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学婷 《中医正骨》2008,20(9):12-13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肌肉注射作为硬膜外阻滞麻醉前用药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行硬膜外麻醉患者382例,入室后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1,按用药石时间分成5、10、20、30及40分钟组。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标准评分(以2—3分为最佳时间),记录SBP、DBP、HR及SPO2等变化。术后24小时随访麻醉操作及手术操作过程中遗忘情况。结果:5、10分钟组得2-3分者分别达100%与96.15%,与20、30、40分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0分钟组既有适当镇静作用,患者又能主动合作。20分钟后各组镇静评分均大于3分,患者难以很好合作。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1后5-10分钟SpO2有明显下降,术后24小时随访,患者对麻醉操作完全遗忘者为98.85%-100%,对手术操作完全遗忘者为89.41%~100%。结论: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mg·k^-1后,5—10分钟进行硬膜外穿刺操作为合适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针刺足三里穴脑磁图成像的实验方法,寻找针刺足三里穴引起脑功能变化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对5例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穴,记录脑磁图(MEG)的变化,结合脑部核磁共振仪(MRI)的定位,并与足三里穴旁非经非穴、刺前与刺后进行对照,观察针刺对脑神经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根据实时脑磁图及颅脑核磁共振图像定位资料,认为针刺足三里穴的体感刺激诱发脑部生物磁场源在大脑中央后回,并传导至边缘系统。结论:脑磁图检测对循经感传的经络研究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血浆中神经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2例晚期肺癌患者为实验组,48例非肺癌晚期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值,并进行比较;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心衰发生率。结果:肺癌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能较准确地反应晚期肺癌患者的左室功能状态,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心力衰竭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3H-etorphine为配基(示踪剂),用放射自显影方法显示鸦片受体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并观察了针刺对受体分布的影响。根据银颗粒数目,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鸦片受体分布密度分为三个等级:(1)高密度区:脊髓后角胶状质,三叉神经脊髓束核,第四脑室室底灰质,内侧隆起核,弧束核、兰斑、中脑中央灰质、缝际核群,脚间核,缰核,下丘脑内侧核、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后核,杏仁核群,纹状体,伏隔核及隔区。(2)中等密度区: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迷走神经运动背核,中间核,舌下神经核,三叉神经感觉核,前庭核群、被盖背核,黑质,上丘,丘脑内侧核,丘脑外侧核,海马。(3)低密度区:脑干网状结构,大脑皮质等。针刺后,上述各核团与~3H-etorphine的结合量均下降。银颗粒减少30%以上的区域有:脊髓后角胶状质,三叉神经脊髓束核,脊髓中央管周固灰质,中脑中央灰质,缝际大核,缝际背核,脚间核,缰核,杏仁核群、伏隔核、兰斑、迷走神经运动背核等。以上这些核团多是痛觉通路的驿站,或在针刺镇痛中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鸦片受体结合的变化可能是针刺镇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着重观察被抑制的动物电针刺时此胆硷酯酶活性变动情况。材料及方法大白鼠250克左右,分为:①给药组(皮下注射毒扁豆硷0.1毫克);②药针组(电针刺毒扁豆硷处理动物);③盐水组;④盐、针组(注射盐水后立即电针)。电针刺双侧足三里。注射药物(或盐水)或给药立即电针(指药针组)20分钟后断头,取脑,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 蛋氨酸是广泛存在于体内的一种必需氨基酸,实验观察表明,脑组织对~(35)S-蛋氨酸有一定的摄取能力,参与脑组织中的物质代谢过程。但这种氨基酸是否与中枢的兴奋、抑制功能有关,尤其是在针刺镇痛时会引起什么变化,有待探讨阐明。本研究工作的目的是要用宏观放射自显影和微观放射自显影同时观察机体在头面部电针镇痛时,脑内不同部位的~(35)S-蛋氨酸的含量定位变化。  相似文献   

7.
