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观察格列吡嗪缓释片(秦苏)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应用格列吡嗪缓释片联合睡前NPH注射(14例),另一组应用格列吡嗪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肠溶片(18例)。分别监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用药12周后显示加用胰岛素组较二甲双胍组FPG、2hPG、HbA1c均控制较好,而药物组个别控制欠佳,需改用或加用其他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组药物用量逐渐减少,说明B细胞功能有部分改善。结论:联合胰岛素降糖效果好,且能改善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IG)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降糖效果及对13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口服药联合治疗空腹血糖(FPG)控制不佳的老年rr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IG)联合阿卡波糖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水平。并对两组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2hPG、HbAlc均下降,IG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较NPH组少,治疗后c肽升高显著,与NP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与NPH比较,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9%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8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IG组)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组(NPH组),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对其在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下降(P〈0.001);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let)均显著升高(P〈0.001)。组间比较IG组低血糖事件少于NPH组(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用甘精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对HbA1c〉9%的初诊T2DM患者的疗效佳,但甘精胰岛素更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IG)、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分别与格列美脲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39例口服降糖药而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注射1次IG;44例口服降糖药而血糖控制不佳(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注射1次NPH。两组均联用格列美脲早晨1次口服治疗16周,比较IG组和NPH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和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时,IG组和NPH组的HbA1C值分别下降(4.1±0.7)%和(3.3±0.6)%,FPG水平分别下降3.5±1.6mmol.L-1和4.4±1.6mmol.L-1,两组疗效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组较NPH组发生低血糖事件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睡前注射1次IG或NPH联用口服格列美脲的治疗方法可使单纯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两种方法的疗效大致相同,但IG治疗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故更具选择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来得时(甘精胰岛素)与NPH(中效胰岛素)的疗效对比。方法:按一定标准选择T2DM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使用来得时与NPH强化治疗。监测每日7点血糖,记录低血糖事件,12周HbA1c,体重等。结果:来得时组在每个点的血糖控制均优于NPH组,尤其空腹血糖控制更加理想。HbA1c达标率高,与NPH组比减少低血糖风险。结论:T2DM患者使用来得时较NPH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IG组)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组(NPH组),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BG、HbA1c均明显下降,但IG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P〈0.01)。结论格列美脲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在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随机分成三组,①中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加餐前门冬胰岛素;②甘精胰岛素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加餐前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③胰岛素泵(CSⅡ)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加餐前门冬胰岛素负荷。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的降糖效果、达标时间以及发生低血糖的次数。【结果】三种治疗方案均能使血糖达标。NPH组的达标时间为(5.2±1.5)d,而CSⅡ组和甘精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2.9±0.9)d和(2.8±1.2)d,与NP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PH组有12人次出现低血糖事件,其中2人次严重低血糖和8人次夜间低血糖事件,CSⅡ组和甘精胰岛素组中低血糖事件以及夜间低血糖事件明显减少,与NPH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以甘精胰岛素提供基础胰岛素配合餐前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伴有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是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早期胰岛素配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839-2839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配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二甲双胍肠溶片46例,一组应用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胰岛素46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早期胰岛素干预组较二甲双胍组FPG、2hPG、HbAlC血糖控制更好。结论:早期胰岛素干预更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低抗。  相似文献   

9.
陈培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04-8405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GL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观察12周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 GL组治疗后FPG(7.1±0.4)mmol/L,2hPG(8.8±1.4) mmol/L,HbAlc(6.7±0.3)%;NPH组治疗后FPG(6.8±0.8)mmol/L,2hPG(8.8±1.2) mmol/L,HbAlc(6.9±0 4)%,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GL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诺和灵30R与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诺和灵30R早餐及晚餐前0.5 h皮下注射,盐酸吡格列酮15 mg,1次/d早餐前30min口服;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胰岛素三餐前0.5 h皮下注射,疗程均12周。观察两组胰岛素用量及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TG较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诺和灵30R与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普通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主要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失效患者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失效患者31例.停用原口服药后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疗程2周.通过检测治疗前后糖代谢参数,计算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状况等.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为(4.4±2.1)d,胰岛素剂量平均为(48.6±19.2)U/d,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性失效患者的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彭昕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845-847
[目的]研究Roux-en-Y胃肠转流术对胃癌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行Roux-en-Y胃肠转流术治疗胃癌患者39例,其中19例合并2型糖尿病,20例不合并2型糖尿病;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刺激释放试验的变化.[结果]胃癌糖尿病组患者术后1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D-二聚体(DD)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5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除实施相同的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外,丹红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丹参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测定血液流变学及血清DD、PCT、TNF、BNP含量。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变学各指标和血清DD、TNFα、BNP、PCT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且以丹红组下降为著。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中DD含量,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微循环状态,从而可防治烧伤进行性创面加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液纤维系统改变及降压药物治疗对其影响,探讨EH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发生机制及降压治疗减少血栓事件的机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竞争及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EH患者分别于降压治疗前后测定外周静脉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变化,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结果:EH患者降压治疗前血浆Fib,t-PA及PAI-1浓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福辛普利与贝尼地平联合降压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结论:EH患者体内存在PTS与纤维系统低下有关,福辛普利与贝尼地平联合降压治疗能改善P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分析影响疗效的其他相关因素。方法9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沙利度胺,THD);对照组(甲氨蝶呤.MTX)。治疗12周,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与疗效有关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中位好转时间分别是15d和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沙利度胺组起效快;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民族、治疗前的IL-2水平及治疗前的CD4+T细胞是银屑病患者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沙利度胺比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稳定期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COPD合并糖尿病组26例,单纯COPD组27例,并通过肺功能检测及血气分析,检测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PEF(25%~75%)、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PRED)等肺功能指标及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并进行组间分析。结果:COPD合并糖尿病组肺通气功能指标VC、FVC、FEV1、PEF(25%~75%)和弥散功能指标DLCO、DLCO/PRED及PaO2显著低于单纯COPD组。结论:COPD合并糖尿病时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都可受损。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北京版量表作为认知功能的主要测评工具,选取T2DM合并MCI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T2DM无MCI患者60例为对照。空腹静脉采血。测定入选病例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肝肾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I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bAIc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糖尿病(DM)病程、体重指数(BM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HDL—C是DM并发MCI危险性评估的一项有用的指标。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血脂紊乱等因素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对左室舒张功能减低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E/A〈1.0)而收缩功能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于缬沙坦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成像及背向散射积分检查。结果:缬沙坦治疗后E/A比值明显增高(P〈0.01),E/Ea比值显著降低(P〈0.01),循环周期变化幅度(CV-IBS)明显增加(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可以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减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自测血糖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80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自测血糖方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测血糖值。结果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由干预前的38.8%上升到67.5%;血糖达标率由干预前的40.0%提高到68.8%;实行自测血糖方式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h血糖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自测血糖方式有助于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使其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后的心功能的改善及NT-proBNP和hs-CRP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0-10-2011-10在我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硝酸甘油治疗前、后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指标及NT-proBNP和hs-CRP的变化和意义.结果 (1)应用硝酸甘油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级别明显提高;(2)应用硝酸甘油后患者心率、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心脏超声指标明显改善,NT-proBNP和hs-CRP较治疗均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后心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NT-proBNP和hs-CRP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