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9例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患者术前血清TSH、甲状腺B超,手术记录、术后病理诊断报告.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判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分析术前血清TSH水平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不同分布.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2.179 ±2.017vs1.259 ±0.884) μIU/ml,P<0.001;在DTC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以及肿瘤直径≥1cm较<1cm的患者术前血清TSH明显升高(均P<0.001).结论:术前血清TSH水平是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清Tg 、TGAb 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效果评价及随访中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92例甲状腺癌、6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31例正常人血清中的Tg、TGAb检测。结果:甲状腺癌组Tg、TGAb阳性率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对135例甲状腺癌手术前后Tg、TGAb对比,术后Tg、TGAb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甲状腺癌并淋巴结转移组的Tg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Tg、TGAb可作为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疗效及术后随访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再手术的原因,总结减少再次手术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患者222例,根据其初次手术前的临床评估情况,将患者分为cN0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cN0)、cN1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cN1)、分化型甲状腺癌未评估(DTC unknown)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随访统计其再次手术间隔时间、初次手术方式及再次手术区域,分析总结其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结果 222例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219例,滤泡状癌(FTC)3例;首次手术术前或术中评估为DTC cN0 63例(284%),DTC cN148例(216%),DTC unknown27例(122%),甲状腺良性肿瘤组84例(378%)。首次手术为良性肿瘤组再次手术均在1年内,DTC cN0组为13个月(15天~132个月),DTC cN1为12个月(4~18个月)。在DTC cN0组中初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甲状腺全切有40例(占635%);在DTC cN1组中初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患侧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清扫有39例(813%)。侧区淋巴结出现转移是DTC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DTC cN0组同侧Ⅲ区出现复发的频率最高为597%;DTC cN1组同侧Ⅱ区复发为500%。结论 首次手术术前及术中对甲状腺肿瘤进行精确的评估能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而对于首次手术术前评估为DTC的患者首次手术前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以及规范的手术切除范围能够减少DTC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术后随访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用于监测DTC复发及转移。然而血清Tg的检测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等。因此已往认为术后131I治疗前检测激性 Tg(preablative stimulated thyroglobulin,ps-Tg)(TSH>30 μIU/ml刺激状态下的 Tg 水平)水平意义不大。2009年美国ATA指南指出,DTC 患者ps-Tg水平在疾病状态的预测中有一定作用。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术前血清 Tg 水平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旨在对Tg在甲状腺癌患者疾病监测中的所受到的干扰因素及DTC 术后诊疗过程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对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eomputed tomograpby,PET/CT)诊断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alin,TG)阳性而131I-诊断剂量全身显像(131I-diagnos—ticwhole—body scanning,131I-dWBS)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失分化后复发和转移灶的影响。方法征得患者同意后,将60例欲行18F-FDG PET/CT检测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TG阳性而131I-dWBS阴性)随机分为低TSH组(30例)和高TSH组(30例)。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或至少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为诊断病灶性质的标准,得出其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比较TSH水平高低对18F—FDG PET/CT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TG水平与放射性浓聚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间的关系。结果高TSH水平及低TSH水平下18F—FDG PET/CT诊断DTC复发和转移灶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7%和80.0%(P〈0.05);患者TG水平与SUV呈正相关。结论18F—FDG PET/CT对于TG阳性而131I-dWBS阴性DTC患者复发和转移灶的诊断,在高TSH水平下较低TSH水平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此可能与TSH刺激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12例,根据患者在第三次131 I治疗时是否出现转移及转移灶的不同将其分为无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肺部转移组、骨转移组、颈部转移组及其它转移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结果淋巴结转移组、肺部转移组、骨转移组、颈部转移组及其它转移组患者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要高于无转移组( P<0.05)。