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芪延胡汤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附子的临床配伍及中毒防治严肖玲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关键词附子配伍中毒防治附子为临床常用祛寒药,性禀雄壮,通十二经,有斩关夺将之气,如运用恰当,有力挽沉疴、起死回生之效。但临床医生认为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多不敢用或用而不敢重用,并缺乏配伍及...  相似文献   

2.
小儿慢性腹泻病因一为本气自病,此类患儿属先天根气不足,釜底、釜中火弱,致中土虚寒;二为东方厥阴风木之气升下陷,则生寒,伤及人体根气.治疗本病当遵“三阴统于太阴”“治太阴,保少阴”之理,以附子理中汤合吴茱萸汤恢复后天之本,方可获效.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附子的运用,总结出附子的主要功效为补阳气、祛寒湿、止痹痛。主要治疗亡阳证、里虚寒证及寒湿痹证,并探讨了附子的用量及煎服法,为临床更准确地运用经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炜  李君  李同宪 《陕西中医》2002,23(3):244-246
厥证 ,在外感热病中常见的有热厥、寒厥、脏厥、蛔厥、痰厥、气厥附子汤与当归四逆汤证。寒厥诸四逆证与休克特别是失盐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微循环障碍变化相一致 ;热厥与感染发热一致 ;蛔厥与蛔虫梗阻肠道、胆道引起的神经源性休克一致 ;痰厥与上消化道积食、食物中毒等一致 ;气厥四逆散证与消化道慢性疾病致营养不良性低血压一致 ;当归四逆汤证、附子汤证与风湿性疾病中具有关节痛及血管舒缩障碍 ,血管不通畅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45例四逆汤病案药物剂量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素珍  曹毅 《河南中医》1997,17(4):245-246
45例四逆汤病案药物剂量的相关与回归分析丁素珍曹毅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473060)主题词四逆汤/分析医案/分析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组成,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寒化证的主要方剂。一般认为四逆汤具有温阳祛寒、回阳救逆的功效,临床见厥利、汗出、...  相似文献   

6.
附子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子根,产于四川、陕西、云南、甘肃等地。附子含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新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等。味辛、性大热、有毒,具有回阳、温里逐寒、止痛等作用。实验证明,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兴奋迷走神经,还具有强心、消炎、镇痛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肾阳不足、畏寒肢冷、便溏,以及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  相似文献   

7.
四逆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逆汤属于温里回阳重剂,主要用于治疗阳虚内寒的吐泻,大汗,四肢厥冷,身体疼痛,乏力嗜卧等症,其临床疗效显著,但鉴于附子的毒性,一些医家弃置不用,以至错过一些大证、重证、适应症治疗时机,令人扼腕,笔者结合临床经验,简要介绍了四逆汤的主治病机,审证要点,用法用量以及应用四逆汤的体会,旨在使经典方剂于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论及附子,医者皆知其性味大辛大热,有毒,入肺、脾、肾三经,具有回阳救逆、温肾暖脾、祛寒止痛之功。主要用于治疗厥逆亡阳、脾肾虚寒、寒湿痹痛等证。因有毒,常用量为3~5g。但笔者根据“久病多虚,久虚生寒”之意,认为临床只要辨证准确,选方用药得当,对沉寒痼冷、危重的阳虚久病  相似文献   

9.
当归四逆汤加大黄治疗手术后肠粘连7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桂容 《四川中医》2002,20(9):40-40
《伤寒论》当归四逆汤是厥阴血虚感寒致厥及兼里寒的治法。手术后肠粘连临床较为多见。其病机为手术伤气,气伤血损,寒凝气滞,致使肠腑运动功能失常,用当归四逆汤加大黄治疗78例,总有效率为96.1%。  相似文献   

10.
二、四逆汤、白通汤方意及用法(附: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少阴脉沉急温之.原文曰:"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急温二字需注意.方名四逆意堪知.手足厥冷乃所主.四肢厥冷自下而上也.方以此为名,可知是其主治矣.下利清榖寒无疑.手足逆冷,又兼下利清榖,则藏寒无疑矣.附子干姜炙甘草.四逆汤原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五钱,附子一枚(生用).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回阳破阴独在斯.四逆汤乃破阴回阳第—方也,重要之至.脏寒吐利脉沉细.纵有  相似文献   

