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联合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4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4例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及研究组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患者血清SAA、RBP4、MCP-1水平,分析血清SAA、RBP4、MCP-1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时研究组血清SAA、RBP4、MCP-1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不同病情程度患者SAA、RBP4、MCP-1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其血清SAA、RBP4、MCP-1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存活患者血清SAA、RBP4、MCP-1水平低于死亡者(P0.05);血清SAA、RBP4、MCP-1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AA、RBP4、MCP-1水平均异常升高,且随病情程度加重呈升高趋势,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程度、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对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评估患者预后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和同期1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检测两组血清NT-proBNP和Hcy水平,同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梗死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NT-proBNP和Hcy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脑卒中组NT-proBNP和Hcy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脑梗死体积患者,NT-proBNP和Hcy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轻度损伤(小梗死)中度损伤(中梗死)重度损伤(大梗死)(P0.05);NIHSS评分和脑梗死面积与NT-proBNP、Hcy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T-proBNP、Hcy表达水平为高表达,且患者脑梗死面积、NHISS评分与NT-proBNP、Hcy表达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故NTproBNP、Hcy可用于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的2017年4月~2020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并将其设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期我院接受的10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集中统计分析两组人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随访3个月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CIS患者预后情况,ROC曲线分析A-FABP、GAL3和MCP-1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的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者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升高与梗死面积4cm2、有高血压、NIHSS评分15、GCS评分8有关(P0.05);随访3个月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CIS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预后良好79例,预后不良21例。其中预后不良的患者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49、0.782、0.899,三项联合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不良的AUC为0.947,均高于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单项分析(P0.05)。结论 CIS严重程度与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有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越严重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越高;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有预测CIS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中IMA和IL-6含量与脑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 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来自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均于出现症状24小时内入组.在入院第1,2,3,4,7天各留取血液标本一次,血清IMA和IL-6水平均采用ELISA方法测定.梗死体积为第7元CT经软件测得.结果 (1)病例组入院第1天,IL-6即开始明显升高,第3天达到最高,第7天仍很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IMA水平从第3天才开始升高,第4天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IMA和IL-6含量之间呈明显正相关;(4)所有病人梗死体积与IMA和IL-6之同有密切相关.结论 血清中IL-6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血清中IMA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期标志;IMA和IL-6能反映卒中时梗死体积,对临床评估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的损害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淀粉样酶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住院患者8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IL-6、MMP-9、SAA、hs-CRP及RBP4水平。另根据患者NIHS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损害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三组之间血清IL-6、MMP-9、SAA、hs-CRP及RBP4水平,并根据NIHSS评分比较三组间预后良好率、进展性脑卒中率和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L-6、MMP-9、SAA、hs-CRP及RBP4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损害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间比较,血清IL-6、MMP-9、SAA、hs-CRP及RBP4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降低,进展性脑卒中率明显增高,病死率明显增高,除轻度组与中度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MMP-9、SAA、hs-CRP及RBP4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故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实验室指标。由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故血清IL-6、MMP-9、SAA、hs-CRP及RBP4水平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对其进行检测和干预有助于对预后的判断和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的关系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4-01—2016-12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磁共振DWI-ASPECT评分分为3组:小体积梗死组(A组,21例)、中体积梗死组(B组,28例)、大体积梗死组(C组,31例)。比较血清NSE和hs-CRP浓度与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入院1d时,NIHSS评分A组B组C组(P0.05)。入院7d时,NIHSS评分A组C组,B组C组(P0.05)。入院1d的NIHSS评分与DWI-ASPECT评分呈负相关(r=-0.901,P0.05),入院7d的NIHSS评分与DWI-ASPECT评分呈负相关(r=-0.572,P0.05)。A组患者入院1d和3d时血清NSE浓度比B组和C组均低(P0.05)。入院1d的血清NSE浓度与DWI-ASPECT评分呈负相关(r=-0.412,P0.05),入院3d的血清NSE浓度与DWI-ASPECT评分呈负相关(r=-0.284,P0.05)。A组和B组患者入院3d时血清hs-CRP浓度比C组低(P0.05)。