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方法对首次发现218例CLBBB患者,急查心肌酶检出14例(6.42%)AMI者,分析其心电图特征。结果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8例V1、V2,V3,导联呈QS型,7例V1、V2、V3导联ST段呈单向弓背向上抬高0.4~0.8mV,T波直立,其J点不易识别,2例ST段垂直抬高与T波相融呈似一大“R”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其V1~V3导联呈rS型,V6导联QRS波群呈现宽阔而顶端粗钝的R波,V1~V4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STV5、V6、1、aVL导联斜向上抬高0.1~0.2mV。4例下壁心肌梗死,3例Ⅱ、Ⅲ、aVF导联均呈QS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T波直立。结论心电图中异常Q波及QRS主波向下时ST段呈单向弓背向上抬高0.3~0.8mV或QRS主波向上时ST段斜向上抬高0.1~0.2mV对CLBBB并AMI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永雯  谈剑诚 《中国医药》2012,7(3):339-339
患者女,93岁.因头晕、胸闷、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d伴意识障碍1h就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70 次/min,肢体导联QRS振幅均≤0.55 mV,V4~V6导联QRS振幅≤0.10 mV,频发房性早搏,时呈未下传心室,V1呈QS型,V2和V3导联R波振幅递增不良,V2~V4导联ST段抬高0.10~0.25 mV,除aVL和V1导联外,其余各导联T波开口明显增宽,升肢顿挫,QT间期0.68 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肢体导联低电压;③左胸导联低电压;④频发房性早搏(时呈未下传);⑤ST段抬高;⑥Niagara瀑布样T波;⑦QT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7岁,其兄39岁猝死。因胸闷、大汗1h于2006年10月15日,8∶40平车急诊住院。查体:BP90/50mm Hg(1mm Hg=0.133kPa),R20次/min,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冷汗,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40次/min,未闻及杂音。心电监护:40次/min,律齐,瞬时达50~60次/min。心电图:窦性心律,I、avL导联ST段与T波升支融合,V1~V2呈rS波,V3呈QS波,ST段抬高0.05~0.15mV,T波直立高耸,V4~V6呈qRs波,ST段抬高0.05~0.15mV,Ⅱ、Ⅲ、avF、V3R~V5R ST段下斜型压低。提示广泛前壁、侧壁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即静脉点滴硝酸甘油,吸氧等常规处理。8∶48心电监护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随即心室颤动(室颤),患者意识丧失、抽搐,  相似文献   

4.
例 1,男 ,5 1岁 ,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 2a ,胸骨后疼痛反复发作 5d ,加重 3h于 2 0 0 3年 3月 14日 8:30入院。体格检查 :R :4 8次 /min ,BP :8/ 5kPa ,神志恍惚 ,呼吸稍促 ,双肺无 口罗音 ,心界叩诊不大 ,心音低钝 ,心率 4 8次 /min ,律齐 ,无杂音及附加音 ,四肢末梢湿冷 ,皮肤呈花斑样改变 ,脉细弱 ,发病 3h内无尿。胸透 :双肺野清晰。心电图示 :P波消失 ,Ⅱ、Ⅲ、avF波群呈室上型 ,心室率 4 8次 /min ,Ⅱ、Ⅲ、avF呈QR型 ,ST段抬高 0 .2mv~ 0 .3mv ,T波直立 ,Ⅰ、avL的ST段呈下斜型下移。V4R ~V5R 呈QS型 ,ST段抬高达 0 .1mv…  相似文献   

5.
1 病案摘要患者男 ,1 7岁。因头痛、发热 1天入院就诊。平素无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曾于 1岁、3岁、7岁时发生过晕厥。体检 :T38℃ ,BP 1 1 5 / 70 mm Hg,R 1 8次 /分。心界不大 ,心率 1 2 0次 /分 ,心律齐 ,二尖瓣区可闻及 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速 ,HR1 2 5次 /分 ,QRS时限 0 .1 3秒 ,QRS波群在 V1 导联呈r SR`型 ,R` >r, 、a VL、V5、V6 导联的 S波粗钝 ,a VR的 R波粗钝 ,符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 、a VF导联可见 q波 ,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 ,与 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 , 、a VL导联ST段呈下垂型下移 ,V1…  相似文献   

