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目的通过探讨体外不同浓度50am葡聚糖包裹磁性纳米材料的致栓性,评价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发伞性。方法以PBS为对照组,将0.02mg/ml、0.1mg/ml、0.5mg/ml浓度的磁性纳米颗粒与血浆或全血在体外共孵育,检测血小扳聚集率、凝血功能、血凝块质量及血栓弹力图。结果(1)PBS组、0.02mg/ml SPIO组、0.1mg/ml SPIO组及0.5mg/ml SPIO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67.3±5.9%、68.3±4.5%、66.2±5.5%及69.5±5.9%(P〉0.05);(2)4组的APTT值分别为28.1±2.7S、28.5±2.4S、28.2±2.5S及29.1±3.6S(P〉0.05),PT值和TT值各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反应凝血功能的R时间、反应纤维蛋自原功能的K时间及α角、反应血小板功能的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4)4组的血凝块质量分别为759.6±38.7mg、758.8±47.2mg、769.8±39.2mg和766.8±40.8mg,组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0nm葡聚糖包裹磁性纳米材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02mg/ml-0.5mg/ml)对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血凝块质量及血栓弹力图均无明显影响,表明其无致栓性.血液相容性较好,可较为安全的应用于血栓性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00例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50例)采用氢溴酸高钾素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镇痛液配方为:芬太尼0.5mg+高乌甲素24mg+氟哌利多5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ml;Ⅱ组(50例)采用芬太尼作术后镇痛,镇痛液配方为:芬太尼1.0mg+氟哌利多5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ml。两组镇痛泵设置:持续输注2ml/h,追加量2ml/次,锁定15min。分别于6、12、24、48h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镇静评分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临床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任子生  李恒林 《山东医药》2010,50(18):72-7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后路腰椎间盘减压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全麻下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手术开始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脂肪乳剂5 ml;术毕接镇痛泵,观察组输注氟比洛芬酯100 mg+芬太尼5μg/kg,对照组输注芬太尼10μg/kg,流量2 ml/h,自控剂量为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两组麻醉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后0.5、1、2、4、8、12 h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者舒适评分(BCS),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69.5±29.4)min、麻醉苏醒时间为(20.2±12.5)min,对照组分别为(175.2±33.8)、(24.7±7.8)min,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术后0.5、1、2、4、8 h的VAS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BC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出现不良反应1例,对照4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后路腰椎间盘减压内固定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的影响,确定适合于婴儿的最佳剂量,为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拟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40例,随机进入4种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组[各组10例,0.25μg/kg组、0.50μg/kg组、1.0μg/kg组、2.0μg/kg组]进行麻醉诱导,分别于用药前(进行血气分析)、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抽取动脉血,测定NPY,记录相应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①心率变化:1.0、2.0μg/kg组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较用药前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气管插管后2分钟1.0μg/kg组较0.25μg/kg组和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2.0μg/kg组均较0.25μg/kg组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平均动脉压变化:1.0、2.0μg/kg组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较用药前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0.5、1.0、2.0μg/kg 3组均较0.25μg/kg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NPY含量变化:1.0、2.0μg/kg组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较用药前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气管插管后2分钟,1.0、2.0μg/kg组较0.25μg/kg组也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ASD或VSD修补术患儿麻醉诱导可行性良好,剂量以0.25~0.50μg/kg为佳,可以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NPY释放。  相似文献   

5.