入院3d的血清hs-CRP浓度与DWI-ASPECT评分呈负相关(r=-0.272,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NSE和hs-CRP与脑梗死体积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试验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3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62)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41),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入院第1、3、7天血清MCP-1、IL-6水平,并与同期随机选取的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并分析血清MCP-1、IL-6对AP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MAP组、SAP组入院第1天血清MCP-1、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MAP组、SAP组患者入院第3、7天高于第1天,入院第7天低于入院第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入院第1、3、7天血清MCP-1、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血清MCP-1、IL-6与APACHEⅡ评分呈不同程度正相关(P0.05)。入院第3天,血清MCP-1鉴别诊断AP的最佳临界值为31.6pg/mL,ROC曲线下面积0.85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0.82,准确性为0.85;血清IL-6鉴别诊断AP的最佳临界值为35.9ng/L,ROC曲线下面积0.87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0.85,准确性为0.87。结论 AP患者血清MCP-1、IL-6异常改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AP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溶血磷脂酸(LPA)、同型半胱氨酸(Hcy)、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为研究组,按照2∶1比例选择同期5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清LPA、Hcy、MCP-1水平,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A、Hcy、MCP-1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取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LPA、Hcy、MCP-1对侧支循环良好的预测价值,记录曲线下面积(AUC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LPA、Hcy、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间患者血清LPA、Hcy、MCP-1水平比较,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A、Hcy、MCP-1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血清LPA、Hcy、MCP-1水平明显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A、Hcy、MCP-1预测侧支循环良好的AUC值分别为0.834、0.847、0.858,敏感度分别为71.43%、80.36%、87.50%。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A、Hcy、MCP-1高表达,三者均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或可作为判断侧支循环形成是否良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1组,同时选取同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2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人群96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hs-CRP、SAA、IL-18水平进行检测,比较3组研究对象hs-CRP、SAA、IL-18水平。结果研究1组入院第1天hs-CRP水平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入院第3、7、14天hs-CRP水平均高于研究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入院第1天SAA水平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入院第3、7、14天SAA水平均高于研究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入院第1天IL-18水平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入院第3、7、14天IL-18水平均高于研究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SAA、IL-18水平较高,且其水平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紧密相关,在进展性脑梗死中hs-CRP、SAA、IL-18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对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血液流变学、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 BNP)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 ICAM-1)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NHISS评分,ADL评分,梗死体积,NT-pro BNP、s 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和梗死体积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的NHISS评分和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 BNP、s ICAM-1、IL-10和VEGF水平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的NTpro BNP、s 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以明显提高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经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估银杏蜜环口服液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SAA、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10ml/次,3次/天口服治疗,疗程2周。对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2周后均采用NIHSS评分、NDS评分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血清SAA、IL-6水平,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1周、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NIHSS评分、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而血清SAA、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有效改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清SAA、IL-6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伟  项雪莹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2):329-330,33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清抵抗素(resistin)、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9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此外再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评分将研究组分为重度组(28例)、中度组(23例)、轻度组(41例),根据梗死面积将研究组分为大梗死灶组(25例)、中梗死灶组(24例)、小梗死灶组(43例)。空腹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4 ml,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结果⑴研究组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轻度组患者(P<0.05),中度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患者(P<0.05)。⑶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梗死灶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患者(P<0.05),中梗死灶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显著高于小梗死灶组患者(P<0.05)。⑷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与其NF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07、0.791,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异常增高,且在不同病情程度及病灶大小患者中增高幅度不同,其血清含量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肌肽酶(HSC)的变化,并探讨HSC水平同脑梗死灶大小、神经学状态和功能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法分光光度法检测急性脑缺血患者发病后48 h内、第5 d、第7 d和第14 d HSC活性.所有患者于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学状态评估(NIHSS),出院时评估神经学功能(Barthel index).