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6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患者脑电图(EEG)或视频脑电图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60例确诊为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患者的EEG或视频脑电图及临床表现、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早期发作占76.7%,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迟发性发作占23.3%,发作类型以部分发作为主。早期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普遍慢活动基础上局限性慢活动明显及痫样放电;迟发性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痫样放电。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结论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的诊断及癫痫灶定位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癫痫发作125例,非癫痫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14例。结果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病(46.4%),其次为病因不详(29.6%)。125例癫痫发作患者中,部分性发作86例(68.8%),全面性发作39例(31.2%);53例行常规脑电图检查,12例(22.6%)出现非特异性异常,1例(1.9%)出现癫痫样电发放;43例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38例(88.4%)出现癫痫样电发放。14例非癫痫发作均误诊为癫痫发作。结论脑血管病是老年患者癫痫发作最常见的病因,部分性发作为老年患者癫痫发作最常见的发作形式。Todd麻痹和非抽搐性癫痫持续状态为癫痫发作的特殊形式,极易误诊。代谢障碍性疾病、晕厥、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的非癫痫发作与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3.
由于癫痫的确诊须有反复发作,故首次发作极少给予抗癫痫处理。如果有典型的严重的脑电图改变,第1次发作时应给予抗癫痫治疗。强直阵挛性全身性发作应于第2次发作后即投药。因这种发作对脑有损伤并易招致外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骨成形术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AE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颅骨成形术患者107例,分析术后癫痫发作、AED预防性使用及术后早期癫痫发作者术后住院日及晚期癫痫发作情况。结果术后早期癫痫发作17例(15.9%),晚期癫痫发作19例(17.8%)。自体颅骨成形术后早期癫痫发作发生率低于钛网成形术(P<0.05)。术后未使用AED患者早期癫痫发作发生率为23.5%,术后使用AED发生率为2.6%(P<0.01)。术后出现早期癫痫发作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和晚期癫痫发作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未出现早期癫痫发作患者(P<0.01)。结论颅骨修补术后早期和晚期癫痫发作发生率高,早期癫痫发作可导致平均住院日延长,并增加晚期癫痫发作的风险。预防使用AED可以显著减少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视频脑电图在小儿非癫痫性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儿非癫痫性发作是指不伴有同步异常脑电改变的短暂反复临床发作 ,如各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发作性症状、功能性病变引起的发作性症状、生理事件、心因性发作等 ,其中以后三种情况最常见 [1,2 ]。近年来 ,许多家长由于对其独生子女过分关注 ,常将小儿的一些非癫痫性发作症状视为癫痫性发作 ,有时临床医生对其难以判断 ,因此造成误诊误治。近年来 ,视频脑电图的应用为鉴别非癫痫性发作和癫痫发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 ]。 2 0 0 2年 6月以来 ,我们对临床表现类似癫痫性发作的 1 96例患儿进行了视频脑电图检查 ,均排除小儿非癫痫性发作。1 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复发和耐药性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连续的缺血性卒中后首次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癫痫发作复发率及耐药发生率,应用生存分析及 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癫痫发作复发和耐药的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74例连续的缺血性卒中后首次癫痫发作患者,男性45例,女性29例,年龄(66.64±11.50)岁;早发性癫痫发作患者26例,迟发性癫痫发作患者48例。迟发性癫痫发作[优势比(odds ratio, OR)2.5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11~5.88;P =0.027]和部分性发作(OR 3.68,95% CI 1.29~10.48;P =0.015)是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复发的预测因素;早发性癫痫发作是耐药性的独立预测因素(OR 6.20,95% CI 2.04~18.84;P =0.001)。结论迟发性癫痫发作和部分性发作患者易复发,早发性癫痫发作患者易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法对73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癫痫发作时间、癫痫发作病灶部位、脑卒中类型、癫痫发作类型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在776例脑卒中患者中,有73患者出现继发性癫痫,癫痫总发作率为9.40%;2周内癫痫发作有52.1%,2周后癫痫发作有47.9%,以癫痫作为首发症状的有11例(15.1%);癫痫发作病灶在皮层有69.9%,在皮层下有30.1%;癫痫发作类型以单纯局部性发作为主(65.8%)。结论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与患者的病灶部位有关,治疗癫痫发作根据发作类型选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后的早期癫痫发作与迟发性癫痫发作间的关系尚有争论。作者选择31例住院的急性脑卒中(19例皮层梗寒,8例为脑叶出血或广泛性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在住院的2周内均有癫痫发作(称早期发作):16例为单纯部分性发作,4例为单纯部分性伴继发性全身性发作,11例为强直阵挛性发作。在平均26个月的随访中,10例(32%)出现了迟发性发作,其中9例的发作类型与早期发作类型相同。这31例具有早期癫痫发作的病例中,21例接受了抗痈药物治疗,但仍有7例(7/21)出现迟发性发作,未接受抗痫药物治疗的10例中,3例  相似文献   

