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并探讨吡格列酮联合达英-35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1年7月至2013年收治的105例久婚未孕的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吡格列酮联合达英-35并口服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对照组予达英-35并口服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疗程24周,监测两组激素水平变化、排卵周期及妊娠率。结果 治疗24周后,两组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促卵泡激素(FS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FSH水平变化不明显;24周后,治疗组T(2.3±0.8)nmol/L,LH(7.3±2.1)U/L,LH/FSH(1.5±0.5),HOMA-IR(2.5±0.6),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8)nmol/L,(8.2±2.3)U/L,(1.8±0.6)和(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排卵周期取消率为16.54%、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为1.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1%和6.36%(χ2=13.379,P<0.001;χ2=7.503,P=0.006);治疗组妊娠率为34.55%,高于对照组的22.00%(χ2=2.020,P=0.15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4%,低于对照组的38.00%(χ2=2.550,P=0.110)。结论 在常规使用克罗米芬促排卵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与达英-35能进一步改善激素分泌,优化排卵,减轻OHSS发生率,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许杨 《中国实用医药》2015,(13):156-157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应用吡格列酮与克罗米芬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克罗米芬治疗前3个月给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胰岛素(FINS)、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有效降低体内激素水平,促进排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吡格列酮和克罗米芬联合治疗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效果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医治的8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设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吡格列酮医治,研究组予以吡格列酮复合克罗米芬医治,比对两组激素水平、医治前后卵巢状况以及总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LH、FSH等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医治后研究组卵泡数目与卵巢大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吡格列酮复合克罗米芬医治可降低激素水平,并改善卵巢状况,而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睾酮、黄体生成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排卵率为7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0% (P <0.05),观察组受孕率为3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睾酮水平为(1.13±0.41)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 ±0.62)nmol/L(P <0.05).观察组黄体生成素水平为(4.03±2.40) 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2±2.41)U/L(P<0.05).结论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能显著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同时能降低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意义。方法把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60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这6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实验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并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水平(INS)、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超声监测排卵情况。结果实验组经治疗后的FBG、INS、LH/FSH、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FBG、INS下降显著(P均<0.05);对照组排卵10例(33.3%),实验组排卵18例(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可明显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米芬联合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氯米芬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氯米芬治疗。观察组两组注射重组人绒促性素当天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熟卵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米芬联合吡格列酮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排卵状况,提高妊娠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克罗米芬治疗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均给予次格列酮单独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则添加克罗米芬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统计患者治疗前后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睾酮(T)、空腹胰岛素等指标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1%)与对照组(78.0%)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LH、T、空腹胰岛素等激素指标上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2.2%)与对照组(7.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能更加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促黄体生成素、睾酮、空腹胰岛素水平等激素指标,同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疗效。方法 8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达英-35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睾酮(T)的水平变化及排卵率、妊娠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SH、LH、T的水平分别为(4.21±1.21)U/L、(4.45±1.12)IU/L、(1.70±0.80)ng/dl,对照组患者FSH、LH、T的水平分别为(7.60±0.85)U/L、(4.70±1.32)IU/L、(2.98±0.63)ng/dl,两组患者FSH、LH、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44例患者中,恢复排卵37例,排卵率84.1%,妊娠33例,妊娠率75.0%;对照组44例患者中,恢复排卵32例,排卵率72.7%,妊娠21例,妊娠率47.7%,两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英-35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采用克罗米芬联合小剂量尿促性素(尿促)治疗的疗效。方法86例无排卵性功血患者,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雌孕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联合小剂量尿促性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H(7.81±1.41)IU/L、FSH(17.51±0.94)IU/L、E2(464.38±13.84)pmol/L、P(46.08±3.81)nmol/L、T(2.81±0.14)n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6.31±1.52)IU/L、(15.02±0.98)IU/L、(445.28±15.02)pmol/L、(41.38±4.02)nmol/L、(2.64±0.13)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分泌功能复常时间为(31.52±5.64)d、治疗时间为(42.28±7.42)d,均短于对照组的(40.95±5.25)、(51.58±6.8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252、6.0228,P=0.0000、0.0000<0.05)。结论克罗米芬联合小剂量尿促性素在无排卵性功血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改善性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治疗组[9只,吡格列酮10 mg/(kg.d)],干预4周后测量各组大鼠的SOD活性和MDA水平。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高脂饮食组TG、TC、LDL水平分别为1.74、3.50、0.45 m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0.93、1.83、0.20 mmol/L),且P值均小于0.01,提示造模成功。干预4周后治疗组的SOD活性为640.72U/m l,较对照组247.40 U/m l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的MDA水平为2.46 nmol/m l,较对照组4.11nmol/m l明显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提升高脂血症大鼠的SOD活性,降低MDA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来曲唑与克罗米芬诱导排卵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来曲唑与克罗米芬诱导排卵的疗效。方法 将排卵障碍患者738例(2026周期)随机分成2组,每组分别应用来曲唑(2.5mg,1次/d,连用5d)或联合人绝经促性腺激素(HMG)、克罗米芬(50mg,1次/d,连用5d)或联合HMG,观察、比较2组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 取消周期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肌肉注射日平均卵泡直径(MFD)≥15mm的卵泡个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用来曲唑或克罗米芬的优势卵泡出现率:对于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排卵异常病例,来曲唑组优于克罗米芬组,而对于PCOS者,来曲唑组则低于克罗米芬组;对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病例,排卵率:来曲唑组高于克罗米芬组;对于小卵泡排卵,肌肉注射HCG日最大卵泡MFD:来曲唑组小于克罗米芬组;妊娠率来曲唑组高于克罗米芬组,而HCG肌肉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克罗米芬组薄于来曲唑组,肌肉注射HCG日子宫颈Insler评分克罗米芬组低于来曲唑组,早期流产率克罗米芬组高于来曲唑组;这些指标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来曲唑在诱导非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出现优势卵泡、改善小卵泡排卵者的卵泡发育状况方面劣于克罗米芬,但排卵率、妊娠率优于克罗米芬,早期流产率低于克罗米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阿法骨化醇与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胰岛素抵抗、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5例.给予观察组阿法骨化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给予参照组吡格列酮单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  相似文献   

13.