6.
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 ,72岁 ,原有冠心病、慢支、肺气肿 ,以胸痛、胸闷、心悸 ,于 2 0 0 1年 10月 2 6日来我院就诊 ,急查心电图示 :心率 94次 /min ,QRS时限 14 0ms ,Ⅰ导呈QR型 ,Q波时限 >4 0ms ,Ⅱ、Ⅲ、avF、V3 ~V7呈QS型 ,avR、avL呈R型 ,STⅠ、Ⅱ、V4~V7水平抬高 1~ 4mm ,avR压低 0 5mm ,TⅡ、Ⅲ、V4~V7直立 ,初步诊断为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急性高外侧壁心肌梗死不能排除。 30min后复查心电图 ,室速消失 ,转为窦性心律 ,心率 88次 /min ,QRS时限 90ms ,Ⅰ、V5、V6呈Qr型 ,V4呈QS型 ,V1~V3 呈rS型 ,r波低小 ,…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 1岁,因发热、咳嗽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双肺呼吸音增强,两肺底可闻散在喘鸣音及湿性口罗音。实验室检查:WBC :12 .0×10 9/L ,N :0 .78,L :0 .12 ,X线透视双肺纹理呈网状改变,查心电图示:窦性心率,心率10 0次/分,P波:Ⅱ、Ⅲ、avF直立呈尖峰状,振幅≥0 .3mV ;QRS波:各导联R—R规则,V1呈RS型,sv1<1.5mV ,V5呈RS型,RV5<2 .5mV ;ST段:Ⅱ、Ⅲ、avF、V4 ~V5呈水平,压低约0 .0 5 ,≥0 .1mV ;T波:IavL平坦,Ⅱ、Ⅲ、avF ,V4 ~V5呈双相。经7d抗感染治疗,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6次/分,P波:Ⅱ、Ⅲ、avF形态、振…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6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伴频发过早搏动。在一次CC_5导联动态心电图上,见T波呈直立与双向交替性(1:1或1:2)改变。凡T波双向的QRS波群电压均较T波直立的QRS波群电压增高O.2mV;T波双向的ST段较T波直立的ST段下降0.05mV,R-T间期亦不相等。以上心电图改变符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以提供右胸导联心电图异常的指标。方法:三导同步描记正常成人常规十二导联及右胸V_3R~V_5R心电图,统计QRS波形态、Q波时限及电压、ST段偏移、T波形态等,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成人右胸导联心电图QRS波以rS型为主,形态多样,部分QS呈账型;V_3R~V_5RQ波发生较少,V_3RQ波罕见,V_4RQ波多≤0.03S、电压多≤0.1mv,V_5RQ波多≤0.04S、电压多≤0.2mv;右胸导联ST段多在等电位线,少数有ST偏移,V_3R抬高多≤0.1mv,V_3R抬高多≤0.05mv,V_5RST抬高少见,右胸导联T波大多倒置,少数表现为直立、平坦、双向。结沦:若V_3R出现Q波、ST抬高>0.1mv;V_4RQ波>0.035、电压>0.1mv,ST抬高>0.05mv;V_5RQ波>0.04S、电压>0.2mv,出现ST抬高均应视为异常。右胸导联出现QS波可能为正常现象,右胸导联ST压低意义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6岁。因突发晕厥2次,于2005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d突发晕厥,持续几十秒后自行缓解,醒后觉心悸、头晕,不伴抽搐。追诉1年前也有类似情况发生,自述无晕厥家族史。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 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良好,心界无扩大,心率110次/min,心律匀齐,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其余检查均正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320次/min,P-R间期0.16s。QRS时限0.102s,Q-T间期0.344s,V1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但V5、V6导联S波不增宽,粗钝,ST段在V1导联呈尖峰状抬高0.3-0.4mV,V3导联呈马鞍形抬高0.3mV。见图1。临床诊断:Ⅰ型Brugada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院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作V3R~V5R、V7~V9导联,入院第1天每8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第2~3天每24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ST段测定以J点后0.08s为起始点,抬高或压低〉1mm为阳性标准,制定测量指标:(1)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U导联ST段抬高幅度;(2)V2导联ST段压低与avF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比≤50%;(3)V1~V6ST段抬高呈递减性或V1ST段抬高而V2ST段压低。结果 三个指标对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和88%、83%和92%、54%和85%。结论 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男,54岁,以“心前区疼痛,伴恶心、呕吐1h”之主诉入院.入院时烦躁不安,出冷汗,查体:P120次/min,BP 10.4/6.0kPa.听诊:心尖区S1音减弱.ECG示:aVF导联Qr型波,ST段抬高;Ⅱ导联呈qRsr′型波,ST段抬高;aVL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  相似文献   

13.
任志国  张立  陈广锋  曹雪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317-1318
男,79岁,因阵发胸闷一年,加重3小时于2001年5月14日12时30分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冠心病史1年。查体:T36 5℃,P65次/分,R20次/分,Bp19 5/10 5kPa。神志清,双肺未闻及异常,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65次/分,节律整齐,A2>P2 ,未闻及杂音,腹部未见异常。心电图(ECG)示:V1导联呈QS型,V2、V3导联呈rS型,V4导联呈qRs型,I、aVL、V1 -V6导联T波均倒置,V1—V4导联ST段呈单向曲线抬高0 2~0 4mv ,I、aVL导联ST段下移0 05mv ,其余导联波形及ST段正常。既往ECG均正常,5月14日心肌酶: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245U/L ,轻度升高,天…  相似文献   