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转移灶大小和数目呈明显正相关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2.317,P<0.05;R=3.018,P<0.05)。结论甲状腺球蛋白在判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出现转移灶及转移灶大小和数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疗效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治疗患者128例临床资料,总结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型、手术切除方式、肿瘤转移、肿瘤转移部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131I治疗时间等临床特征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对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及肿瘤转移有无进行分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131I治疗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行甲状腺全切、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血清TSH水平20~40mIU/L及131I治疗时间≤6个月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131I清甲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其他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方式、血清TSH水平及131I治疗时间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效果独立因素。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疗效与手术切除方式、血清TSH水平及131I治疗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术前外周血清及胃液中MMP-9蛋白水平。结果:胃癌组、对照组血清中金属蛋白酶平均水平分别为406.03±257.18ng/ml、167.35±54.04ng/ml,(P〈0.01);TNM晚期、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术前外周血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NM早期、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胃癌组术前胃液中MMP-9蛋白平均水平为77.59±191.97ng/ml,对照组胃液中MMP-9蛋白平均水平为0.81±2.39ng/ml,(P〈0.01)。肿瘤侵犯至浆膜层、TNM晚期、淋巴结转移阳性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肿瘤未侵犯至浆膜层、TNM早期、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结论:检测胃癌患者术前胃液中血清中蛋白酶水平能反映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9.
郑涛  王蓓  袁杰  王群  王耕 《现代肿瘤医学》2022,(19):3488-3493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增高是否会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中央区(VI区)淋巴结转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单中心收治的行甲状腺全切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且病理证实为DT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的自身抗体组合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分析不同自身抗体组合状态是否是影响D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0例DTC患者,年龄≤45岁80例,>45岁120例;男性67例,女性133例;TGAb阳性、TPOAb阳性、TRAb阴性者24例;TGAb阳性、TPOAb阳性、TRAb阳性者29例;TGAb阳性、TPOAb阴性、TRAb阴性者27例;TGAb阳性、TPOAb阴性、TRAb阳性者23例;TGAb阴性、TPOAb阳性、TRAb阴性者14例;TGAb阴性、TPOAb阳性、TRAb阳性者17例;TGAb阴性、TPOAb阴性、TRAb阴性者48例;TGAb阴性、TPOAb阴性、TRAb阳性者18例。发现自身抗体阳性状态更倾向于双侧肿瘤(P<0.05)以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P<0.001)DTC患者,但未发现这8种不同组合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是否侵犯神经、血管、是否多灶性及术前TSH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央区淋巴结阳性者112例,阴性者88例,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多灶性、双侧性、自身抗体均阳性组合状态(TGAb阳性、TPOAb阳性、TRAb阳性)以及术前TSH降低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未发现自身抗体其他组合状态及其他因素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DTC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TRAb)均增高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高危因素,增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Tg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对预测DTC(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血清Tg(甲状腺球蛋白)阴性、TgAb阳性的DTC术后患者,将其分为转移/复发组(M组)35例和无转移/复发组(N组)15例,观察其TgAb水平;根据TgAb水平分为低水平组(100-2000IU/ml)和高水平组(>2000IU/ml),研究TgAb不同水平组DTC患者的转移率、转移部位。结果:转移/复发组TgAb值明显高于无转移/复发组,两组TgAb值分布差别显著(U=120.500,P=0.002)。血清TgAb高水平组转移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两组转移率差别显著(P=0.011),进一步分析,高水平组发生淋巴结、肺转移高于低水平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Tg阴性时,TgAb可作为DTC术后转移/复发的监测指标。TgAb值越高,发生转移/复发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三碘甲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四碘甲腺原氨酸(3,5,3’,5’tetraiodothyronine,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水平变化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7例(乳腺癌组),良性乳腺腺瘤患者79例(良性组),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甲状腺激素(T3,T4andTSH)水平及TPO—Ab表达,并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3水平较良性对照组降低(P=0.044),TPO-Ab的表达阳性率较良性对照组高(P=0.040),T4、TSH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乳腺癌患者T3降低与肿块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0),与年龄、病理类型、ER、PR表达情况无关(P〉0.050)。