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琦  许志红  李晶  李志芳 《护理学报》2022,29(16):71-74
目的 探讨护生社区医养结合养老志愿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 招募58名护生做为观察组定期到社区开展医养结合式养老志愿服务,采用配额抽样法选取58名未参加志愿服务的护生做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观察组护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实践效果,比较2组护生老年照护择业动机及择业意向。结果 91%的护生认为医养结合养老志愿服务有利于其提升专业认识,86%的护生认为志愿服务有利于将专业理论与实际结合,83%的护生认为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尊老敬老品质。观察组护生较对照组护生的老年照护择业动机总分、老年照护择业意向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生开展社区医养结合养老志愿服务不仅弥补了老年照护人力资源的不足,而且可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其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专业与志愿服务结合的护理专业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品牌建设对促进护理专业志愿服务发展及护生专业成长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5级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99名,用随机抽取软件抽取5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另外49名护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护生采用专业与志愿服务结合的志愿服务模式,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志愿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护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前后护理志愿知信行的转变。结果参与活动前,两组护生对志愿者活动相关知识了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与活动后,观察组对10项志愿服务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除了对志愿者含义的理解一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与活动前,两组护生对护理志愿活动相关态度、相关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活动后,两组护生的态度和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业与志愿服务结合的护理专业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品牌建设不仅有利于志愿服务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实习日志在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米东医院进行社区护理实习的本科护生80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实施传统社区护理实习,观察组采用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实习日志,比较两组护生社区护理实践效果、社区护理服务状况知晓情况以及社区居民对护理实习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实习理论、操作内容以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社区护理服务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满意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实习日志应用于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实习中可提高护生社区护理实践效果以及社区居民对护生的满意度,也可提高护生对社区护理服务状况知晓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本科护生)职业素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级6个班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行动导向法教学,干预1学期,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基本技能综合》单科成绩、综合成绩、人文素质、沟通技能态度和其所具备的护士胜任特征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生护理基本技能综合单科成绩、综合成绩、人文素质得分沟通技能态度得分、护士胜任特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动导向教学法适用于本科护生教学,有利于提高本科护生的学习成绩、人文素质、沟通技能态度和护士胜任特征。  相似文献   

5.
彭翠娥  谌永毅  王卫红 《护理研究》2014,(16):2025-2027
[目的]探讨开展志愿者服务在门诊活动中对培养护生护理人文素质的影响。[方法]开展志愿者服务对在我院门诊活动中148名志愿者护生和484名接受志愿者服务的病友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护生进行人文素质考察。[结果]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中,曾经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有85人,有84.3%的人是在服务活动中感到快乐,77.8%的人表示愿意继续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有55.6%的受调查者希望志愿者能给予更多的医疗服务,29.6%的人希望能得到精神慰藉,96.3%的人对志愿者的感到满意,98.1%的人认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对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有帮助。[结论]护生通过在门诊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于其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霞  王斌全  韩世范 《护理研究》2012,26(9):857-858
[目的]探讨护理技能培训中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校2007级护理本科生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技能培训模式,2008级护理本科生设为实验组,采用强化人文素质培养的实验培训模式,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技能操作人文素质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技能操作中贯穿人文素质培养的策略,可以增强护生对人文护理的认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精神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实习的护生97人, 2019年1~6月进入该科的护生49人作为对照组, 2019年7~12月进入该科的护生48人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精神科认知调查表和护理服务意愿评估表对两组护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实习2 w后观察组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总分(34.02±8.49)分低于对照组(40.37±9.2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4, P<0.01)。两组护生精神科认知调查表中对精神病患者、环境、精神科护理、精神科职业、临床实习这5方面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生服务意愿得分为(7.50±2.08)分高于对照组的(6.27±2.1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9, P<0.01)。结论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改善护生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误解和歧视, 提升护生对精神疾病患...  相似文献   

8.
开展志愿者服务对护生人文护理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展志愿者服务在门诊活动中对培养护生护理人文素质的影响。[方法]开展志愿者服务对在我院门诊活动中148名志愿者护生和484名接受志愿者服务的病友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护生进行人文素质考察。[结果]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中,曾经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有85人,有84.3%的人是在服务活动中感到快乐,77.8%的人表示愿意继续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有55.6%的受调查者希望志愿者能给予更多的医疗服务,29.6%的人希望能得到精神慰藉,96.3%的人对志愿者的感到满意,98.1%的人认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对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有帮助。[结论]护生通过在门诊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于其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江省某大学护理学院护生对糖尿病教育志愿服务的意愿与需求,分析护生参与社区护理志愿服务的现状,为进一步完善社区糖尿病教育志愿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生参与社区糖尿病教育志愿服务问卷,对150名护生及30例糖尿病居民分别进行调查。结果 95.33%的护生愿意参加糖尿病教育志愿服务,较期望的服务项目分别是健康教育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调查的30例社区糖尿病居民都愿意接受志愿服务,其中健康教育、娱乐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别以83.33%、76.67%和66.67%的较高比例受到喜爱。结论护理教育工作者应提供更多的平台让护生参与社区糖尿病教育志愿服务,建议服务与学习相结合,开展服务型教学。  相似文献   

