因发现左乳房肿块在其他医院行乳癌根治术 ,术后 2年死亡。例 3 ,王某之姐 ,在其 2 9岁时 ,因发现右乳房肿块在某医院进行乳癌根治术 ,作者单位 :2 6470 0 山东省威海市第二医院 (王昭法、甄海滨、张志华、任春华 ) ;威海市人…  相似文献   

4.
炎性乳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炎性乳腺癌的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7 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 例均手术治疗,1 例行单纯乳腺切除术,6 例行乳癌根治术。2 例术前行化疗,5 例术后行化疗及放疗。7 例均在术后2 年内死亡。结论 本病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5.
三苯氧胺用于乳癌的辅助治疗历时已近20年。尽管它的治愈乳癌及提高总体生存方面的优点已被证实,但仍存在有关本疗法的最合理的用药持续时间以及配合化疗的协同疗效等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乳癌病人行改良乳腺切除术后应用化疗加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311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乳癌病人,年龄均小于76岁,全部行改良乳腺切除术。切下的肿瘤测定雌激素受体(ER),<3 fmol/mg肿瘤细胞蛋白为阴性,≥3 fmol/mg为阳性。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病人随机分在三个治疗组内。治疗组包括CMF组(环磷酰胺,氨甲嘌呤,5-Fu),CMF加三苯氧胺组,CMF加三苯氧胺和卡介苗组。用法为环磷酰胺12个月中每月1~14号给药,每次60 mg/m~3,分二顿口  相似文献   

6.
病例:女,41岁,未绝经,KPS评分为80。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而就诊。乳腺B超显示右侧乳房有一低回声包块。遂于当地医院行右乳房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约1cm×1cm×1cm大小。12d后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检测ER(+)、PR(+)、c-erbB-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4/5)。拆线后1周开始放疗,总剂量为50Gy(术区+同侧腋窝)。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0岁,于2000年3月因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左乳腺单纯癌部分为导管癌,伴胸壁、腋窝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均为(+)。术后予CAF(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放疗及口服三苯氧胺治疗。2004年2月因肺肝多发转移入院,给予口服希罗达1.5g/次,2次/d。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65岁。因咽痛、吞咽困难 2个月入院。 2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咽痛 ,吞咽困难 ,且逐渐加重 ,无头痛、无发热、咳嗽 ,经抗感染治疗无效 ,以慢性扁桃体炎收入院。 2年前行左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腋下淋巴结癌转移 4/ 1 5。未行放、化疗。查体 :一般状况差、消瘦 ,左扁桃体Ⅲ°大 ,色暗红 ,表面糜烂 ,有坏死组织。左颌下淋巴结肿大 ,左乳房已切除见长 2 5cm手术瘢痕。余未见异常。入院后 ,行血、尿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及腹部B超检查 ,均未见异常在局麻下行扁桃体及左颌下肿大淋巴结切除术 ,术中见…  相似文献   

9.
<正>乳腺癌以骨、肺、肝、脑等部位转移比较常见,舌转移相对罕见。舌转移后患者会出现疼痛、言语不清等表现,影响正常交流,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笔者收治了1例乳腺癌舌转移患者,经局部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后获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2002年7月因“右侧乳腺占位”在当地医院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学诊断: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右腋窝淋巴结转移(9/9),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氟尿嘧啶+蒽环类+环磷酰胺方案治疗5周期,右胸壁+锁骨区调强放疗50 Gy/25次,  相似文献   