徐滢 《海峡药学》2016,(12):158-159
目的 探究抗胰岛素抵抗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4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应用氯米芬单独用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氯米芬治疗.两组患者的用药时间均为12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和睾酮(T)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SG)、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抗胰岛素抵抗药物吡格列酮联合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的疗效.方法 将36例新诊断LADA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单用胰岛素治疗组(17例)和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组(19例).观察12个月,记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和体重的变化,以及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组和单用胰岛素治疗组患者FPG、2 hPG、HbA1c均得到良好控制[前者分别为(6.4±1.2) mmol/L比(9.1±1.1) mmol/L,(8.7±2.2)mmol/L比(19.2±2.4) mmol/L,(5.8±1.1)%比(8.4±1.3)%,后者分别为(6.9±1.2) mmol/L比(8.4±1.2) mmol/L,(9.0±1.6)mmol/L比(18.1±2.6)mmol/L,(7.2±1.2)%比(8.2±1.4)%,均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组HbAlc、Homa-IRI、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低于单用胰岛素组[(5.8±1.1)%比(7.2±1.1)%,1.16±0.25比1.45±0.28,(17±4) U/d比(27±8)U/d,(0.8±0.3)次/例比(1.6±0.8)次/例,均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早期LADA患者可更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2种用药方案对胰岛素抵抗(IR)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胰岛素敏感、血糖控制和卵巢排卵功能方面的治疗效果,为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86例胰岛素抗性PCOS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Met组)和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应用组(Met+Pio),分别考察2组用药前后PCOS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血糖和血脂代谢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标、性激素水平。结果 Met组和Met+Pio组患者在体重指标上未出现显著变化,而Met+Pio组在降低多毛症评分上更加明显(P<0.05),Met组和Met+Pio组在提高排卵率等恢复卵巢功能上均显示出显著效果,而且Met+Pio组月经正常率和排卵率均显著高于Met组(P<0.05)。Met组和Met+Pio组均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且Met+Pio组在降低HOMA-IR指数上更为显著(P<0.05)。结论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内分泌水平,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改善PCOS患者临床症状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方面更具优势,空腹血糖及HOMA-IR与PCOS患者各项代谢指标和性激素指标具有不同相关性,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来曲唑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排卵、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4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软件将患者分成观察、对照两组,各37例。对照组在月经第5日采用克罗米芬治疗5 d,观察组在月经第5日采用来曲唑治疗5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性激素变化、子宫内膜功能与排卵情况、妊娠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性激素指标T、LH、FSH、E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性激素指标LH、FSH指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成熟卵泡数、宫腔容积、成熟卵泡平均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周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来曲唑在治疗PCOS中的疗效好于克罗米芬,可促进患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及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及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及睾酮(T)]分泌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H、T水平低于治疗前, FSH、E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H(26.25±3.35)U/L、T(1.47±0.76)nmol/L低于对照组的(30.24±3.86)U/L、(2.65±0.67)nmol/L, FSH(11.87±1.30)U/L、E2(276.41±32.75)pmol/L高于对照组的(9.61±1.43)U/L、(258.56±30.32)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偶有患者发生转氨酶、心肌酶、肌酐轻度升高,随访2周后复查均恢复正常;观察组骨密度降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及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可帮助促进改善性激素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相关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予维生素D口服,1200IU/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等内分泌代谢指标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卵泡刺激素水平[(5.86±1.64)mIU/mL]略高于对照组[(5.74±1.45)mIU/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率[(4.27±1.42)mIU/Ml]、(34.65±8.27)nmol/L、18.92%]均低于对照组[(6.35±1.74)mIU/mL、(40.54±9.86)nmol/L、43.2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5-羟基维生素D3浓度[(35.62±6.51)nmol/L]高于对照组[(32.45±5.8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补充辅助治疗可以通过提高患者血清中25(OH)VD3浓度来降低PCOS患者的睾酮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控制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紊乱,降低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范妮娜 《中国医药》2014,(7):1045-1047
目的观察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2例PCO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1片/d,21 d为1个疗程,停药后月经来潮的第5天开始下一个疗程,连续服药6个疗程。观察组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前药用法相同,二甲双胍0.5 g/次,3 次/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比较2组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2组患者黄体生成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值、睾酮、雌二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较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8.8±2.7)U/L比(14.2±3.6)U/L,(0.9±0.3) 比(2.0±0.5),(1.8±0.6)mmol/L比(2.7±0.8)mmol/L,(96±20)pmol/L 比(139±24)pmol/L,(1.6±0.6)比(3.7±0.9);对照组:(11.2±3.1)U/L比(14.3±3.3)U/L,(0.9±0.3) 比(1.3±0.5),(2.1±0.6)mmol/L比(2.7±0.8) mmol/L,(115±22)pmol/L比(136±26) pmol/L,(2.8±0.7)比(3.7±0.9),均P<0.01];卵泡刺激素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10.2±2.4)U/L比(6.9±1.5)U/L;对照组:(8.8±1.7)U/L比(7.0±1.5)U/L,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5%(20/31)比38.7%(12/31),38.7%(12/31)比16.1%(5/31)](P<0.05)。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二甲双胍能改善PCOS患者高雄激素状态和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与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PCOS 不孕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中药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克罗米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卵泡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LUFS)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中药联合克罗米芬治疗 PCOS 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