10.
张红彩  林琳  王玲 《护理研究》2023,(5):908-912
目的:探讨基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某成人高校2019级142名(对照组)和2020级138名(观察组)护理专升本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教学并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前后比较两组护生的护理职业态度和人文执业能力,并调查观察组的课程思政实践评价。结果:教学后,观察组护生护理职业态度[(4.16±0.53)分]及护理人文执业能力得分[(105.94±15.8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66±0.51)分、(97.38±15.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6.96%~97.83%的观察组护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给予较高评价。结论:基于多元化教学的社区护理课程思政实践能有效提高护生的护理职业态度和人文执业能力,且学生认可度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活质量[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0 d后,两组ESCA、EQ-5D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能够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水平,同时大幅度降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文素质教育在中专护生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人文精神教育与医院文化相结合,采用加强人文教育融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师生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等课外活动方式。结果护生毕业实习出科考试中人文素质考评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对人文素质教育在职业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文化修养、审美素质、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作用给予认可。结论在课外活动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可以提高中专护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素质在护生操作实习中的重要性.方法 将2009年至2010年参加操作实习的43名护理学生作为实验组,在操作实习中加入提高人文素质的培训,将2008年至2009年参加操作实习的28名护理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培训.比较2组护生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差异.结果 加入人文素质培训的实验组护生在理解关怀的内涵、认同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操作中体现关怀、问候患者、注意患者的感受并在操作后询问患者的需求、主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面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培训的对照组护生.结论 对操作实习中的护生开展人文素质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可显著提高护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素质在护生操作实习中的重要性.方法 将2009年至2010年参加操作实习的43名护理学生作为实验组,在操作实习中加入提高人文素质的培训,将2008年至2009年参加操作实习的28名护理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培训.比较2组护生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差异.结果 加入人文素质培训的实验组护生在理解关怀的内涵、认同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操作中体现关怀、问候患者、注意患者的感受并在操作后询问患者的需求、主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面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培训的对照组护生.结论 对操作实习中的护生开展人文素质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可显著提高护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教学在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传统带教的72名护生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人文关怀带教的72名护生设为人文关怀组,在临近实习结束前发放调查问卷,将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人文感知能力、满意度及护生的理论、操作及综合素质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人文关怀教学后,护生对带教老师的人文感知能力、满意度测评分及护生的理论、操作、综合素质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护理带教中融入人文关怀,可提高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提升了护生的理论、操作、综合素质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结合社区见习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我校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抽取2个班共计112名护生为观察组,2个班共计116名护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理论学习之后,两组护生全部安排到不同社区进行社区见习,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护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P0.05)。观察大多数护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自学能力(82.14%),增强学习兴趣(83.04%),并能增加对社区护理的成就感(75.89%),希望以后能继续开展此类教学改革(77.68%)。社区见习后回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在沟通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和保健指导能力4个方面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翻转课堂结合社区见习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和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同感,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并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Kolb学习模型在护理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9年6月和2020年6月进入昆山市中医医院临床实习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实习的护生109名为对照组,2020年实习的护生116名为观察组.观察组采取基于Kolb学习模型的人文关怀临床带教,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行人文关怀临床带教....  相似文献   

18.
金铭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2):1881-1886
目的观察基于ASK模型的临床体验式教学在老年病科临床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探索提高护生执业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医院老年病科实习的2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名。临床护理带教中,观察组采用基于ASK模型的临床体验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老年病科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共情能力、职业认同感、操作考核成绩、老年患者满意度及护生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认知、耐心、勇气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情能力评分及职业认同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操作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服务的老年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的教学效果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其余14项教学效果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实习阶段实施基于ASK模型的临床体验式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生执业人文素养,确保老年患者获得良好的就医感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感知体验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进入临床的护生60名,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临床实习6个月后,对照组不参加感知体验活动,观察组参加感知体验活动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采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测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生参加感知体验活动能够提升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教育在胸部肿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我胸部肿瘤科实习的全日制本科护生22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 ,观察组采取人文关怀教育教学法.出科时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并应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两组护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