结果 (1)HSC于发病第5 d即开始降低,第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4),第14 d升高到正常水平(P=0.105);虽然发病48 h内、5 d及14 d HSC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第5 d、第7 d和第14 d HSC活性均显著低于第3 d(P=0.023,0.002和0.013),第7 d也低于第5 d(P=0.000),第14 d同第5 d和第7 d相比无差异(P>0.05).(2)发病后的第7 d和第14 d,大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和对照组HSC差别显著(P=0.032和0.033).经两两比较,大梗死灶组于第7天HS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4d HSC也分别低于较小梗死灶组和对照组(均为P<0.05),而小梗死灶组和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3)未发现HSC同NIHSS和Barthel Index有显著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HSC活性显著降低,并且梗死灶大的患者降低的幅度大.HSC能否作为缺血性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变化,探讨其与梗死灶大小、神经学状态和神经学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48 h内、第5天、第7天和第14天血清S-100β水平。所有患者于相应时间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学状态评估,并于出院时评估神经学功能(B I)。结果患者组各时间点S-100β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100β于所有时间点,较大、中等和较小梗死灶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相应NIHSS和出院时B I均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P=0.000)。较大梗死灶组血清S-100β水平较高。结论S-100β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升高,有望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评估、揭示疾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6例ACI患者根据脑梗死体积分为轻度梗死组(25例)、中度梗死组(35例)及重度梗死组(3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3组ACI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对照组的差异,治疗1个月后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急性期血清CRP、TNF-α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达高峰,第7天明显回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个月后,轻、中、重度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急性期血清CRP、TNF-α水平与治疗1个月后的NIHSS评分正相关,与BI评分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动态监测ACI患者的血清CRP、TNF-α水平可帮助判断患者病情变化,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抵抗素(resistin)水平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CHB患者96例,依据患者肝炎活动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各32例。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CHB组、对照组血清SF、RBP4、GP73、resistin水平及不同程度CHB患者血清SF、RBP4、GP73、resistin水平,并分析血清SF、RBP4、GP73、resistin水平与CHB病情相关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CHB组血清SF、GP73、resistin水平均较高,RBP4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CHB组血清SF、GP73、resistin水平高于中度CHB组,RBP4水平低于中度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CHB组血清SF、GP73、resistin水平高于轻度CHB组,RBP4水平低于轻度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可知,血清SF、GP73、resistin水平与CHB病情呈正相关,血清RBP4与CHB病情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SF、RBP4、GP73、resistin水平均可作为CHB病情评估指标,其中血清SF、GP73、resistin水平与CHB病情呈正相关,血清RBP4与CHB病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及68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分析两组对象入院时血清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差异,及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脑卒中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急性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入院NIH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3月mRS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呈正相关,通过观察患者入院时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判断患者预后,采取措施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728-3729
选取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设为试验组,并根据影像学检查所显示的梗死病灶将其分为大面积梗死组32例和中等以下面积梗死组38例。另选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人员血清NSE水平。结果大面积梗死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中等以下面积梗死组以及对照组(P0.05),中等以下面积脑梗死组血清NSE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NSE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重型组患者NSE水平较中型、轻型及对照组均明显增高,中型组较轻型组及对照组NSE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NSE水平较对照组轻度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可为梗死病灶情况及脑损伤程度评估给出客观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评定中的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AIS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根据入院时空腹血清HbA1c水平分为对照组(HbA1c<6.5%)和升高组(HbA1c≥6.5%),各60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治疗2周后采用MoCA量表对2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入院后第3天复查头颅CT测定梗死体积和梗死位置;治疗5周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5周后,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预后分级。结果:升高组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升高组的MoCA量表总分和各分项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面积较大组患者的HbA1c水平高于梗死面积较小组(P<0.05);升高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神经功能缺损重于对照组(均P<0.05);升高组预后评价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HbA1c与AIS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根据MRI或CT显示梗死灶最大截面长短径分为小面积组(n=56)、中面积组(n=42)、大面积组(n=70);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实验组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4分,n=62)、中度损伤组(4~15分,n=35)和重度损伤组(15分,n=71)。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SA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Lp-PLA2,循环酶法测定Hcy,对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进行比较,另外分析三者浓度与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实验组SAA、Lp-PLA2和Hcy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5、0.339、0.297,P0.01)。三者联合检测优于单独检测,并且三者浓度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加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A、Lp-PLA2和Hcy浓度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临床预测、诊断及判断脑梗死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