宋先荣  艾艳秋 《山东医药》2007,47(23):71-72
将6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其中B组诱导前1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术毕三组均静注负荷量芬太尼0.05mg后连接自控镇痛泵,所用药物A组为芬太尼0.25μg/(kg·h)+生理盐水至100ml,B组为芬太尼0.1μg/(kg·h)+生理盐水至100ml,C组为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0.1μg/(kg·h)+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术后2~48h三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情况(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各时点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2、6、12h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C组(P〈0.05)。认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显著减少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与术后镇痛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陈萍  李明星 《山东医药》2011,51(14):29-30
目的观察切口内应用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混合剂对手术致痛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各8只,参照Brennan法建立疼痛模型。A、B、C、D组于缝皮前在切口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5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g/k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 mg/kg、盐酸利多卡因5 mg/kg+氟比洛芬酯5mg/kg。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2、4、8、12、24 h,采用累积疼痛评分(CPS)法对大鼠进行镇痛效果观察。结果四组造模后各时点CPS均高于造模前(P均〈0.05)。B组在造模后2 h内CPS低于A、C组(P均〈0.05),与D组比较,P〉0.05;2 h后,B组与A组比较,P均〉0.05;造模后8 h,C、D组均低于A组(P均〈0.05),且D组低于C组(P〈0.05);造模后12 h,C、D组比较,P〉0.05,但两组均仍低于A组(P均〈0.05);造模后24 h,各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切口内应用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混合剂对疼痛模型的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孔爱君  王建平  郭磊 《山东医药》2009,49(38):99-100
目的探讨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行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最佳浓度。方法ASAⅠ-Ⅱ级下腹部以下手术患者350例,随机分为7组,各50例。所用镇痛剂A组为0.07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B组为0.12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C组为0.125%罗哌卡因+4μg/ml芬太尼,D组0.2%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E组0.2%罗哌卡因+4μg/ml芬太尼,F组为0.2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G组为0.25%罗哌卡因+4μg/ml芬太尼,配成100 ml药液。每组均加用恩丹西酮8 mg。负荷剂量为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0μg/ml液6 ml,持续剂量为2 ml/h,PCA按压剂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15 min。结果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E、F、G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A组患者按压次数或实际有效进药次数比值(D1/D2)〉5的比例高于其他组(P均〈0.05)。各组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用量无显著差异性(P均〈0.05)。镇静状态评分各组相比P均〈0.05。A、B、C三组运动阻滞评分相比P均〈0.05。D、E、F、G组运动阻滞评分与A、B、C组相比P均〈0.05。镇痛期间所有患者无呼吸抑制,但C、E、G组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下肢麻木者较多。结论0.12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恩丹西酮8mg是腹部手术后PCEA的最佳浓度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控静脉镇痛用于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全麻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术毕实施自控静脉镇痛,应用药物为舒芬太尼0.002 mg/kg、氟哌利多0.10 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负荷量5 ml,持续给药速度2 ml/h,单次给药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对照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或患者要求镇痛时给予尼美舒利0.1 g口服。结果实验组术后8、24 h时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麦吉尔评分表视觉项、情感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8 h血糖升高幅度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控静脉镇痛法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吡螺脲在云南大山区的杀螺效果和对鱼类的急性毒性,为该药在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云南省大理州实验室和有螺现场,采用浸杀法和喷洒法开展25%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25% PBU)对湖北钉螺滇川亚种的杀灭试验,并观察对鲤鱼的急性毒性。以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0% WPNES)为药物对照组。结果 25% PBU室内浸杀钉螺1、2 、3 d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47、0.25、0.23 mg/L,90%致死浓度(LC90)分别为1.54、0.61、0.49 mg/L; 1.0 mg/L 25% PBU浸杀1 d的杀螺效果与1.0 mg/L 50% WPNES对照组相当。4.0 g/m2 25% PBU室内喷洒 1、3、7 d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64.23%、96.67%和100.00%,与1.0 g/m2 50% WPNES杀螺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1、2、4 g/m3 25% PBU现场浸杀1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0.00%、93.33%和100.00%,与1.0 g/m3 50% WPNES浸杀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2.0 g/m2和4.0 g/m2 25% PBU现场喷洒3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6.36%和87.72%,与1.0 g/m2 50% WPNES灭螺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25% PBU对鲤鱼苗24、48、72 h的LC50值分别为29.38、24.62、23.38 mg/L;72 h观察期内, 17.5 mg/L及以下浓度组未发现鱼苗死亡现象。 结论 25% PBU是一种可应用于鱼塘等环境灭螺的生态保护型新型杀螺剂,其在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浸杀灭螺的建议剂量为1 g/m3,喷洒灭螺建议剂量为2 g/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小儿氯胺酮复合依托咪酯全麻苏醒过程中使用多沙普仑的最佳剂量和时机。方法择期行斜疝或鞘膜积液手术患儿1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A组60例:手术后即刻静注多沙普仑,剂量分别为1.5(A1组20例)、1.0(A2组20例)、0.5(A3组20例)mg/kg;B组60例:在麻醉苏醒期静注多沙普仑,剂量分别为1.5(B1组20例)、1.0(B2组20例)、0.5(B3组20例)mg/kg;C组20例为对照,患儿自然苏醒。记录各组手术结束至患儿清醒、苏醒时间,患儿用多沙普仑后催醒时间,苏醒期烦躁例数,氯胺酮、依托咪酯用量。结果苏醒时间:B组明显短于A、C组(P〈0.01),A组与C组近似(P〉0.05);催醒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P〈0.01),B1、B2组明显短于B3组(P〈0.01);A组苏醒期烦躁患儿明显多于B、C组(P〈0.01),B组与C组比较,P〉0.05;各组氯胺酮、依托咪酯用量比较,P〉0.05。结论对氯胺酮复合依托咪酯全麻患儿,在麻醉苏醒期静注多沙普仑1.0 mg/kg催醒效果好、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李毓  邢群智 《山东医药》2010,50(45):64-6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舒芬太尼1.0μg/kg,B组舒芬太尼1.5μg/kg,两组均复合氯诺昔康0.4 mg/kg稀释至100 ml行PCIA。分别记录两组术后4、8、12、24、48 h时间点的镇痛VAS评分、镇静RSS评分,并于48 h后记录不良反应和镇痛总体满意度。结果 B组镇静RSS评分4、12、24h点低于A组(P均〈0.05),恶心呕吐和嗜睡的发生率高于A组。两组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1.0μg/kg与1.5μg/kg两种剂量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前者不良反应少,过度镇静风险小。  相似文献   

12.
