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寄生胎又称胎内胎 ,系在一完整胎体的某部分寄生另一具或多具不完整的胎体 ,其诊断主要标志为有脊柱存在[1] ,据文献报告 ,自 1980年以来 ,国内文献检出寄生胎 2 1例[2 ] 。我们得见 1例 ,兹报告如下。患儿 ,女性 ,18个月。其母 5个月前发现其左腹部有一肿块 ,触摸时患儿哭闹不加重 ,近 2个月来 ,肿块增大迅速 ,触摸时 ,患儿诉说疼痛而来检查。查体 :左上腹部可扪及巨大肿块 ,表面光滑、压痛明显。CT检查 :左腹部有一巨大混杂密度肿物 ,大小约 11cm×8.5cm× 7cm ,肿物包膜完整 ,部分包膜呈弧形钙化 ,其内含脂肪、液体、软组织及骨…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4天龄.住院号143841.出生后不排便,频发呕吐三天于1983年8月18日入院.腹部X线平片:中上腹有少许气体影,无液平,左上腹有10枚颗粒状酷似钙化灶影聚集成堆(图1).余腹呈一片致密.稀钡造影摄片:钡剂在屈氏韧带处通过受阻,空肠近端部分有钡剂充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颅内寄生胎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女。足月妊娠 ,臀位牵引一女婴 ,新生儿双耳廓畸形 ,无耳道 ,双眼斜视 ,产后不吮奶。儿科体检 :双眼斜视 ,前囟饱满 ,伴有血肿 ,前胸有少量出血点 ,心肺未见异常。CT检查 :左枕后部示有一畸形胎儿骨骼影 ,可清晰显示脊柱、椎体、胸廓肋骨影及畸形残存上肢近端骨骼影 ,未见颅骨及下肢影 ,并示小脑及部分枕叶发育不全 (图 1) ,骨窗示右顶骨部分骨壁缺如 (图 2 )。患儿 2天后窒息死亡 ,征得家属同意于CT显示部位解剖出一畸形胎儿 ,可见颅骨和脊柱 ,与上述CT显示相吻合。讨论 寄生胎又称胎内胎 ,是指在一完整胎体内的某部分寄生有…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1岁.因发现左侧中上腹部巨大包块3天而入院.体检:腹部平坦,左中上腹部扪及一巨大包块,大小约15 cm×12cm×8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有包膜,活动度好,质地较硬.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CT检查:左中上腹后部见一混杂密度占位影,约8.5 cm×10.9 cm大小,边界清,形态稍欠规则,内见液体、脂肪、骨骼及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105-630HU,内见分隔,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胰尾部受压前移,脾受压向前上移位,左肾受压向后下移位,腹主动脉受压略右移,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组(VR)可清晰显示肿块中央寄生胎的脊柱、骨盆及部分肢体形态(图1-4).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0岁。左腰部疼痛3天,无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未见异常。于当地行腹部X线检查考虑左肾上部结石而来我院就诊。仰卧位腹平片示团状的密度不均增高影,约3.8cm×4.0cm。立位腹部平片显示为左肾区半月形密度不均增高影,边界清楚。CT扫描:左肾上部背侧实质内见大小约3.6cm×3.8cm的类圆形密度不均影,与肾实质分界清楚,其前部囊液密度CT值18HU,后部可见半月形高密度影,CT值600HU,前缘可见液液平面(图1)。于次日行俯卧位扫描,可见低高密度影移至腹侧,并且位于病灶的最低处,双肾盂未见明显扩张,输尿管显示不清(图2)…  相似文献   

6.
腹腔内二具寄生胎一例赵振国青科陈义雄宣达杨少玉患者女,24岁,未婚。发现下腹部肿物1年余,月经正常。体检:下腹部可扪及一巨大肿物,囊性感,表面光滑,压痛不明显。腹部平片检查:中下腹部肿块影,其内见散在钙化密度影,推挤肠管向两侧移位。B超检查:腹腔内一...  相似文献   

7.
靳新伟 《放射学实践》2003,18(3):200-200
畸胎瘤临床常见 ,发生于腹膜后具备典型影像学特征患者 ,我院近期收治一例 ,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 男 ,4岁。右上腹疼痛三天入院 ,查体 :患儿哭闹欠合作 ,急性病容 ,触诊 :右上腹肌紧张、压痛 ,可扪及约 5cm× 6cm包块 ,质硬 ,边界不清 ,不活动。实验室检查 :WBC 13 .9× 10 9/l,其它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 :腹部正侧位片见右肾区前方显示一排骨骼牙齿致密影 ,其内牙齿牙胚共 9枚 ,边缘清晰锐利 (图 1、2 )。CT :右中腹部肝内侧面见囊实混合性包块 ,大小约 5 .5cm× 7.5cm ,包膜完整 ,界清。内含骨骼样致密影及低密度区分隔 (…  相似文献   

