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工制作及社交技能训练12周,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和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干预12周后,观察组PANSS、SDSS、SSPI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组社交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12周小组社交技能训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在病人训练前、训练4周末、训练8周末、训练12周末对两组病人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小组社交技能训练至8周末时开始初见成效,至12周末PANSS量表评分、SSSI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级别及IPRO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小组社交技能训练并实施代币强化行为疗法,能够改善病人的社交技能缺陷及社会功能缺陷,改善其阴性症状,提高康复疗效,有助于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精神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社交技能训练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社交技能训练治疗,观察组行社交技能训练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并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对社会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量表各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动作及交往和社会性活动技能等SSPI指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社交技能训练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可有效降改善其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组社交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CSZ)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收治的98例住院CSZ患者为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给予小组社交技能训练康复护理,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小组社交技能训练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并采用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精神症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社会功能量表(PSP)、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估两组康复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3个月后,研究组IPROS评分、PANSS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躯体生理、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组社交技能训练对住院CSZ具有较好的康复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稳定病情,对提高护理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8月在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7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会技能训练。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作为评定指标,于入组时和入组后6个月进行测评。结果 入组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1年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7例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利培酮片+社交技能训练治疗及单用利培酮片治疗。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结合全病程管理模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1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分别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精神病理分、ADL总分、SDSS总分随时间变化呈线性下降趋势,且阴性症状分、ADL总分、SDSS总分变化趋势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0.01)。与基线比较,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ADL及SDSS总分在治疗后3、6、9、12个月末均有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12个月末研究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9、12个月末PANSS阴性症状分低于对照组(P0.01),训练后不同时点ADL、SDSS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系统而规范的社交技能训练不但能够在短期内改善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病情、阴性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而且在长达1年的时间内仍然对患者有持续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治疗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疗法及平心定志汤,并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周期均为12周。采用住院精神病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MOAS评分以及重度暴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恢复其部分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7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进行生活自理和职业技能培训。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PANSS、ADL和SDSS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定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技能训练有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顾秀华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1635-1636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对3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并以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用护士观察量表(NO ISE)、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训练组训练后NO ISE评分在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SAN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SPI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生活技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张奎  闫佳宁  孙爽 《中国康复》2018,33(1):78-80
目的:分析持续的职业技能训练对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6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持续3年的职业技能训练,训练6、12、24及36个月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量表进行评定。结果:65例患者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在治疗6、12、24及36个月时与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0.01);SSPI总分及各分量表分、ITAQ评分在治疗6、12、24及36个月时与治疗前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0.01)。结论:职业技能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社交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ISE)、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训练前后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后NOSIE总分、SDSS和SANS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开展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将2012年1~12月收治的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开展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1 d及干预后第3、6个月末均接受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SAFE)和社交技能量表(SSC)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第3、6个月末,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3、6个月末,研究组SSC和SAF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改善病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64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原治疗药物不变的基础上合并改良森田疗法,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疗效。 结果 治疗前后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 SSPI量表总分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改良森田疗法能显著改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并且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技能训练,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12个月后采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SSSI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分值下降不显著(P>0.05),12个月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退缩的精神症状,保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维持目前精神科用药,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正念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SSP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正念训练干预前SSPI得分、PANS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SPI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得分均有所下降,但只有PANSS总分、阴性症状得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训练能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临床阴性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37例,对照组(69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8例)实施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干预,主要包括基本生活、运动交友、分享交流、旅游观光、兴趣爱好培养与交流、与他人心灵交流社交训练。结果干预后12周和干预后24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总分、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妙妙  周玉英  丁皎  陈洁 《中国康复》2012,27(3):232-234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及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半开放管理。训练组患者实行全开放管理,并参加社会技能训练。用阴性和阳性症状(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入组前及训练结束后对2组患者同步测评并比较。结果:入组前2组患者PANSS、SDSS、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结束后训练组SDSS、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放式管理及社会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科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40例,在患者住院2周后增加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症状评定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NOSIE各因子分、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SSPI量表、PANSS量表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SCL-90量表因子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明显加快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樊献丽  焦太林  刘世兴 《护理研究》2011,25(20):1810-1811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工娱治疗,训练组另接受社交技能训练12周。于训练时和训练结束后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护士用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病人SANS、SS-PI、NOSIE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训练组SANS、SSPI、NOSIE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可改善病人的阴性症状,提高自知力及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活技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健康教育等.对照组维持原药物治疗,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以NOSIE-30及SANS量表对两组进行同步性比较研究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综合问卷(GQOLI-74)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结果 在NOSIE-30测查中的总积极因素增分值及总消极因素的减分值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NS评分研究组(经治疗后)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得分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改善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