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原发性骨关节炎(POA)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9例POA患者和17例对照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两组比较。结果:OA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3/S)、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放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两组间的全血粘度(高切200/S)、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血液粘滞度较正常增高,并主要由血浆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入院后立即静滴灯盏花素30mg,每日1次,疗程14d,连用两个疗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4d、治疗28d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各种项指标变化,结果:用灯盏花素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甲襞微循环的输出支管径,管袢顶内径,流速等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灯盏花素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情况,人而能防治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与血液流变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经临床确诊的59例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高切值、中切值、低切值、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对它们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9例糖尿病患者(男性32例,女性27例)与59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8例)进行比较,全血粘度高切值、中切值、低切值、血桨粘度,红细胞压积均增高,血沉增快,有显著的差异,P<0.05或<0.01。结论糖尿病人由于代谢紊乱,血糖升高,血液理化特性改变,导致血液不同切变率下粘度增高,血沉增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血光量子疗法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梗塞病人,采用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前后检测血液变,结果:除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无显著性改变外,其余7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自光量子疗法有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致血液粘度下降,从而改善微循环,侧支循环,使缺血局部脑血流增加,脑水肿减轻,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复发脑梗死和53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复发组心肌受损率显著增高(p<0.01);女性、房颤、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和中风家族史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0.01);复发组血TC、TG、BS、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高切)、血浆粘度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0.01),HDL-C则明显低于初发组(P<0.05);复发组死亡率与初发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复发性脑梗死的治疗早期要注意预防心肌损伤.复发性脑梗死的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病,血纤维蛋白原、TC水平、血浆粘度和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升高及HDL-C降低;而高血压病是复发与初发脑梗死患者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4小时动态血压负荷值对高血压左心功能不全及非高血压左心功能不全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其中,非高血压病左心功能不全21例,高血压左心功能不全71例。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血压负荷值及超声心动图监测心功能。非高血压病左心功能不全设为A组;合并高血压左心功能不全组按血压负荷值<30%和>30%分为B,C两组,比较各组间治疗后有无差异。结果:A组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与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与C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负荷值(包括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增高影响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血压负荷值越大,左心功能不全治疗效果越差。降低24小时动态血压负荷值有助于合并高血压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因此该值可作为合并高血压左心功能不全判断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注射用)对融洽动物血液流变学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在“血淤”(高血压粘滞度)模型大鼠进行血液流变学以及在整体大鼠进行由电刺激所致血栓形成的实验。结果:①大鼠经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后,其不同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增高。②在“血淤(高血液粘滞度)”模型大鼠静脉注射舒血宁注射液0.5ml/kg,可降低大鼠模型不同切变率(1s^-1,5s^-1,50s^-1,100s^-1)下的全血粘度,分别降低24.3%,21.4%,19.9%和16.5%(均为P<0.01);可降低大模型不同切率(1s^-1,5s^-1,50s^-1,100s^-1)下血浆的粘度,分别降低17.4%,19.6%,18.2%和16.6%(均为<0.05);可减少红细胞压积7.5%(P<0.05);对红细胞聚集指数无影响。③在“血淤(高血液粘滞度)”的模型大鼠脉注射舒血宁注射液0.75ml/kg,可降低大鼠模型不同切变率(1s^-1,5s^-1,50s^-1,100s^-1)下的全血粘度,分别降低61.65,44.6%,24.6%和26.0%(均为P<0.001);可降低大模型鼠不同切变率(1s^-1,5s^-1,50s^-1,100s^-1)下血浆的粘度,分别降低42.1%,44.85,43.5%和43.8%(均为P<0.001);可减少红细胞压积12.55(P<0.01);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P<0.001)。④静脉注射舒血宁注射液0.5和0.75ml/kg30min后,可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成时间,分别延长68.8%(P<0.05)及113.8%(P<0.01),结论:静脉注射舒血宁注射液可降低大鼠血液粘度和延长血栓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出血与缺血两类不同性质的急性脑卒中(ACVD)及不同部位脑梗死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不同部位脑梗死病人相互间及两类不同性质ACVD病人与对照组间血液流变值分别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ACVD组中呈多项指标异常,其中HCT、全血粘度比、红细胞电泳等尤为显著(P<0.01)。47例不同部位脑梗死病人间血流变值存在多项差异,其中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明显(P<0.01)。结论 上述变化规律对各类ACVD的预防治疗和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脉络宁口服液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病例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法,分为治疗组5 0例和对照组5 0例,分别用脉络宁口服液和注射液治疗,2周为1疗程,均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头颅CT、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试验及各安全性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痊愈率 显效率)为70 %,对照组有效率为76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 0 5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主要症状体征及头颅CT显著改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显著下降,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沉均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明显抑制;两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 >0 . 0 5 )。试验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脉络宁口服液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改善微循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本地区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结果,确定本地区正常人血液流变学参考值.方法 用普利生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400例正常人(分年龄)的全血粘度值和血浆粘度值.结果 400例正常人的全血粘度测定值:切变率为高切10(1/S)、中切60(1/S)、低切150(1/S)的粘度值、毛细管血浆粘度值.