丁燕群  恽伟方  李立 《山东医药》2010,50(22):94-94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中超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ASAⅡ级,行全髋置换术、胸椎和腰椎手术及股骨骨折内固定等预计术中失血量较大的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45例。A组麻醉诱导后用快速输液泵经外周静脉一次输入6%羟乙基淀粉1 000 ml,同时给予硝酸甘油0.5-5μg/(kg.h)持续静滴行控制性降压,以MAP基础值的70%-80%为目标,逐渐降压至所需水平,并根据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调整药物输注速度。B组常规输注乳酸林格液。术中失血〉15 mg/kg时酌情输注血浆和红细胞。采用称重法测纱布中的血量、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术后24 h引流量。结果 A组失血量(526±150)ml、输血量(232±75)ml、24 h引流量(97±30)ml,B组分别为(932±213)、(475±98)、(102±26)ml,两组失血量、输血量相比P均〈0.05;24 h引流量相比P〉0.05。结论超容量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可以明显减少骨科大手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原代培养大鼠脂肪变性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原代培养SD大鼠肝细胞,选取培养48 h的大鼠肝细胞,加入0.25 mmol/L棕榈酸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同步加入150μg/ml的红景天苷继续培养24 h,检测培养肝细胞上清液ALT、AST、丙二醛(MDA)和肝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的变化。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脂滴沉积,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YP2E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以0.25 mmol/L棕榈酸和150μg/ml红景天苷同步培养细胞24 h,红景天苷干预组细胞培养上清ALT[(11.3±1.0)U/L、AST(3.7±0.5)U/L、MDA(1.7±0.2)nmol/ml和TG(105.7±16.8)μg/mg protein]均显著低于棕榈酸模型组[ALT(13.5±1.2)U/L,P0.05;AST(5.9±0.7)U/L,P0.05;MDA(4.2±0.9)nmol/ml,P0.01;TG(268.3±25.8)μg/mg protein,P0.01];油红O染色显示红景天苷处理肝细胞脂滴明显减少,蛋白质印迹法显示红景天苷能有效抑制脂肪变性肝细胞CYP2E1蛋白表达的上调。结论红景天苷抑制细胞CYP2E1蛋白表达可能是其防治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 在实验室和现场采用浸杀法和喷洒法进行SCN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两种剂型的杀螺试验。结果 实验室SCN 0.5mg/L(有效浓度0.125mg/L)和WPN 0.5mg/L(有效浓度0.25mg/L),浸杀24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有效浓度0.063mg/L浸杀24h,钉螺死亡率SCN为80.0%,WPN为66.7%。喷洒SCN 0.5g/m~2和WPN 1.0g/m~2,钉螺死亡率均为100%。现场浸杀SCN 0.5mg/L和WPN 1.0mg/L的钉螺死亡率均为100%。现场喷洒SCN 2.0g/m~2和WPN2.0g/m~2,SCN有效成份含量为WPN的1/2,3d和7d杀螺效果均高于WPN(x_(3d)~2=30.21,P<0.01;x_(7d)~2=7.62,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15d杀螺效果相近(x_(15d)~2=0.02,P>0.05)。SCN1.0g/m~2与WPN 2.0g/m~2喷洒,SCN有效成份含量为WPN的1/4,杀螺效果相近(x_(3d)~2=0.90,P>0.05;x_(7d)~2=1.99,P>0.05;x_(15d)~2=0.03,P>0.05)。结论 现场SCN浸杀和喷洒有效药物剂量为WPN的1/4时,均能达到与WPN相同的杀螺效果,SCN是一种高效、使用方便、水溶性好的新型杀螺剂,值得在现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联合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对胃癌HGC细胞上L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HGC肿瘤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OXA组、VM26组和联合组。空白对照组用5%胎牛血清培养,不用药培育48 h;OXA组在空白对照组基础上,予浓度为1.25 g/ml OXA 0.5 ml培育48 h;VM26组在空白对照组基础上,予浓度为1.25 g/ml VM260.5 ml培育48 h;联合组在空白对照组基础上,予浓度为1.25 g/ml OXA 0.25 ml及浓度为1.25 g/ml VM26 0.25 ml培育48 h;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ivin蛋白表达,RT-PCR检测Livin基因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XA组、VM26组及联合组肿瘤组织内Livin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表达情况同蛋白表达类似。结论 OXA同VM26联合使用,可以降低胃癌HGC细胞Livin蛋白及基因表达,且两种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傅忠  刘辉  钟斌  刘传荣  肖荷芳 《山东医药》2008,48(30):106-107