乳腺癌患者TPO—Ab高表达与肿块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ER、PR表达情况有关(P〈0.050),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0)。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3降低及TPO-Ab高表达可能反映乳腺癌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黄静  吴靖芳  张静  张文静  刘军超  薛刚 《齐鲁肿瘤杂志》2013,(24):1904-1907,1911
目的:分析VEGF_C/D及受体VEGFR3和D2—4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09—01—01—2012—1028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医院收治的68例PTC和3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组织中VEGF_c/D、VEGFR-3、D2—40的表达水平,比较VEGF-C/D和受体VEGFR-3在PTC和腺瘤,PTC有无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的差异;并分别计数VEGFR3和D2—40淋巴管密度(1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结果:PTC和腺瘤组织中VEGF-C阳性率分别为85.29%和16.67%,x^2=47.70,P〈0.001;VEGF-D阳性率分别为77.94%和13.33%,x^2=35.7l,P〈O.001;VEGFR3阳性率分别为83.82%和13.33%,x^2=43.56,P〈O.001;D2—40阳性率分别为79.41%和10.00%,x^2=35.19,P〈O.001。PTC伴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分别为100%和77.55%,x^2=3.876,P=0.034,r=0.259,P=0.024;VEGFR-3阳性率分别为100%和77.55%,x^2=5.088,P=0.027,r=0.274,P=0.024。PTC组和腺瘤组D240阳性LVD密度分别为3.44±0.4和0.5.4--0.4,t=12.526,P〈0.001;VEGFR-3阳性LVD密度分别为4.1±O.7和0.7±0.6,t=3.163,P〈0.001。PTC伴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D2—40阳性LVD密度分别为5.6±3.7和2.7±1.5,x^2=2.758,P=0.009;VEGFR3阳性LVD密度分别为6.9±3.5和3.3±0.9,x^2=3.224,P=0.002;癌周VEGFR-3阳性LVD密度(12.6±4.1)高于D2—40的(7.9±4.3),x2=2.106,P=0.04。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C/D、VEGFR3和D2—40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PTC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在我科8年来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DTC发病规律,并证明131碘治疗DTC的疗效。方法:2002至2010年确诊为DTC并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甲状腺近全切除,并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131碘治疗。^131碘治疗后,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指标:颈部超声检查;血清TSH、FT4、FT3;血清Tg、TgAb检查;全身放射性碘扫描;胸部CT或MRI。疗效判定:当血清Tg、TgAb阴性,颈部超声未见肿大淋巴结,全身放射性碘扫描未见放射性浓聚时,为DTC治愈。当上述指标为阳性时,则进行再次^131碘治疗。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DTC患者数逐年明显增加;乳头癌与滤泡癌的比例约为12(207):1(17),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男:女患者患病比例约为1(57):3(167);DTC在20-55岁之间为高发年龄段,峰值在25-35岁之间;^131碘治疗对DTC治愈率约达90%,近10%的顽固性DTC患者多次^131碘治疗效果欠佳。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25-35岁为高发年龄,女性多于男性,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关键。手术切除甲状腺后进行^131碘治疗对DTC治愈率达90%。近10%的患者^131碘治疗效果欠佳,需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三叶因子3(trefoilfactor3,TFF3)和基质细胞诱导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为PT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组织芯片(PTC和癌旁各31例)内TFF3、SDF-1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SPSS18.0分析其阳性率和平均光密度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PTC中TFF3蛋白阳性率为83.8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5.81%,x2=21.10,P〈0.001;TFF3阳性率与TNM分期(x2=12.30,P〈0.001)和淋巴结转移(x2=5.589,P=0.043)有关。PTC内TFF3的平均光密度(averageopticaldensity,AOD)值为0.49±0.01,高于癌旁0.22±0.06,t=3.448,P〈0.001;有淋巴结转移者为0.57±0.0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0.44±0.05,t=2.234,P=0.039;临床Ⅲ/Ⅳ期为0.59±0.07,高于Ⅰ/Ⅱ期0.47±0.05,t=2.167,P=0.041。2)、PTC中SDF-1蛋白阳性率为87.10%,高于癌旁组织16.13%,x2=31.26,P〈0.001;有淋巴结转移者为10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5.00%,x2=4.306,P=0.041;临床Ⅲ/Ⅳ期阳性率为100.00%,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63.64%,x2=8.35,P=0.04;〉45岁为100.00%,明显高于≤45岁63.64%,x2=8.35,P=0.04。癌内SDF-1的AOD值为0.59±0.07,高于癌旁0.28±0.08,t=3.987,P=0.0007;有淋巴结转移者为0.65±0.0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0.52±0.05,t=2.458,P=0.009;临床Ⅲ/Ⅳ期为0.66±0.06,高于Ⅰ/Ⅱ期0.50±0.05,t=2.762,P=0.006。3)原位杂交显示,TFF3mRNA和SDF-1mRNA与蛋白表达一致,阳性率虽低于相应蛋白(x2=19.37,P〈0.001),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26.35,P〈0.001。