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此类患者的进一步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近3年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并发ARDS的患者共32例,对其一般情况、治疗措施以及临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2例术后确诊CMV肺炎患者,均符合1992年美欧ARDS专题会议ARDS诊断标准,其中31例发生在术后2~4个月,16例曾发生过急性排斥反应(AR),14例因AR接受过激素冲击治疗,冲击治疗后CMV肺炎并发ARD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未冲击者.入院时外周血CD4 、CD8 细胞计数及其比值均显著降低.救治措施包括合理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撤减免疫抑制剂重建免疫功能、适时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并辅以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VVHF)治疗,治疗好转出院者20例,死亡12例,其中5例属于自动出院后死亡,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抢救成功率为62.50%.结论: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并发ARDS集中在术后2~4个月发病,因AR接受激素冲击治疗显著增加其发生率,此类患者救治困难,死亡率高,采用包括抗感染、重建免疫功能、适时机械通气、支持治疗以及CVVHF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汪晶晶  黄少军 《肝脏》2014,(8):607-609
目的研究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治疗前后血T细胞亚群和尿CMV DN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MV肝炎患儿46例,CMV无症状性感染患儿20例,健康查体婴儿20例,比较3组间尿CMV DNA含量和血T细胞亚群的差异。比较46例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血T细胞亚群和尿CMV DNA的水平。结果 CMV肝炎患儿组尿CMV DNA含量明显高于CMV无症状性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5、P〈0.05;t=16.27、P〈0.01)。CMV肝炎患儿组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较无症状性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均降低,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其他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V肝炎患儿抗病毒治疗后,尿CMV DNA含量明显下降,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MV肝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抗CMV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前后监测血T细胞亚群和尿CMV DNA变化对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国内HIV/AIDS患者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124例,用bDNA法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结果:AIDS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明显高于HIV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与CD4^ 细胞计数呈显著负相关,但其最高峰位于CD4^ 细胞计数100/μl处,然后随着CD4^ 细胞计数的下降而减少。CD4^ T细胞计数为AIDS组<HIV组<正常对照组:HIV感染者的CD8^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和AIDS组,而AIDS患者CD8^ T细胞数则随着CD4^ T细胞减少而下降。结论:血浆病毒载量随着疾病进展而显著升高,但在疾病晚期则有所降低。外周血CD4^ T细胞计数随着疾病的进展而进行性减少;CD8^ T细胞计数在感染早期显著升高,进入晚期则减少。在评价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病情时,应结合病毒载量、CD4^ 、CD8^ T细胞计数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流式细胞术测定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感染旋毛虫后7、14、21、28.35d小鼠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实验组较正常组CD4^ T细胞减少,CD8^ T细胞增多,CD4^ /CD8^ 细胞比值下降(P<0.05),以感染后第14d最明显,直到感染后35d仍未见恢复。结论 感染旋毛虫的小鼠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感染急性期的免疫抑制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14例肾移植术后早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纳入本研究,32例健康志愿者作正常对照.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指标包括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VCAM)和E选择素(ES),分别于入院后第1、4、7、14天观察其动态变化;同时检测感染前、人院后第1、7、14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计数和比值,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项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CECs 78.6%,vWF 92.8%,sTM 78.6%,VCAM 85.7%,ES 57.1%;病情改善后ES显著下降,其余内皮损伤标志物均有下降,但改善不明显.入院时所有患者CM+、CD8+、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经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回升.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与疾病的进展程度有关,随着疾病的缓解、免疫力重建,内皮细胞功能得以不同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旋咪唑(LMS)对细粒棘球蚴感染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和对病程转归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腹腔接种细粒棘球蚴,建立感染动物模型。在感染后2、4、8、12、16、20周,未治疗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左旋咪唑(25mg/kg),连续7d,测定各组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及囊重,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的动态变化。另设8只未接种小鼠为健康对照。结果生理盐水组小鼠感染2周时CD4^+、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后CD4^+T细胞的百分率逐渐降低,CD8^+T细胞的百分率逐渐增高,至感染后16周和20周,CD4^+T细胞、CD8^+T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显著性(P〈0.01)。