实验观察了大鼠脑室注射SP拮抗剂[D—Arg^1,D-Phe^5,D-Trp^7·8,Leu^11)-SP(简称DADPDTL)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电针刺激后大鼠脑内SP含量的变化以及脑室或腹腔注射纳洛酮后对电针引起的SP含量变化是否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鼠脑内P物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与脑啡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颖  曹蔚鸿 《针刺研究》1990,15(2):104-108
<正> P物质(SP)在痛觉感受方面已有不少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在脊髓水平它是传递痛信息的神经递质;而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或脑室注射SP则出现镇痛作用。因此,人们考虑到脑内SP是否参  相似文献   

9.
关宏  魏芳婧  韩伟 《河北中医》2014,(10):1591-1592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或包括没有任何原因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包括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据美国心脏病学会( AHA)2001年的统计报告,全美有500万心力衰竭患者,年增长数为50万,死亡数为30万[1]。我国心力衰竭过去主要以风湿病和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瓣膜病为主,但近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导致心力衰竭人数明显上升,且病死人数亦显著上升,目前中国至少有1000万心力衰竭患者,严重心力衰竭年死亡率达到40%~50%[1]。有些患者早期心力衰竭无明显临床症状,使许多患者未能及时确诊,且临床上有些症状如急性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咳血、心悸、乏力由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和血液病、中毒等原因引起。过去测定心力衰竭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多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彩超测定心脏射血分数( EF )判断心力衰竭,心脏在收缩与舒张过程中血液的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时的容积的百分比在医学上被称为EF,正常EF值(67&#177;8)%,安静时低于50%即为不正常[2],虽然诊断心力衰竭准确率高,但是患者病情已进入中晚期,所以早期诊断成为有效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人类合成BNP的基因片段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的远端,与其上游ANP基因片段相连,大约在ANP基因上游8kb位置,其基因前体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在转录mRNA时去掉2个内含子酿成编码134肽的成熟mRNA,翻译后酿成前脑利钠肽( pre-BNP)。 pre-BNP在分泌过程中剪切掉信号肽酿成脑钠肽前体( pro-BNP),在心脏中前体剪切,酿成成熟的含有由32个氨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正常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小鼠腹腔注射白矾后的血、脑铝含量。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小鼠血、脑铝含量;用尾静脉注射戊四氮造成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模型。结果:正常小鼠只有腹腔注射(ip)1g/kg白矾组,脑铝含量比对照组增加107%;而戊四氮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小鼠ip0.25,1g/kg白矾后,脑铝含量均分别高于对照67.7%和197.1%。结论:说明白矾中的铝在ip大剂量(1g/kg)时可进入小鼠脑中,由戊四氮引起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对铝进入脑中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中医证型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含量变化,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衰提供一个新的治疗理论和方法。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确诊患者6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心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3组,检测其空腹血浆NT-proBNP的含量。结果:NT-proBNP在不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的含量不同,按含量大小依次为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心气阴两虚证。结论:NT-proBNP在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体内的含量有明显差异,以阳虚水泛证心衰患者为含量最高。NT-proBNP可作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量化指标之一,对患者病情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与心肌酶(CK-MB)的动态变化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HIE)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按照病情的轻重程度,分别设立对照组(健康新生儿)、轻度HIE组、中重度HIE组3组,每组30例,观察不同时期各组新生儿BNP与CK-MB浓度情况。