4)PTC中TFF3与SDF-1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71,P=0.004。5)31例PTC可区分为典型PTC21例(67.74%)、滤泡型7例(22.58%)和高细胞型3例(9.68%)3个亚型。SDF-1和TFF3蛋白阳性率依次为典型PTC(86.96%与86.96%)、滤泡型PTC(85.71%与71.43%)和高细胞型PTC均为100.00%,不同亚型间SDF-1和TFF3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Ⅰ/Ⅱ期滤泡型的SDF-1阳性率为83.33%,明显高于典型PTC(0),x2=5.63,P=0.025,临床高细胞型PTC的SDF-1阳性率为100.00%,亦明显高于典型PTC(0),x2=5.00,P=0.046;临床Ⅰ/Ⅱ期高细胞型PTC组织中,TFF3阳性率(100.00%)明显高于典型PTC(0),x2=5.00,P=0.046;临床Ⅲ/Ⅳ期的3种亚型PTC中,SDF-1和TFF3阳性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FF3和SDF-1在PTC组织中高表达与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对判断PTC的恶性程度和病情进展有重要价值,并对Ⅰ/Ⅱ期滤泡型和高细胞型PTC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和血清中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 TP)表达与病理及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结直肠癌标本、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标本及18例结直肠良性病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测定TP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TP水平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TP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良性病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TP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直肠癌组血清TP水平较健康组为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A—B期和DukesC—D期患者之间血清TP水平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P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Dukes分期较晚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瘤组织中TP表达的阳性率高;血清胸苷磷酸化酶的水平与患者的肿瘤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表达水平越高;胸苷磷酸化酶在组织中的表达与其血清的水平呈正相关性,血清胸苷磷酸化酶的水平可以反应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超声特征,研究并探讨超声成像对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49例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的68枚结节,与同期随机选取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82枚结节做对比,分析两者的二维超声特点、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的各参数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灶均有手术及病理评估。结果:MTC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73.5%),边界清楚(50.0%),纵横比<1(89.7%),结节内伴钙化(60.2%),结节内存在血流(58.8%),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55.1%);与PTC相比,MTC多表现为结节较大,边界清楚,纵横比<1,结节内存在血流,结节内钙化多为粗大钙化,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5)。MTC的SWE各参数为Emax(48.4±19.1)kPa,Emean(32.3±14.5)kPa。淋巴结超声检查,MTC可疑淋巴结22例,诊断准确率为81.5%。结论:MTC既具有恶性结节的一般特点,又有相对特异的超声表现,超声成像对MTC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有较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肺孤立性结节1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朝晖  许林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11):1018-1021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及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3月-2008年8月经手术治疗的117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特点、病程、病变部位、病灶大小、术前诊断、手术方法以及术后病理等,探讨SPN的诊治策略。结果:117例SPN患者中,恶性病变86例,良性病变31例,术前临床诊断符合率68.4%(80/117)。恶性SPN患者的平均年龄较良性SPN患者年龄大[(62.0±11.4)岁帆(52.3±14.9)岁,P=0.0020];恶性SPN患者较良性SPN患者更易合并临床症状(P=0.0001);直径2~3cm的SPN病灶检出恶性的概率约为直径〈2cm的2.6倍(95%CI:1.0555—6.5010)。86例恶性结节随病灶增大,患者N分期增高(X^2。=15.9979,P〈0.0001)。117例患者行肺楔形切除17例,肺叶切除49例,全肺切除3例,胸腔镜楔形切除局部病变+肺叶切除47例,因广泛胸内、淋巴结转移单纯探查1例。结论:肺孤立性结节病情特点复杂,术前诊断符合率不高,其恶性发生率并不低,对于临床诊断不明的SPN的患者,经短期正规抗炎、抗结核治疗(≤1个月)病灶未见明显缩小者即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TSH 刺激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131 I 全身显像(WBS)三项随访指标对131 I 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2013年期间424例在我科进行131 I 治疗的 DTC 病历资料,将 TSH 刺激血清 Tg、TgAb 与 WBS 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TSH 刺激血清 Tg 及 TgAb 同时测定均为阴性组与 WBS 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血清 Tg 单独测定阴性组(P ﹤0.05)。TSH 刺激血清 Tg 阳性结果与 WBS 阳性诊断对 DTC 未治愈、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 值为0.587,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并不十分理想。结论:由于 TgAb 的干扰,在进行 TSH 刺激血清 Tg 检验同时必须做血清 TgAb 的检验,并且即使 TSH 刺激血清 Tg 及 TgAb 同时测定也可出现假阴性。因此,WBS 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