与生理盐水组小鼠相比,左旋咪唑组小鼠在感染2周时CD4^+、CD8^+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与健康组小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感染16周和20周时脾指数升高,CD4^+T细胞百分率上升,CD8^+T细胞的百分率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平均囊重下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左旋咪唑对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有免疫调节作用,在感染后期可升高小鼠脾指数,使CD4^+T细胞及CD8^+T细胞比例恢复正常,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从而减缓细粒棘球蚴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综合疗法治疗41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包括撤减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日达仙、丙种球蛋白)、加用甲基强的松龙(MP)在内的综合疗法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疗效. 方法:收集本中心2000年10月~2004年4月间41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撤减免疫抑制剂,部分重症患者加用日达仙,胸腺肽α1、丙种球蛋白及MP等.动态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LC)和(CD38 CD8 )/CD8 比值的变化. 结果:41例患者中,死亡11例(26.83%),其中4例因药物毒性和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后自动放弃治疗;7例死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30例存活,血肌酐稳定在112~175(133±38.4)μmol/L.41例患者中,近期加用MP治疗者8例,其中1例因并发气胸死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余7例病情好转、血肌酐稳定;与早期33例患者相比,此8例死亡率和移植肾失功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综合治疗后的PLC升高(P<0.05),(CD38 CD8 )/CD8 比值下降(P<0.05). 结论:应用包括撤减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加用MP在内的综合疗法治疗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效果较好;动态监测PLC和(CD38 CD8 )/CD8 比值变化,对调整CMV肺炎患者的免疫用药方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IFN-γ对感染弓形虫孕鼠细胞免疫状态及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取BALB/c孕鼠60只随机分为阳性感染对照组、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孕鼠妊娠第8天用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治疗组于妊娠第7、8、9天用1000UIFN-γ治疗。所有各组孕鼠在妊娠第10、12天尾静脉采抗凝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水平。并在妊娠第12天解剖孕鼠,观察活胎率及胎仔脑组织弓形虫感染情况。结果感染对照组及IFN-γ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在孕后第10、12天CD4^+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而CD8^+T细胞水平显著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倒置明显;但治疗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妊娠第10、12天CD4^+T细胞显著升高,CD8^+T细胞显著降低,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升高,活胎率也明显升高,宫内胚胎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IFN-γ治疗可以改善感染弓形虫孕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孕鼠免疫力,减少垂直传播概率。  相似文献   

9.
《内科》2020,(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发病后短期内(28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HICH患者9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对照组)30例和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再按入院时GCS昏迷评分将90例HICH患者分为轻型组(12~15分,30例)、中型组(9~11分,30例)和重型组(3~8分,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比较上述五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比较轻、中、重型三组HICH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入院后第1天,HICH患者的CD4~+细胞相对计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对照组患者,且昏迷程度越重,相对计数越低(P0.05);CD8~+细胞相对计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对照组患者,且昏迷程度越重,相对计数越高(P0.05);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对照组患者,且昏迷程度越重,CD4~+/CD8~+比值越低(P0.05)。入院治疗后,HICH患者的CD4~+细胞相对计数逐渐下降,轻型组和中型组患者在第7天达最低水平,重型患者在第10天达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回升,在第28天时其水平与第1天时相当;HICH患者昏迷程度越重,CD4~+细胞相对计数水平越低,轻、中、重型三组HICH患者的CD4~+细胞相对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后,HICH患者的CD8~+细胞相对计数逐渐升高,轻型组和中型组患者在第7天达最高水平,重型组患者在第10天达最高水平;随后逐渐下降,在治疗第28天时其水平与第1天时相当;昏迷程度越重,CD8~+细胞相对计数水平越高,轻、中、重型三组HICH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后,HICH患者CD4~+/CD8~+比值逐渐下降,轻型组和中型组患者在第7天达最低水平,重型组患者在第10天达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回升,在第28天时其水平与第1天时相当,昏迷程度越重,CD4~+/CD8~+比值越低,轻、中、重型三组HICH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CH患者发病后易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第7~10天最为严重,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下法与温涩法在溃疡性结肠炎(UC)细胞免疫调节方面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标记法检测治疗前后温下组、温涩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温下组、温涩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8^+细胞绝对计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参考值(P〈0.05);温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D3^+、CD4^+细胞绝对计数亦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治疗后,温下组外周血CD3^+、CD4^+与CD8^+细胞绝对计数变化差值均显著高于温涩组与对照组(P〈0.01);温涩组外周血CD3^+与CD8^+细胞绝对计数变化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CD8^+比值变化差值高于温下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①U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总体以CD8^+细胞水平升高及CD4^+/CD8^+比值下降为主,而CD4^+细胞绝对数增多与其活动性有关。②温涩法不但能显著降低CD3^+细胞计数和CD8^+细胞计数,还能提高CD4^+/CD8^+比值;温下法能显著降低CD3^+、CD4^+与CD8^+细胞计数,但不能提高CD4^+/CD8^+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