8.
请您诊断     
《放射学实践》2012,(5):473-473
病例资料患者,女,20天,因腹胀、溢奶20天入院。查体:右腹可扪及6cm×8cm大包块,质硬,活动差;患儿足月平产,新发接生;患母身体健康,无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X线片、CT及MRI检查见图1~3。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骨骼系统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发生率,提高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LCH的临床资料和图像特点.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8个月~9岁,平均年龄3.5岁.临床表现包括因偶然发现局部软组织肿块12例,皮疹、贫血伴发热3例,因外伤后疼痛行X线检查发现局部病灶2例,反复发热伴局部疼痛2例,腰骶部疼痛伴大小便功能障碍1例.本组病例3例皮疹患者经皮肤活检证实,其余17例病例均经手术证实.所有病例均予病变部位X线平片、CT扫描、全身同位素检查.CT为直接增强扫描.结果:本组病例,单发10例,多发10例.单发10例中,病变位于颅骨5例,位于肋骨1例,位于胸椎1例,位于四肢骨3例.单发病例病灶边界清晰,伴软组织肿块5例,不伴软组织肿块5例,骨骼缺损最大直径为3.5cm,最小直径为1cm.多发病例中,累及两处骨骼4例.累及3处骨骼1例,累及多处骨骼5例.结论:儿童LCH常累及全身骨骼,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及ECT可以很好地显示病灶,有助于本病及早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90岁,因腰痛就诊.体检:下腹部可触及一个约20.0 cm×20.0 cm的肿块,略偏于右侧,质硬,边界较清楚.行腹部CT检查时发现右中下腹有一约19.3 cm×13.9 cm×19.0 cm(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的巨大混杂密度影,其间见一具较完整的胎儿骨骼影及多数点片状高密度钙化影,周围结构清楚,邻近肠管受压移位,腹膜后结构受压移位.  相似文献   

11.
病例资料患儿,男,出生后3d,产前超声怀疑腹腔寄生胎6+月,出生后左下腹扪及大小约6cm×4cm包块,边界较清楚,质中,无明显压痛。影像学检查:1腹部正位X线片示左腹部大小约6.3cm×5.5cm占位,边界较清,其内见骨骼、钙化及软组织密度影,邻近肠管受推挤(图1);2MRI平扫示左侧腹膜后大小约6.2cm×6.6cm混杂信号占位,边界清楚,T1WI上以低信号为主,伴不规则高信号,T2WI上以高信号为主,伴不规则低信号;此外,可见等T1、短T2信号的脊柱、椎管及其内等  相似文献   

