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通气是救治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但过高的压力和(或)过大的潮气量常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是目前最常采用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之一, 其在新生儿合理应用范围、 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意义及目前争论的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PHV)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两组需机械通气治疗的NRDS病人,对照组(n=25)以传统通气方式治疗,PHV组(n=31)降低PIP、PEEP、MAP等通气条件,允许血气中PaCO2超过正常值,在45~55 mmHg之间,比较两组通气条件、通气过程中血气值及并发症、病死率.结果两组在通气过程中,PaCO2/FiO2及PaCO2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pH值、PaCO2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同时PHV组上机时间显著减少(P<0.05),气漏发生率和病人死亡率均降低(0/12%和12.9%/24%).结论PHV法在治疗NRDS中较传统通气方式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1984年Darioy等 [1] 提出采用控制性低通气治疗重症哮喘。1990年由Hicking等[2]首先提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permissivehypercapnicventi lation,PHV)的要领。有关PHV的应用在成人某些呼吸系统疾病 ,如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哮喘等报道较多 ,而儿科有关PHV策略的应用报道尚少。1999年1月至2000年9月 ,我们采用PHV治疗1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respi 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取得…  相似文献   

4.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PHV)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两组需机械通气治疗的NRDS病人,对照组(n=25)以传统通气方式治疗,PHV组(n=31)降低PIP、PEEP、MAP等通气条件,允许血气中PaCO_2超过正常值,在45~55mmHg之间,比较两组通气条件、通气过程中血气值及并发症、病死率。结果 两组在通气过程中,PaCO_2/FiO_2及PaCO_2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pH值、PaCO_2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同时PHV组上机时间显著减少(P<0.05),气漏发生率和病人死亡率均降低(0/12%和12.9%/24%)。结论 PHV法在治疗NRDS中较传统通气方式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PH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价值。方法 1996年3月~2005年12月收住PICU,符合1994年欧美制订的ARDS诊断标准确诊为ARDS的患儿27例,分为治疗组12例,采用PHV通气,维持PaCO2在45~55mmHg(1mmHg=0.133kPa)之间;对照组15例,常规通气方式。监测机械通气24、48h的呼吸机参数、血气值和氧合指数(PaO2/FiO2,OI),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死亡例数。结果 (1)治疗24、48h后,治疗组PIP、PEEP、MA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I、pH及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PaCO2较对照组显著高(P〈0.01)。(2)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对照组5例发生气漏较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25%比26.7%,P〉0.05)。结论 PIV法治疗ARDS较传统通气方式可减低并发症、缩短通气时间,病死率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可提高急性肺损伤患儿的存活率,但传统通气模式可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能够减少传统机械通气中引起的气压伤及容积伤、减少(前)炎症因子释放、减少细胞凋亡、改善通气以及参与血管调节等作用;但也有抑制免疫反应、影响肺泡上皮修复以及减少肺水肿液的吸收等不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PHV)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1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辅助/控制或容量控制模式,并采用PHV通气策略(PaCO_2<10.6 kPa,PH>7.15)。其参数设定为潮气量(VT)6~8 ml/kg,呼吸频率(RR)20~30次/min,气道峰压(PIP)<3.43 kPa,吸入氧浓度(FiO_2)由0.8逐渐降至0.3,吸/呼比(I:E)为1:1.5~2.0,同时监测PHV前后动脉血气(ABG)、心率(HR)、血压(BP)。结果通气前PaO_2为5.05±0.65 kPa,血pH值7.16±0.08,PaCO_2为9.55±1.22 kPa。在采用PHV模式2~6、24、72 h后,血pH值和PaO_2均明显上升(P<0.01),而PaCO_2则在72 h内保持一定范围高水平后渐下降。14例均存活,无发生气压伤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结论 采用PHV配合充分氧疗,逐步降低PaCO_2,提高pH至正常范围,有助于防止气压伤等并发症,是抢救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较安全、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胸腔镜微创外科发展为现代麻醉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生儿特殊的生理学特点、疾病病理学改变及手术方式、麻醉药物、术中通气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着新生儿胸腔镜微创手术围术期的安全性及治疗疗效.该文从人工气胸期间可能出现的低氧血症、通气障碍、高碳酸血症、低温、低血压等一系列并发症入手分析原因,探讨解决方案,对如何提高新生儿微创外科麻醉安全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不当致低碳酸血症68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过快纠正高碳酸血症致低碳酸血症的危害。方法 对我院应用呼吸机治疗28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7例中由于在出现高碳酸血症后过度通气导致低碳酸血症者68例,其中男57例,女ll例。从高碳酸血症至低碳酸血症的时间为2~72h,平均23.93h。进行影像学随访22例,颅内出血加重15例,与出现高碳酸血症而未出现低碳酸血症患儿比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χ^2=10.74P<0.01),血钙检查结果两组无统计学差异(χ^2=1.77P>0.05)。结论 在应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应避免低碳酸血症的发生,在儿科应用可容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是可行的,出现低碳酸血症对机体确有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低碳酸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某些原因引起过度通气,导致PaCO2低于正常值的下限时,称为低碳酸血症(hypocapnia/hypocarbia),新生儿PaCO2的正常值为35~45mmHg,低碳酸性碱中毒是呼吸性碱中毒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