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低频交变电磁刺激在睡眠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6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经颅低频交变电磁刺激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共27例患者治疗总有效,明显大于对照组(20例,P〈O.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事件。结论:经颅低频交变电磁刺激在睡眠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刺、中药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4.2%,对照组是73.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有效快速缓解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11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痊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的Portmann评分,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1、2、3周的Portmann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综合疗效,同时节省患者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43例,采取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H-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见效更快,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面瘫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以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肌电图检测结果以及Portmann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39例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Portmann评分在治疗后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灸治疗与康复功能训练联合应用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乐泉 《现代养生》2014,(6):190-19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门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与护理,干预组给予心里护理、针灸护理、功能锻炼和眼部护理等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有效率的差异,分析护理干预对于针灸治疗的影响。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甘氨酸(Gly)、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交变磁场疗法治疗)、观察组(接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各30例。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GABA、Glu、Gly、Cor水平及睡眠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ABA、Gly、Cor水平升高,血清Glu水平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更大;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项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更大(均P<0.05)。结论 相对于交变磁场疗法,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失眠效果显著,能够改善神经递质水平,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林海 《现代养生》2014,(14):264-264
目的:研究分析对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针灸舒经调脏法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1年2月-2014年1月,入选对象36例,均为该阶段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期间选取的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8例,采用舒经法(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18例,采用舒经调脏法(针刺+腹针)治疗,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4%、77.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面瘫气虚血瘀证患者行针刺+腹针(舒经调脏法)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翳风、人中放血配合分期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采取分期针刺,治疗组采用分期针刺配合翳风、人中穴放血疗法,分别于患者就诊的第1天、第5天、第10天采用人中穴点刺放血,以出血5~10滴为度;翳风穴配合刺络放血拔罐,留罐5分钟。观察周期为3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愈天数,并运用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对两组治疗后10天、治疗后20天、治疗后30天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6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44%,P<0.05;治疗组痊愈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20天、治疗后30天,治疗组H-B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翳风、人中穴放血配合分期针刺可有效缓解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症状,治愈率高,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潘新美  陈静 《药物与人》2014,(8):240-24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的要点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接收的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象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关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温针灸为主且辅以电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2周、4周后H-B量表评分分别为(8.62±3.26)、(2.20±3.14)明显低于对照组(12.38±4.86)、(6.58±3.56)(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温针灸辅以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单针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时使用温针灸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3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接受电针治疗,观察组联合温针灸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X~2=7.385,P=0.007。结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温针灸的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期针灸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分期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按照奇偶数列表的分组方法分为2组,25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将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以及portmann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紧张、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8.00%、4.00%、12.0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portmann评分(16.46±2.48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期针灸能够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同时辅以护理干预可促进临床效果的提高和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2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发病1周内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在发病1周后接受针灸治疗,进行两组痊愈时间、显愈率的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愈率更高(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痊愈时间更短(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1周内,所以该疾病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进而获得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康复疗效。方法将72例单纯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治疗组37例。对照组用常规的物理治疗,包括超短波、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治疗组37例,除常规物理治疗外,还予以手法按摩面部肌肉以及相应的穴位.治疗前后均以House—Brackmann法以及时间一强度曲线进行功能障碍评定。结果两组有效率均达90%以上,其中轻度及中度功能障碍者的疗效最佳。两组治疗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的(P〈0.01)。结论在常规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规范、合理地应用手法按摩对周围性面瘫的康复疗效及缩短病程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及对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就诊的5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针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面瘫(portmann)评分及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应用针灸护理能有效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周围性面瘫评分和不良情绪,对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鸡血藤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针刺配合鸡血藤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针刺和不用鸡血藤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痊愈率为66.67%,对照组只有40.9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穴位配合重用鸡血藤对顽固性面瘫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且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隔物温和灸法分期辩证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初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3例,采用电针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对照组43例,只采用电针治疗.2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疗效比较,x2=6.57,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早期治疗中在电针治疗基础上加上隔物温和灸能显著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面神经损伤平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院收治的患者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面瘫急性期介入面神经损伤平面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结果:本组病例在经过2~6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2例(35.29.%),有效19例(55.88%),无效5例(8.83%),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痊愈7例(20.58.%),有效14例(41.18%),无效13例(38.24%),总有效率(61.76%)治疗组治疗面瘫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61.76%(P<0.01).结论:根据面神经损伤平面针灸可以明显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刘头明 《药物与人》2014,(7):255-25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泮托拉唑和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3.3%VS76.7%),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20.0%VS36.7%),且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联合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