12.
骨斑点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斑点症是一种罕见而无害的疾病,病因不明。现将我院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2 1岁。因车祸右肩外伤来我院就诊。体检:患者身高162cm ,体态匀称,智力正常,日常无任何不适。右肩轻度肿胀,关节活动受限。X线平片:右肩关节未见骨折及脱位征象,但于肱骨近端干骺端松质骨内见散在分布,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或条状致密影。于是进行全身骨骼透视定位后拍X线平片,除颅骨、肋骨、锥体等骨外,全身各骨均有不同程度受累,以双肩关节及骨盆明显(图1,2 )。诊断:骨斑点症。图1,2 双肩关节组成骨松质骨内散在分布,大小不等,圆形、椭…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46岁.尿频、尿急、尿痛,伴肉眼血尿5天.实验室检查:尿红细胞( ),白细胞( ),蛋白( ). X线腹部平片示:盆腔左侧见一约1.0 cm×1.2 cm大小密度增高影,边缘欠规整,密度欠均匀.肾分泌造影:双侧肾盂、肾盏显示良好,杯口清晰,双侧输尿管显示良好,未见梗阻征象.膀胱呈椭圆形,壁光整,其内左侧可见1.0 cm×1.2 cm椭圆形致密影,随体位转动而移动(图1、2).X线诊断:膀胱结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X线平片、CT、MRI诊断骨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肉瘤的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20例X线平片均能清楚显示骨肉瘤的基本表现,术前正确诊断17例,误诊3例;CT显示骨肉瘤的骨质破坏及瘤骨优于X线平片11例;MRI显示骨肉瘤的早期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病变范围及骨骺(骺板)侵袭、瘤周水肿优于X线平片及CT14例.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及基本方法,CT或MRI对提高骨肉瘤的诊断、分期及临床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资料,尤其MRI对于指导保留骨骺的保肢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X线、CT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对6例经病理证实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胸部X线平片(6例)和CT资料(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X线平片中,3例双肺呈弥漫性磨玻璃阴影,3例呈斑片状、网状结节影;1例合并气胸.5例CT检查中,主要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影,间以线状、条状及网状小结节影;4例胸膜下见"月弓征",3例见肺气囊;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合并气胸l例.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CT对其诊断较X线平片敏感,最后确诊仍需病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体缺血性压缩骨折的X线平片、CT及MRI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证实的椎体缺血性压缩骨折的X线、CT及MR表现.结果:X线表现为横贯椎体上1/3的裂隙样气体影9例,其中正位片呈典型"狮子开口"样表现5例.空泡征2例,裂隙样气体影及空泡征1例.CT表现为椎体内气体影4例.椎体不同形态压缩变形12例.TW1、TW2均表现为低信号2例.骨质疏松8例.结论:X线正位片是诊断椎体缺血性压缩骨折最基本、有效的检查方法.典型X线平片可表现为 "狮子开口"状.横贯椎体内的气体影是X线及CT特征性表现.MRI能准确反应椎体缺血状况及基本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临床、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的临床、X线和CT资料。2例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高分辨CT(HRCT)扫描及X线胸部平片摄影,1例行头颅CT扫描。结果 2例患者CT及HRCT均为双中上肺野广泛分布的高密度小结节状影、纤维条索影及囊状和蜂窝状影。1例头颅CT示右枕骨局限性骨质破坏;胸部平片示双肺野透光度减低,双肺纹理模糊;另1例胸部平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右肺中野可见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区;纵隔影明显增宽。结论 PLCH的X线、CT及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HRCT显示病变更加清晰,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例1,男,40岁。因臀部外伤来院就诊。为排除骶尾骨骨折而摄X线片。偶然发现末节骶骨旁右侧有一肋骨,长3.6cm,宽0.6cm,由内上向外下走行。它具有完整的皮质和海绵质结构。且有发育良好的肋骨小头、颈和体部。肋骨小头与末节骶骨间形成椎肋关节。例2,男,26岁。腰疼20天。临床疑输尿管结石而拍腹部平片。发现第四节骶骨左侧有一长条形骨块影与骶骨部分重叠。为确诊透视下转动  相似文献   

19.
乳腺错构瘤的X线诊断(附3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凤梅  佘响云 《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45-1147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X线诊断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患者的乳腺X线资料,并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结果:35例乳腺错构瘤在X线片上以脂肪组织与纤维腺体组织不同比例混合,呈混合型密度的肿块影有18例,以脂肪组织为主呈脂肪型低密度的肿块影有8例,以纤维腺体组织为主呈致密型密度的肿块影有9例;肿块影大小分布,≤2.1cm有5例,在2.1~4.0cm的有13例,>4.0cm有17例;肿块影边缘清晰的有28例,模糊及较清晰共有7例。结论:乳腺错构瘤的X线表现与其病灶内低密度的脂肪组织及高密度的腺体组织、纤维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关,其中混杂密度是其特异性的X线表现。  相似文献   

20.
患儿 女 ,2岁。因腹胀、腹痛 5天 ,加重伴进食后呕吐 ,黑便 2天 ,以肠套叠收住院。查体 :全腹膨隆 ,肠壁静脉曲张 ,全腹压痛 ,无反跳痛。中下腹似触及一包块 ,肛周溃烂。B超 :双侧肾盂积水 ,输尿管上段扩张 ,中下腹见低回声肿块 ,大小为 6 .2cm× 6 .7cm ,形态不规则 ,无包膜。X线平片 :满腹肠管积气 ,扩张 ,未见阶梯状液气面。CT检查 :中下腹见一 8.0cm× 9.0cm大小肿块 ,密度不均匀 ,边界不规则 ,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 ,子宫直肠凹见4 .6cm× 3.5cm肿块 ,左臀部肌肉内见一软组织块影 ,大小为3.5cm× 3.5cm ,右侧骶骨及第 2腰椎左侧椎弓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