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戊四氮诱导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测定与海马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实验性癫痫持续状态(SE)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大鼠海马CA1、CA3齿状回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SE组和对照组,戊四氮诱导大鼠SE,采用抬高迷宫和Mortis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情感反应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CA3区齿状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SE组大鼠在抬高迷宫开放臂中逃避时间延长(P<0.01),进入次数增多(P<0.01);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搜寻策略改变(P<0.05),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降低(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大鼠海马CA3区和齿状回分子层的神经元胞体固缩浓染,线粒体嵴局部消失,突起膜发生断裂,髓鞘板层松散,突触前后膜结构模糊,突触小泡减少,线粒体空化,星形胶质细胞高度水肿液化,核固缩.结论 SE使大鼠情感行为发生改变和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可能与海马超微结构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拟AD模型组和胰岛素组。采用冈田酸(OA)进行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建立拟AD大鼠模型,合成人胰岛素侧脑室微量注射,制模2周做水迷宫行为学试验检测3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A1β-40。的表达。结果定向航行试验的第2天开始,胰岛素组与拟AD模型组比较,定向航行试验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或P<0.01;空间探索试验原站台象限活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胰岛素组大鼠海马CA1区A1β-40表达明显减少或消失,与拟AD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胰岛素减少海马CA1区Aβ1-40的表达,减轻OA对大鼠海马的病理损害,有显著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ntact组)、PBS对照组和AD模型组。PBS对照组为海马CA1区注射PBS,AD模型组为海马CA1区注射Aβ1-42。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逃避潜伏期;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害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以及蛋白质磷酸酶-2A (PP2A)的表达量;Real-time PCR法检测海马内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IL-4、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mRNA水平。结果大鼠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2后,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胞体丢失、海马内APP表达上调而PP2A表达下调。AD模型大鼠的海马内,致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γ的mRNA表达上调,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β的mRNA表达下调。结论 AD大鼠脑内存在致炎/抗炎失衡的神经炎症,它参与了A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冰调督胶囊对癫痫认知学习记忆改变的影响.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腹腔注射印防己毒素(1.5 mg·kg-1·d-1)连续30d,制作反复发作癫痫模型,点燃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天冰调督胶囊低、高(1.2,4.8 g·kg-1)剂量组、吡拉西坦组、丙戊酸钠和吡拉西坦组,各组均qd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8 d,以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hAT、AchE的表达变化.结果经过30 d点燃癫痫大鼠再观察治疗28 d,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降低(P<0.01),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反应阳性数量显著减少,CA2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免疫反应阳性数量增多(P<0.05);天冰调督胶囊观察组学习记忆指标以及ChAT、AchE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结论天冰调督胶囊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反复发作后癫痫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董宇华  李清春  潘娅  蒋乃昌  蒋天盛 《贵州医药》2006,30(12):1063-1065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对冈田酸(OA)诱导拟AD大鼠行为学和海马CA1区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海马CA1区多次微量注射OA,建立拟AD动物模型。部分模型动物同时用银杏内酯灌胃。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bcl-2表达。结果与拟AD模型组相比,银杏内酯组水迷宫定向航行试验平均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或P<0.01);空间探索试验原站点象限活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站台穿越次数明显增多(P<0.05)。大鼠海马CA1区bcl-2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促进海马CA1区bcl-2表达上调,从而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是银杏内酯改善拟AD大鼠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拟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表达的影响,分析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拟AD模型组(简称模型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简称异丙酚组).模型组、异丙酚预处理组在大鼠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冈田酸(Okadaic acid,OA),建立拟AD大鼠模型.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于拟AD模型制作前30 min,腹腔注射异丙酚100 mg/kg.然后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ChAT的表达.结果 30只大鼠顺利完成全部实验的有27只,模型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有2只大鼠死亡、1只出现偏瘫无法进行余下实验,这可能与动物的个体差异不能耐受实验有关.随机取27只大鼠作为结果分析样本(每组9只).①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海马CA1区ChAT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②异丙酚预处理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海马CA1区ChAT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 拟AD模型建立前30 min异丙酚预处理能增强ChAT的表达,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NMDA受体及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测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变化的影响,探讨石杉碱甲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模型,药物组用石杉碱甲溶液灌胃,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观测其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测小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跳台试验中,模型组小鼠学习阶段的反应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记忆阶段的潜伏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增加;水迷宫试验中,其学习阶段的游全程时间延长和错误次数增加,记忆阶段的游全程时间延长和错误次数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石杉碱甲明显改善了模型小鼠上述学习、记忆成绩(P<0.01).