结果:经统计学检验,7 d内3组间BNP、CK-MB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组较轻度HIE组的BNP、CK-MB浓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轻度HIE组、中重度HIE组两组患儿BNP浓度均较治疗前(7 d)下降(P0.05),但结果与对照组健康新生儿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轻度HIE组、中重度HIE组患儿治疗7~14 d CK-MB浓度较治疗前(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HIE患儿脑钠肽与心肌酶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能有效评诂HIE患儿心肌损害程度和心功能情况,反映该病的严重程度,对疾病的预后有预测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扫描肺内小结节周围血管分布的变化在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有随访病理结果或经临床证实,直径小于3cm肺内孤立性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病灶边缘光整度研究肺血管移位与病灶性质的关系.结果:用肺窗观察到有肺血管影移位现象的病灶共64例,占82%.肺血管聚拢29例,推移15例,其中肺血管聚拢且病灶边缘光整的共19例全部为炎性病灶.肺血管推移的15例全部为非炎性病灶.结论:肺血管移位现象可以作为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参考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扫描肺内小结节周围血管分布的变化在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有随访病理结果或经临床证实,直径小于3cm肺内孤立性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病灶边缘光整度研究肺血管移位与病灶性质的关系.结果:用肺窗观察到有肺血管影移位现象的病灶共64例,占82%.肺血管聚拢29例,推移15例,其中肺血管聚拢且病灶边缘光整的共19例全部为炎性病灶.肺血管推移的15例全部为非炎性病灶.结论:肺血管移位现象可以作为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参考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五脏体和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脑以"髓"为体,以"主神明"为用的观点,探讨了五脏与脑的关系,强调了合理地辨脏论脑在脑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D-半乳糖衰老动物模型已成为国内外较公认的衰老动物模型,历代医家已经认识到了肾虚脑髓失养,痰浊瘀血是痴呆的主要病机。基于对老年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认识,认为D-半乳糖所诱导的AD模型与中医脑衰老中的肾虚脑髓失养,痰瘀内阻证型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合。本文拟从行为学、形态学及病理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1981,(5)
《本草纲目》记载:冰片有“通诸窍、散郁火”之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以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气闭耳聋等症。近年来冰片与苏合香配伍已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为探讨冰片芳香开窍原理,本文报告采用口服~3H-冰片的方法,研究了冰片在小白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实验证实:~H-冰片经肠粘膜吸收迅速,给药五分钟即可透过血脑屏障,且在中枢神经中定位蓄积时间较其它脑外组织长,蓄积量相对高。冰片开窍的机理可能与其迅速透入血脑屏障,蓄积量相对高有关。冰片进入血液后较长时间维持高血药浓度,增加了临床作用时间,在肝脏、肾脏中排泄相当迅速,大大减少了蓄积中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5,6-双羟色胺(DHT)是一种5-羟色胺(5-HT)能神经纤维的化学切断剂。将其注入大鼠脑室可大量损毁自脑干中缝核群下行至脊髓的5-HT纤维;注入5-HT上行纤维束内,则可选择性损毁5-HT能上行纤维。本工作中应用了上述两种方法,探讨5-HT下行及上行通路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并将其与吗啡镇痛进行比较。大鼠以辐射热-甩尾法进行测痛,从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进行电针。脑室(或脑内)注射DHT的动物以及注射人工脑脊液的对照动物,在实验毕均处死,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脑和脊髓内5-HT的含量。脑室注射DHT 33~100微克,可使脊  相似文献   

19.
标记的神经介质注入脑室后可被脑组织所摄取,而与相应的内源性神经介质混合储存,并随着神经冲动的到来而释放。释放增多时,组织内存留的放射活性必将减少;释放减少时,放射活性的消失率必将减慢。故可从各脑区放射活性的消失率,估计该脑区内源性神经介质的更新率。本工作给大鼠脑室内注射DL-[~(14)C]-去甲肾上腺素重酒石酸盐(~(14)C-NE),间隔10~30分钟后给予电针30分钟,随即处死,开颅取脑。或以液体内烁计数法测定脑内~(14)C-NE量,或以放射自显影法观察脑内放射性的分布,并与对照动物进行比较。(一)液体闪烁计数研究:脑室注射~(14)C-NE的量为0.4微居里/15微升。脑组织以  相似文献   

20.
6-羟多巴胺(6-OHDA)是一种儿茶酚胺能神经纤维的化学切断剂,将其注入去甲肾上腺素(NE)能上行纤维束内,可以选择性损毁NE上行纤维,而不影响多巴胺(DA)能上行纤维。200克左右的雌性大鼠,按Konig和K-lippel图谱取A1.0,L1.1,H-2,-1的座标左右各二点,每点注入6-OHDA4微克/2微升。对照动物作假手术。术后2天、9天进行电针实验,10天时处死测前脑NE和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