分别采用腹腔镜二孔法(腹腔镜组)、传统(对照组)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6、128例。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0.5&#177;0.2)ml,对照组为(2.0&#177;0.4)ml,两组相比,P〈0.05。腹腔镜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无术后复发;对照组发生精索粘连5例,阴囊囊肿23例,术后复发2例。两组相比,P均〈0.05。腹腔镜组单侧手术时间(28.4&#177;6.6)min,对照组为(20.0&#177;5.6)min,两组相比,P〉0.05。认为腹腔镜二孔法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L、F组,各30例。术毕开启静脉自控镇痛泵。L组予氯诺昔康40 mg+芬太尼0.5 mg+氟哌利多2.5 mg,F组予芬太尼1 mg+氟哌利多2.5 mg,均稀释至100 ml。两组镇痛泵设置相同。分别于术后62、4、48 h对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L组(P均〈0.05);镇痛效果满意度L组高于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可靠,与单纯芬太尼相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黄酚对缺氧引起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分化株(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采用自制的密闭三气培养箱建立缺氧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根据不同条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酚组(包括1μg/ml组和5μg/ml组)。于缺氧处理前及处理后1、2、6、12、24h,每个时间点取6个复孔。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PC12细胞增殖活性,高倍显微镜下观察PC12细胞核形态,测定各组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线虫抗凋亡基因的人类同源基因表达蛋白(BCL-2)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测定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含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①缺氧处理后12 h,MTT法测定大黄酚1μg/ml组的细胞活力高于模型组;缺氧处理24 h,大黄酚1μg/ml组和5μg/ml组的细胞活力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从缺氧处理后1 h开始,大黄酚1μg/ml组和5μg/ml组的SOD值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从缺氧后2 h开始,大黄酚1μg/ml组和5μg/ml的BCL-2阳性率均高于模型组。④从缺氧处理2h开始,模型组p38MAPK mRNA表达量高于大黄酚1μg/ml组和5μ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缺氧处理6 h开始,模型组Caspase-3mRNA表达量高于大黄酚1μg/ml组和5μ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缺氧处理后12、24 h,模型组细胞的细胞核皱缩、形态不清,内见颗粒样物质形成增多;大黄酚组的细胞核形态较清楚,少见颗粒样物质形成。结论大黄酚可以减轻缺氧所致PC12细胞的损伤,对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成人脓毒血症患者2h静脉泵入负荷量1.0g与2.0g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T>4×最低抑菌浓度(MIC),为制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成人脓毒血症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10位脓毒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例.实验组受试者接受方案1给药即1.0g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0h静脉泵入;对照组受试者接受方案2给药即2.0g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h静脉泵入.在给药前和给药后0.25、0.5、1、2、4、6、8h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试验组对病原菌MIC为4、2、1 mg/L的%T>4 ×MIC分别为分别为(19.89±4.10)%,(44.66 ±5.56)%,(68.97±7.47)%.对照组对病原菌MIC为4、2、1 mg/L的%T >4×MIC分别为(53.34±7.54)%,(79.45±8.66)%,(105.87 ±11.14)%.结论 ①结果提示2h静脉泵入负荷量2.0g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T >4×MIC值超过静脉泵入1.0g;②随MIC值增加,%T >4×MIC呈下降趋势,对于MIC=4.0 mg/L的高病原菌感染,可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负荷剂量2.0g2h给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复方861对HSC-T6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复方861 0.25、0.5、1.0mg/ml等浓度作用于HSC-T6细胞48h,以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其对HSC-T6细胞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复方861 0.25、0.5、1.0mg/ml等不同浓度作用后,HSC-T6细胞基因表达水平依次为2.50±0.71、0.50±0.01、0.11±0.03,与空白对照组门(3.78±0.67)比较,可明显抑制TIMP1基因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 复方861抑制HSC-T6细胞TIMP1基因表达水平,从而促进胶原降解,可能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