同时,药物组海马的NMDA受体及其mRNA表达也较模型组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且海马两者的表达在药物组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石杉碱甲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成绩与其恢复海马低水平的NMDA受体及其mRNA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NR2B)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缺血、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方法制备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用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大鼠海马CA1区AchE及NR2B进行检测。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无差异,海马CA1区AchE及NR2B表达较模型组、治疗组少;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1区AchE及NR2B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各组与模型组比较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CA1区AchE及NR2B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改善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机制可能是由于降低海马CA区AchE及NR2B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耳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杭州  王春庆  吕明庄  胡文清 《河北医药》2009,31(14):1713-1715
目的观察耳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记忆力、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酶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耳针治疗VD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4-血管阻断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针刺脑、肾耳穴后,morris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数、原位分子杂交观察促凋亡蛋白酶caspase-3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1),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耳针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可能与针刺下调caspase-3 mRNA的表达、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活性对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创伤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前3组各36只分为伤后6、12、24、48、72 h 5个时相组,每亚组6只,进行钙蛋白酶活性测定及凋亡检测,余6只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对照组12只,其中6只进行钙蛋白酶活性测定及凋亡检测,另6只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治疗组各亚组在致伤前1 d经侧脑室注射MDL 28170(10μL),创伤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μL).结果:创伤组大鼠海马在伤后6h钙蛋白酶活性升高,于24 h达到高峰,治疗组各时相点海马区钙蛋白酶活性均较创伤组明显下调(P<0.01);创伤组大鼠伤后6 h海马CA2区即出现少量凋亡阳性细胞,伤后24 h明显增多,于伤后72 h达高峰;治疗组凋亡细胞密度高峰较创伤组明显下调(P<0.01);定位航行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治疗组搜索安全岛潜伏期较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空间探索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治疗组于第四象限的航行时间较创伤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脑创伤后钙蛋白酶活性增加可能参与了神经细胞凋亡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针刺法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脑外伤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病辨证的理论,运用"补肾益气"为主的针刺法,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56.5%(P<0.05).结论:"补肾益气"为主的针刺法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七对酒精性肝病(ALD)大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0只,模型组35只,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各15只,连续14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建立ALD模型,同时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分别灌服1.2、0.6 g/(kg.d)的三七粉及0.1 g/(kg.d)的硫普罗宁;4周、8周、14周分别处死正常组大鼠10只,模型组8只;14周处死剩余大鼠。光镜观察肝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RT-PCR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及其下游靶基因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1)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计分较同期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2)正常组大鼠肝脏可见一定量SREBP1c、ACS、FAS 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模型组大鼠3个基因的表达均逐步增加,8周、14周时较正常组和模型4周组明显增高(P<0.01或0.05)。(3)模型8周、14周组较同期正常组肝组织SREBP1c表达明显增高(P<0.01或0.05)。(4)三七高、低剂量组及硫普罗宁组大鼠14周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肝脏SREBP1c蛋白以及3个目标基因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三七可明显减轻ALD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抑制肝脏脂代谢关键信号分子SREBP1c mRNA和蛋白及其靶基因ACS、FAS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肝组织病理,阻止ALD的慢性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组织中CTGF的表达以及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1,25-(OH)2D3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采用体重180~220g的清洁级Wistar大鼠,雄性,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UUO模型组(n=12)、活性维生素D3组(n=12)。造膜后活性维生素D3组给予罗盖全(骨化三醇)灌胃(3ng/100g),假手术组及UUO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后第14天,28天分批(n=6)处死,取造膜侧肾脏。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方法观察肾脏组织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各组大鼠造膜侧肾脏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UUO模型组大鼠的肾脏组织中CTGF的表达有显著增高(P〈0.05),而在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中,CTGF的表达低于UUO模型组(P〈0.05),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也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结论:CTGF在UUO大鼠肾脏中表达明显增高,1,25(OH)2D3能有效抑制UUO大鼠肾脏组织CTGF的表达,从而减轻UUO大鼠肾脏组织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寿胎丸对肾虚-黄体抑制流产模型(病证结合模型)大鼠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羟基脲和米非司酮制备SD大鼠肾虚-黄体抑制流产模型.