9.
作者研究52例颞叶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血糖曲线的改变,并与临床进行比较。其中男33、女19例,年龄16~42岁。均无肝脏损害和内分泌功能障碍征象。52例中50例具有多形态发作的特征,且多半合并3~5种发作的表现。其中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36例,失神发作伴有植物内脏现象与自动症19例,精神运动性发作23例,局灶性运动性发作和植物内脏发作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周某,女,15岁,住院号136274。因发作性心悸,晕厥入院。2年前开始发作性心悸、黑朦、昏倒并意识丧失、抽搐和尿失禁。当年类似发作2次,后1年来发作。5个月前再次发作,近3天加重,入院前1天4小时内发作达7次,每次持续数分钟到20分钟自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冠心病患者108例在日常活动情况下,采用Holter 24小时监测,发现60例(55.6%)有心肌缺血发作,总计发作244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98次(81%)。心肌缺血发作时与发作前的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下降程度与伴随有胸痛发作时比较,亦无明显差异。在上午6时至12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频率最高,占55.1%。内服缓释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发作。  相似文献   

12.
癫痫持续状态可分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部分性癫痫连续发作、失神发作持续状态和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此是神经科急症,病死率较高。其早期死亡原因是频繁发作和原发病,而后期多为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本病的治疗原则应该是尽快控制发作,防止并发症,并查出病因。  相似文献   

13.
1例癫痫大发作治疗数年后表现为发作性大笑、发作性左下肢痛、反复呕吐、发作性腹痛等多种变异型发作,现报道如下。患者女,19岁。于10岁时曾因发作性全身抽搐伴有短暂意识丧失,并经脑电图证实为癫痫。服苯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诊断治疗的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9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析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观察组发作时间、发作频率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血管阻塞患者发作时间≥60 min者比例低于重度、中度及轻度狭窄患者,发作频率≥3次/w者阻塞及重度狭窄者比例高于中度及轻度狭窄患者(均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症(MS)发作性症状的发生率为1.5%~17.0%,其中癫癎、三叉神经痛及偏头痛等属于非特异性,某些发作性症状如痛性强直发作、发作性瘙痒或局灶性感觉运动性发作等可为MS的特异性表现。某些MS病例是以发作性症状作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因而在MS缺乏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情况下如能认识这些发作性症状的特点,则有助于MS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首次自发性痫性发作后复发的危险性及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998-10~2007-06间于神经内科和小儿科首诊就诊的首次痫性发作病人66例,随访2年,记录有无再次复发,应用Kaplan-Meier乘积限法估算复发率,针对66例首次痫性发作患者,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探讨分析影响首次痫性发作后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66例首次痫性发作患者2年中复发36例,累积复发率为54.5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首次痫性发作后,症状性发作复发的危险性较大;另外EEG异常、首次发作出现在睡眠状态中、首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等亦是复发的危险因素,而3~12岁间出现的首次痫性发作复发率较低。结论首次痫性发作的某些临床特点可以帮助判断其复发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1例偏头痛所致的前视路缺血性神经病。女,38岁。于一次右侧偏头痛发作后右眼视力完全丧失。该患者20岁时即出现发作性半侧头痛,伴恶心、呕吐,每次发作于48小时内缓解,呈不规则发作。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渐增加,近10年来发作时常伴有共济失调、构音困难或偏身感觉异常。体检: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时间分布特点及癫痫发作及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将643例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癫痫发作组及无发作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发生率为7.93%(51/643),癫痫的发生率为3.57%(23/643),卒中后1周出现首次癫痫发作有20例(40.1%),1~6月有19例(37.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皮质梗死及SSS评分30分是缺血性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迟发性癫痫发作是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首次癫痫发作主要集中在缺血性卒中后1周及1~6月。SSS评分30分及皮质梗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癫痫发作,迟发性癫痫发作更容易出现癫痫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道 1例发生在LGS中的进食性癫痫。病例 男 ,8岁 ,既往健康 ,从 7岁开始 ,在进食 2min时出现发作性意识改变 ,每日至少 4次 ,每次数秒至数分钟。发作无先兆。均发作在正餐中 ,特别是吃鸡腿时 ,而吃零食和嚼口香糖时从不发作。每次发作后有半小时不应期。因此发作后能继续完成进食。内科及神经科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2 4h脑电图记录到一系列重复性的简单性发作 ,如凝视、眨眼、头及四肢肌张力丧失 ,发作间期脑电图见背景脑波轻度弥漫性变慢 ,可见 2~ 2 5Hz棘慢波。过度换气时更加明显。闪光刺激时诱发出一次发作波。智商…  相似文献   

20.
女患,43岁。因发作性意识不清6年余,加重伴肢体抽搐一年就诊。自述6年前在劳动时突感全身无力晕倒,约10秒钟后清醒,醒后一切如常,之后经常类似发作.发作次数与年俱增,多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作.每次发作前感头晕,全身乏力,出汗,发作时意识不清,情形同前.近一年来每次发作均伴肢体抽动,无口吐白沫及二便失禁,且发作常常于晨起后出现.每次持续约半小时,口服糖水后发作停止.病后曾多次在各医院就诊,先后分别诊为神经官能症、癔病、癫痫等,并给予相应治疗,均无效.入院后查FBS 2.5mmol/L,血钙2.25mmol/L,初步考虑胰岛素瘤,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后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