10.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乳腺癌组织结构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 ,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观察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对乳腺癌组织结构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我科 1998~2 0 0 1年间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入院前均未行化疗和 /或放疗。入院后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诊断明确后行术前介入化疗。动脉插管给予环磷酰胺 60 0mg/m2 ,表阿霉素 5 0~ 60mg/m2 ,5 氟尿嘧啶(5 Fu) 5 0 0mg/m2 。实验组共 3 0例 ;同时选择同期本院未行化疗的 2 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患者。化疗组化疗后 3~ 5d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肉瘤样癌和癌肉瘤的组织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泌尿系统肉瘤样癌和癌肉瘤8例.其中膀胱肉瘤样癌4例,男3例,女1例,年龄58、63、78、79岁,均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肿瘤直径平均4.5(1.5~6.7)cm,为不规则、广基的浸润性肿物.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TURBt 1例,膀胱癌根治术1例.肾肉瘤样癌1例,男,64岁,因肉眼血尿就诊,伴同侧肾上腺和胰腺转移,行肾癌根治术和胰腺体尾切除术.转移性右肾上腺肉瘤样癌1例,男,47岁,原发灶为左肺肉瘤样癌,行左肺下叶和右肾上腺切除术.肾盂癌肉瘤1例,女,64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行左肾、输尿管及部分膀胱切除术.膀胱癌肉瘤1例,男,77岁,无痛性肉眼血尿,肿瘤直径2.5~3.0 cm,行TURBt术.8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96个月.结果 膀胱肉瘤样癌4例中:1例G_3、T_(2a)者行TURBt,术后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随访96个月无瘤生存;1例63岁女性先行TURBt,术后病理为肉瘤样癌、T_1伴有原位癌(T_m),1个月后行膀胱癌根治切除术.随访36个月无瘤生存;1例T3a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随访36个月无瘤生存;1例T4a者行姑息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2个月死于肿瘤多脏器转移.肾肉瘤样癌患者术后2个月开始化疗(盐酸吉西他滨加卡铂),又出现肝、肺转移,术后5个月死亡.转移性右肾上腺肉瘤样癌患者术后在外院行3个疗程化疗(顺铂加依托泊苷),5个月后出现左肾上腺转移,术后7个月死亡.肾盂癌肉瘤患者的肿瘤以软骨肉瘤为主,伴少许鳞状细胞癌及未分化癌,随访60个月无瘤生存.膀胱癌肉瘤患者肿瘤病理分期为T2a,主要是平滑肌肉瘤,伴有鳞状细胞痛和腺癌,术后予以全身化疗(盐酸吉西他滨加卡铂),随访12个月死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部感染.结论 泌尿系统肉瘤样癌和癌肉瘤少见,多见于老年男性,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预后差.肿瘤的病理分期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早期诊断和积极的综合治疗可望获得较好的治疗结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例1女性,66岁。因发现右乳腺肿物1月入院,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在全麻下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理学诊断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2/12。第5d化验:WBC9·8×109/L,RBC3·62×1012/L,PLT208×109/L,第6d行CMF化疗(CTX400mg/m2MTX20mg/m2FUDR400mg/m2),第1、8d静脉注射。第6d后出现口腔溃疡,经口服维生素B2、局部用口腔溃疡膜治疗,第9d上午发现口腔溃疡进一步扩大,并出现呕血、便血、皮下瘀斑、急查血常规WBC0·55×109/L,RBC2·83×1012/L,PLT18×109/L,诊断为急性骨髓抑制。给予积极抢救,用惠尔…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51岁。2014年1月因左乳肿物就诊我院,并于我科行"左乳腺空芯针穿刺活检术",穿刺病理提示浸润性癌,结合免疫组化考虑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PR(-),HER-2(+)。先予"AT"方案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2014年3月在我院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级;肿物大小3 cm×2 cm×2 cm,肿物间及肿物周围乳腺组织胶原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区域淋巴结可见癌转移(腋窝淋巴结19/24),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髓样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乳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4.1±2.2)cm,左侧49例,右侧41例,21例有腋淋巴结肿大,其中19例术前误诊为良性肿瘤而行局部切除,术中冰冻切片确诊53例,术前细针穿刺确诊18例。行乳癌根治术(Hal-sted法)49例,改良根治术41例,其中保留胸大肌的改良根治术Ⅰ式(Patey手术)29例,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Ⅱ式(Auchinc loss手术)12例。21例腋淋巴结肿大者行术前辅助化疗,术后均行化疗。结果确诊典型和不典型髓样癌各45例,其腋淋巴结转移率无区别。均获随访,时间5.8(1.5~1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和88.9%。结论乳腺髓样癌预后较好,术前应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手术加辅助化疗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男性腹股沟区副乳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性 ,4 3岁。因“右腹股沟区肿块伴不适 1年余”就诊。体格检查见肿块直径 2 .5cm ,质硬、活动度差。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病人在我院已就诊治疗 1年余 ,肿块末见缩小 ,考虑为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 :右侧腹股沟区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雌激素受体 (ER)阴性。追加右腹股沟区淋巴结清扫 ,结果腹股沟区4 /6淋巴结转移 ,TNM分期为IIB期。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胚胎期自腋窝至腹股沟线上 (乳线 )有 6~ 8对乳腺始基 ,正常情况下 ,除胸部一对外 ,其余始基均在出生后退化 ,如有不退化者 ,则形成多乳头和多乳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尾叶原发癌(乳腺尾叶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对7例乳腺尾叶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乳腺尾叶癌发生率占全部乳癌的1.2%.本组中5例在外院长期误诊,最长达1.5年.本组全部采用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明确诊断.手术采用乳腺单纯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5例)和乳癌根治术(2例).术后经过正规化疗及放疗,5年生存率86% .结论乳腺尾叶癌肿块的浸润进展速度较慢,病人全身症状较轻,局部表现缺乏特异性.提高对乳腺尾叶癌的认识和警惕性以减少误诊,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争取尽早手术,是提高病人术后5,10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东阳市人民医院5例乳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单纯型黏液癌(micropapillary pattern of pure mucinou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MPPPMC)的临床病理特征。本组5例具有MPPPMC均为绝经前女性,年龄范围为37~48岁,5例患者中3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患者行乳房改良根治术、1例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1例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1例口服内分泌药物+放疗、4例口服内分泌药物+化疗+放疗、2例靶向药物赫赛汀治疗。具有MPPPMC是一种界于单纯型黏液癌(pure mucinous carcinoma,PMC)与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之间的特殊类型,该类型发病年龄较黏液癌年轻,预后较黏液癌差,是否是乳腺IMPC或PMC的一种独立亚型目前仍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8.
罗浩军  程勇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2):819-819
患者,女性,46岁,1998年5月4日因"便血、便次增多2个月"入我院.查体左下腹扪及条索状包块,压痛,无反跳痛.CT及纤结镜检均提示乙状结肠癌.入院第5天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检:乙状结肠腺癌(中分化)浸及浆膜,淋巴结未见转移(0/1).术后以NP方案化疗5疗程,后未随访.2008年3月11日因"大便习惯改变伴腹痛4个月"再次入我院.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4年5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术后组织学病理诊断.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术.5例均行化疗及放疗. 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80 min;乳房单纯切除术加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75 min.术中出血量150~250 ml,平均200 ml.术后病理组织诊断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为B细胞来源.且均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全组病例随访6个月~12年,平均4.5年.2例II期,均死于肿瘤多器官转移;3例I期,肿瘤无复发. 结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无明显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困难.钼靶X线照相,对诊断有帮助. 治疗可选择手术、放疗、化疗或单纯给予化疗和放疗.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1岁。患者于2006年底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行2次化疗;2009年10月26日在我院行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转移或浸润性印戒细胞癌,上下两切端、肠系膜淋巴结未见癌累及。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块,鹌鹑蛋大小,可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