给模型大鼠寿胎丸进行干预,肉眼观察子宫病变,记录胚胎数,计算流产率;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的水平.结果寿胎丸能明显降低大鼠的流产率,增加胚胎数,提高血清E2和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黄酸联合吡格列酮对高脂诱建的大鼠NASH协同治疗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140~160 g,♂,76只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各为14只,余组均为12只):对照组,模型组,大黄酸组,吡格列酮组,大黄酸吡格列酮联合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高脂高胆固醇饲料由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配制,药物组均在12周高脂饮食后即造模成功后给予干预。大黄酸用生理盐水配成5 g.L 1混悬液,每天固定时间100 mg.kg 1.d 1灌胃,吡格列酮组8 mg.kg 1.d 1,联合低剂量组取其相对有效低剂量,大黄酸50 mg.kg 1.d 1,吡格列酮组4 mg.kg 1.d 1。联合高剂量组为大黄酸100 mg.kg 1.d 1,吡格列酮组8 mg.kg 1.d 1。于第20周处死。所有动物测体重、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测空腹血糖、转氨酶及血脂水平,放免法测空腹胰岛素及TNF-,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酶法测定肝组织匀浆MDA、GSH-PX水平;HE染色肝病理组织切片。结果第20周模型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血脂、ALT、AST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性,均出现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和散在的灶性坏死;药物组大鼠的生化指标和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减轻,联合组较药物单用组更为有效。结论大黄酸联合吡格列酮较两药单用能更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对大鼠NASH具有明显的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自拟中药方应用于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模型的雌性抑郁症大鼠,研究大鼠的行为学、性激素和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将敞箱试验得分结果在符合标准范围内的7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通过行为学测定和糖水消耗试验,观察对比疗效,并测定E2、P、PRL和5-HT、DA含量。结果中药解郁方对抑郁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及E2、5-HT、DA含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结论中药解郁方对抑郁雌鼠雌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黄酸和吡格列酮各自对高脂诱建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5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140~160g,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n=14)、模型组(n=14)、大黄酸组(n=12)、吡格列酮组(n=12)。模型组由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配制)喂养,药物组均在12周高脂饮食后即造模成功后给予干预。大黄酸用生理盐水配成5g/L混悬液,每天固定时间100mg·kg^-1·d^-1灌胃,吡格列酮组8mg·kg^-1·d^-1灌胃。于第20周处死。测定所有动物体重、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测定空腹血糖(FBG)、转氨酶及血脂水平;放射免疫法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TNF—α,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酶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水平;HE染色肝病理组织切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AⅡ、AST、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TNF-α MDA有明显下降;大黄酸组肝脂肪变较吡格列酮组明显(P〈0.05),但其肝内炎症较吡格列酮组轻。结论:大黄酸和吡格列酮对大鼠NASH均有治疗作用,但在改善肝脂肪变及炎症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中药对顺铂(DDP)所致大鼠肾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DP模型组、低剂量中药组(10.8 g·kg-1)、中剂量中药组(21.6 g·kg-1)和高剂量中药组(32.4 g·kg-1)。DDP模型组和3个中药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DDP (8 mg·kg-1),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DDP当天起,3个中药组每日灌服相应剂量的中药煎剂。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肾皮质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结果:灌服中剂量中药组的大鼠与DDP模型组相比肾脏系数、BUN、Cr含量显著降低,肾皮质SOD活性显著升高,MDA、NO含量以及iNOS活性显著降低。结论:适当剂量的益气补肾方药可有效拮抗DDP所致的肾毒性,抑制DDP诱导的肾脏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9.
麦冬、VitC对氟哌啶醇诱导老化大鼠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显念  黄丽亚 《天津医药》2007,35(4):275-277
目的:探讨麦冬、VitC对氟哌啶醇诱导老化大鼠抗氧化酶表达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和实验组(20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实验组均用氟哌啶醇建立痴呆症(AD)动物模型,实验组还分别腹腔注射麦冬注射液(10只)、VitC注射液(10只)。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肝、肾、海马、脑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麦冬注射液和VitC注射液均能维持实验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使实验大鼠多种组织SOD、GSH-PX较模型组和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麦冬和VitC都有促进学习记忆、提高抗氧化酶表达的作用,且在上调SOD和GSH-PX的表达值上,麦冬比VitC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MY)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影响。方法:用532 nm激光对成年日本大耳白兔眼底进行光凝,创建AMD模型。光凝4周后,DMY(100 mg·kg-1·d-1)灌胃给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实验结束时,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解剖实验动物,分别计算肝脏、肾脏和脾脏指数。结果:给药4周,模型组外周血VEGF降低幅度为63.3%,而模型对照组降低幅度为48.6%;给药8周,模型组外周血VEGF降低幅度为46.7%,模型对照组降低幅度为20.1%。给药4周,模型组外周血PEDF降低幅度为55.9%,而模型对照组降低幅度为58.6%;给药8周,模型组外周血PEDF降低幅度为12.1%,模型对照组降低幅度为53.1%。给药8周,模型对照组可见明显CNV,而模型给药组未见明显CNV;模型给药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147和P=0.223),模型给药组肾脏指数与模型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874)。结论:DMY具有一定的抑制湿性AMD模型日本大耳白兔CNV生长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VEGF的表达、上调PEDF表达和益气活血、健脾疏肝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