结论 几个参数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四个值都会有所增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刘大男  李金生  赵慧强 《贵州医药》2002,26(11):966-96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93例冠心病心肌梗死(MI)患者,包括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的Hp特异性抗体(HpIgG,HpIgM)浓度,并同步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栓素B2(TXB2)、血液流变指标变化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性。同时与3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NC)进行比较。结果:AMI组HpIgG阳性率及平均浓度,HpIgM阳性率及OD值明显高于NC组(P<0.05),与OMI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未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时,HpIgG阳性与AMI具有相关关系(OR为3.047,95%CI 1.055-8.796,x^224.241,P=0.03),校正后二者仍有相关关系(OR为3.262,95%,CI 1.015-10.485,x^2 23.94,P=0.047),AMI组HpIgG,低切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NC组(P<0.05),TXB2明显高于NC组(P<0.01),Fg,血浆粘度明显高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NC组(P<0.001),Fg,低切全血比粘度高于OMI组(P<0.001);TXB2、中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迹高于,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OMI组(P<0.05),AMI组中Hp( )组Fg,TXB2明显高于Hp(-)组(P<0.05),及OMI组中Hp(+)组(P<0.001),并且IgG与Fg,低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P均<0.05),调整与Fg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后,IgG与Fg仍呈正相关(P<0.05),结论:Hp感染与CHD(AM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Fg,血液流变指标,TXB2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种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其不同时期内机体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检测 90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肝功能、乙型肝炎 (乙肝 )DNA、输血传播病毒 (TTVDNA) ,并做出相关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乙肝HBVDNA与血液流变学指标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失代偿期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代偿期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P <0 .0 5 ) ;TTV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乙肝患者体内有微循环障碍 ,肝硬化患者代偿期机体内呈高凝状态 ,失代偿期呈低凝状态。TTV阳性患者体内有微循环障碍 ,TTV对机体有一定的致病作用。血液流变学应作为肝病患者检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95例海洛因依赖者的血液流变性的改变。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者的全血比粘度中,低切变速率粘度与低/高切粘度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比积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滥用海洛因不同时间的各组间,全血低/高切粘度比值在0.5-1a组、3-5a组平均水平高于其他组(P<0.001)。实验结果提示海洛因依赖者中,有相当部分的人血液粘度增高,而且可能主要是血红细胞增高型的血液高粘滞综合症。故建议在海洛因的脱瘾治疗与康复中,注意采取有效的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的措施调控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70味珍珠丸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了解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ig 70味珍珠丸,并用冰水浴刺激和sc肾上腺素,制造大鼠血瘀模型,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70味珍珠丸可明显降低“大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P<0.01)及红细胞压积(P<0.05);同时也有降低中,高切变率大鼠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以及延长凝血时间和减少血小板数的趋势(P>0.05),另外不改变正常大鼠凝血酶原时间和出血时间。结论:本品对“血瘀”大鼠可抑制红细胞聚集和凝固,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浓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作用不影响正常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厄贝沙坦治疗后血压,胰岛素抵肮及左室肥厚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高血压患者和20例健康受试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值,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高血压病患者接受厄贝沙坦降压治疗21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并与用药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能够显著降低血压,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P<0.01),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厄贝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具有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和左心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腹预处理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 SD 大鼠30只,分为假气腹组、气腹组和气腹预处理组,每组各10只。气腹组大鼠脐旁插入气腹针并连接 SN/REF 气腹机充入 CO2建立气腹模型,腹压保持在15 mmHg,持续90 min 后解除气腹;气腹预处理组在建立气腹前先进行预处理(充气5 min,放气5 min,重复2次),其余同气腹组;假气腹组大鼠脐旁插入气腹针但不充入 CO2。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开胸经左心耳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结果气腹组大鼠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高于假气腹组(P <0.05),而气腹预处理组大鼠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浓度较气腹组显著降低(P <0.05)。各组大鼠血沉方程 K 值、红细胞比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腹预处理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初诊的高血压中层得,测定雅施达治疗前后其血压,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50例高血压病患者经用雅施达后,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雅施达在降低血压同时还可使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O水平升高,血液流变学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对心肌梗塞后微循环的影响,揭示其对改善心肌梗塞后微循环的作用机理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作比较.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氯吡格雷对比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肌梗塞后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血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流变学在高血压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分析92例高血压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变形指数、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结果高血压组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变形指数、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液流变性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监测血流变指标变化对于高血压的诊治及并发症的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及急性血淤模型的影响。方法:以垂体后叶素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大剂量肾上腺素配合冰浴制备大鼠急性血淤模型,观察丹参用药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J点和T波及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丹参注射液中(4.0g.kg^-1),高(8.0g.kg^-1)剂量均明显对抗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J点和T波的升高(PK<0.05或P<0.01),丹参各剂量组能明显预防急性血淤 模型高,中,低切变率的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的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丹参可有效降低血液粘度,并具改善冠脉循环,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