14.
薛志 《现代临床医学》2003,29(3):160-160
临床所见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较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少见得多[1] ,现将我院 5年来 5 0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资料进行粗略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0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中男性 35例 ,女性 15例。年龄 35~ 85岁 ,平均 6 0岁 ,4 5岁以上者占 90 %。1 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公司 6 5 11型心电图仪作图。诊断标准为 :QRS波增宽时限≥ 0 12s;V5、V6 、Ⅰ导联呈宽大切迹的R波 ,一般无波 ,V1、V2导联呈QS型或RS型 ,ST -T改变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排除预激综合征和室性心律。1 3 病因分布 :冠心病 30例 (6 0 % ) ,心肌梗死和高血…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23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2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3例中22例有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其中仅有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7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足3例,QRS波呈Rv1〉Rv2〉Rv3;Qv3-Qv6未达到病理性Q波标准,但Q波的深度和宽度大于下一导联的Q波(即Qv3〉Qv4、Qv5〉Qv6)4例;在V4~V6导联的R波起始部有顿挫或切迹〉0.5mm的负向波有4例;右胸导联V1~V3呈qrS波型的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决不能根据一次的心电图描记肯定诊断或否定诊断,应反复描记心电图进行动态观察,并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心肌酶学、血清标志物检查,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院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作V3R-V5R、V7-V9导联,入院第1天每8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第2-3天每24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ST段测定以J点后0.08s为起始点,抬高或压低〉1mm为阳性标准,制定测量指标:①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②V2导联ST段压低与aVF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比≤50%;③V1~V3 ST段抬高呈递减性或V1ST段抬高而V2ST段压低。结果三个指标对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和88%、83%和92%、54%和85%。结论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2岁。因发作性胸痛4小时而入院。疼痛呈压榨性,每次持续40分钟。呕吐2次,出冷汗。既往有心绞痛史。多次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额面电轴-20度。入院时血压100/80。心律75次,不规则,心尖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肺无异常。下肢不肿。入院时心电图(见附图)示各导P波消失,有“f”波。R-R间期呈长-短-长的规律性变化,QRS波正常,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3:2文氏型传出阻滞。Ⅱ、Ⅲ、aVF导联QRS波呈qR型。ST段均斜坡  相似文献   

18.
例1患者男,71岁。于入院前食用螃蟹2个并饮啤酒1500 ml。2 h后出现腹泻3次,为黄色浠水样便,无粘液脓血。恶心呕吐2次,所吐物为胃内容物,腹痛以脐周为重,为钝痛,排便后减轻,在当地卫生院按胃肠炎输液治疗腹痛无好转来本院,急诊科以急性胃肠炎收住消化科。入院后查体:神志清,精神差,BP 96/52 mm Hg , HR 129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软,弹性差,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查WBC 4.6×109/L , HG 116 g/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III、avF导联QRS波群呈Qr型,Q波深、宽,ST段抬高0.2 mmv, II导联QRS波群呈qRsr,型,ST段抬高,I、aVL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心肌酶LDH 512 IU/L , CK 812 IU/L ,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予以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小分子右旋糖酐500 mml加入血塞通0.4 g 静脉滴注,病情稳定,血压升致122/82 mm Hg,转入我心内科行支架术,术后第6天心肌酶各项正常,不适症状消失出院。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常见类型之一 ,临床比较容易确诊 ,但如仅凭经验和部分检查就予诊断也易有误诊。现将 2例老年心肌梗死的误诊情况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例 1:男性 ,6 6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憋痛 3d,加重 1d入院。患者否认既往有冠心病史。入院检查 :两肺背底少许湿口罗音 ,心率 72次 / m in,早搏 5~ 8个 / min不等。心电图提示 :频发室性早搏 ,QRS V1 ~ V3 呈 QS型 ,QRS V4~ V5 呈 Qr S型 ,ST V1 ~ V5 弓背向上抬高 0 .1~ 0 .4m V,ST 、 、avf缺血型下移 0 .1~ 0 .15 m V,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心功能 级 ( Killip法 …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8岁。主因间断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6个月,加重1天于1996年10月16日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史。6个月前因劳累出现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但无明显心前区痛及左后背放射性疼痛,休息后可缓解,间断性发作,未曾治疗。此次又因劳累发生频率增加,每天发作 4~5次,门诊心电图检查示: Ⅱ、Ⅲ、aVF导联ST段略呈弓背样抬高0.3mV,V1~V5ST段略呈弓背样抬高0.5mV,无病理性Q波。实验室检查:心肌酶LDH-L180.9 U/L,CK-NAC 228.1u/L。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查体:体温36.4℃、心率84次份、呼吸18次份、血压16/11 kPa。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