11.
何天辉 《河南中医》2004,24(11):74-74
如冷瘴,用生附子同生姜,哑瘴以生者独用;中风气厥、痰厥与川乌、胆南星、木香同用;中风偏废、半身不遂配羌活、乌药或浸之于克灰酒;卒中噤喑为末吹喉……皆取其性刚悍,走而不守。中寒、昏厥与炮干姜水煎共饮;肿疾喘满和沉香、生姜煎后冷饮,欲下嗌之后,冷体消,热性发,痛气速愈,愈病速捷。  相似文献   

12.
案1 尸厥尸厥之证,当属少阴,其证寒厥为常,其变则亦有热厥。昔年昆湘曾治一杨氏妇,病六七日。初发热大便秘,潮热,后转体僵身冷无汗,脉尺中微动而寸关俱无。昆湘用师传治尸厥中热厥之法,以附子一两,半夏一两,麻黄二钱,细辛八分,葱白二  相似文献   

13.
四逆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崇健 《河北中医》2010,32(3):371-371,375
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制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该方大辛大热,回阳救逆,力专用宏,屡起沉疴,实乃治疗沉寒痼冷之痛证,亡阳欲厥之险证良方。笔者将该方加味后广泛应用于临床,收效颇丰,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伤寒杂病论》中,仲景对附子的运用,其范围很为广泛,诸如胸瘫,寒疝、肠痈,蛲虫等病均用之,在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泻心汤、黄土汤,九痛丸等诸多方中均用到附子。应用范围 1.四阳救逆:“对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的四肢厥逆,恶寒神疲,下利清谷,腹中冷痛,或误汗、大汗所致的元气大亏,阳气暴脱,呼吸微弱,手足厥冷等症,在《伤寒杂病论》中,仲景提出用“四  相似文献   

15.
余勇刚  方原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1):467-467
厥逆之证,远在《内经》中就早有论述,如“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在《伤寒论》中也有寒、热、痰、水、气、蛔等厥证的记载。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对厥证的论述,其定义、范围、种类等均有扩展和充实,大凡有寒、热、气、血、痰、食、暑、尸、酒、蛔、色等厥...  相似文献   

16.
附子临床配伍运用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10007)方立成主题词附子/治疗应用,中药配伍附子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祛寒止痛等功效。人心、脾、胃三经。根据本人多年临床实践,附子与其他药物配伍才能发挥应有效能。现将附子在临床上的...  相似文献   

17.
为着进一步研究祖国医学之厥証、亡阴、亡阳究属现代医学之何症,作者参考中西医文献以及結合临床所见,試为論述,以供同道参考和指正。 (一)厥証与原发性休克厥証依古书記載,种类煩多,大体可归納为寒、热、气、痛四个方面,其他如痰厥、食厥、风厥、阳厥、痹厥、痿厥、骨厥、肝厥、蚘厥等等,名目虽殊,其实不外以上四种范畴,本文所討論之厥証,根据《內經》以原发性之厥逆为基础,其他则从略。  相似文献   

18.
附子是余在临床常用药之一。凡属里、寒、虚的病证均可用之。妙在配方,意在助心、肾、脾之阳,以祛寒湿之气,气行血畅,增强机体功能而战胜疾病。如治老年外感,用参苏饮加附子;治气虚无力(低血压为主症)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湿困水肿用五苓散加附子;甲状腺机  相似文献   

19.
王少华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0):415-418
1 我的认识“附子最有用 ,亦最难用”。这是近代医学大师恽铁樵老夫子的一生用药心得 ,也是众多临床医生的切身体会。历代本草记载 ,附子味大辛 ,性大热 ,气雄壮 ,性悍烈 ,刚猛而有毒 ,善走而不守 ,流通十二经 ,表里上下 ,无处不到。具有回阳救逆 ,温肾暖脾 ,逐寒止痛 ,驱除风湿之功 ,善治沉寒痼冷之疾 ,多用于寒、里、虚证。关于虚证用附子 ,并不局限于阳虚一隅 ,如昔贤虞抟指出 ,附子能“引补血药入血分 ,以培养不足之真阴”。当然 ,与补血药同时用 ,附子宜用小量 ,取“补必兼温”之意。《景岳全书·本草正·毒草部》在附子条的制法中云 …  相似文献   

20.
<正>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其主根称为乌头,旁根称为附子,附子变形无幼稚根者称为天雄。都是常用的中药材。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其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扩大了应用范围。现将笔者二十年来在临床中运用附子的经验简介于下,供参考。一、回阳救逆凡由心肾阳虚、阴寒内盛,失血、犬汗亡阳或亡津液所致的四肢蹶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脉微欲绝,阳虚欲脱的征象皆可用附子回阳救逆。一般心肾阳虚,阴寒内盛而致厥者,可选用四逆汤之类重用附子;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