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共治疗3个月,用经胸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后3个月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由治疗前2.02±0.42升至2.68±0.63(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改善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远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 (冠脉 )血流显像技术观察冠脉支架置入术对冠脉血流储备 (CFR)的远期影响。方法 对 34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支架术术前、术后 72h内及随访期 [( 6 .7± 1.5 )个月 ]记录病变血管远端静息舒张期血流峰速 (r Vd)、注射潘生丁及等长握力实验时最大舒张期血流峰速 (d Vd)及CFR。每例患者于随访期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随访期造影无再狭窄 2 8例。据术后 72h内CFR分为CFR受损组 ( 10例 ,CFR≤ 2 .5 )及CFR未受损组( 18例 ,CFR >2 .5 )。术后近期CFR受损组r Vd较CFR未受损组明显增高 (P <0 .0 1) ;随访期时CFR受损组CFR升高至CFR未受损组水平 (P >0 .0 5 )。随访期出现再狭窄 6例 ,CFR均 <2 .0 ,降至术前水平。结论  ( 1)成功的支架术后部分患者存在暂时性CFR降低 ,CFR的降低及其恢复与r Vd的一过性增高及恢复有关 ;( 2 )再狭窄患者冠脉血流储备于随访期显著降低 ,达到术前水平。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可作为冠脉介入治疗后一种简便、安全、无创的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吴同果综述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毛节明审校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flowre-serve,CFR),是反映冠状动脉循环潜在储备能力的指标,正确认识及准确测定CFR对心脏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myo)用于评价冠状动脉中等程度的狭窄病变及其对血管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 25例以胸痛原因待查收住院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存在中等程度的狭窄,并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超声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试验,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并与FFRmyo值进行比较。结果 14例FFRmyo值<0.75的患者,至少一项无 试验明确证实存在可逆性心肌缺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阳性试验均恢复正常。11例FFRmyo值≥0.75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非介入性检查呈阴性,均未行介入治疗;经6个月的随访,均未发生心脏事件。结论 对冠状动脉存在中等程度狭窄的患者测量并计算FFRmyo值,可用以判断冠状动脉的狭窄病变及其对血管功能的影响,并考虑是否行重建术,该值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改变以及阿托伐他汀对这类患者CFR的影响.方法 入选有胸痛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构正常的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患者91例,分为治疗组(51例)和无治疗组(40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8周.另选2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且运动试验阴性的无心脏疾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治疗组和无治疗组的血脂以及利用腺苷负荷超声记录左前降支远端血流频谱,并评价CFR.结果 (1)冠状动脉血流缓慢者接受阿托伐他汀8周治疗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无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TC:(3.83±0.80)mmol/L比(5.30±1.18)mmol/L和(5.32±1.17)mmol/L,均P<0.05:LDL=C:(2.26±0.64)mmol/L比(3.28±0.85)mmol/L和(3.30±0.82)mmol/L,均P<0.05].(2)给予阿托伐他汀前,治疗组与无治疗组CFR(分别为2.32±0.30和2.25±0.33)均低于正常对照组(3.15±0.34,P<0.05);8周后,治疗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CFV)[(26.06±3.22)cm/s]较无治疗组[(29.02±3.36)cm/s]及治疗前静息状态[(28.43±3.40)cm/s]低(均P<0.05),最大冠状动脉扩张状态CFV高于无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7.63±8.96)、(65.17±7.22)和(64.58±6.26)cm/s,P<0.05],CFR低于治疗前和无治疗组(分别为3.07±0.29、2.28±0.35和2.32±0.30,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患者CFR明显减低,短期阿托伐他汀在调脂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其CFR.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问世以来,它已经成为解剖学上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方法,以及对病变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重要依据,然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不能准确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引起血流功能性变化。1993年,Pijls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种先进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 ,人们逐渐认识到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价冠脉解剖和生理功能上的局限性 [1]。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CFR)的测定 ,更能准确的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的生理功能严重度 ,以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接受 PTCA治疗并判定疗效 ,同时 CFR在阐明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的胸痛机制及冠脉循环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1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1.1  CFR的概念 :人们早已发现 ,器官的血流会因该器官功能活动的增强而相应增多。心脏是完全依赖于有氧代谢的器官 ,由于静息条件下 ,心肌的摄氧能力已接近最大 ,因此心肌一旦用氧有所增加只能通过增…  相似文献   

8.
艾司洛尔对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对心肌桥患者的壁冠状动脉受压迫程度和血流速率的影响。方法 8例心肌桥患者在静脉滴注艾司洛尔前后观察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的变化,并运用腔内多普勒技术观察壁冠状动脉的基础峰值血流速率 (bAPV)、最大峰值血流速率 (hAPV)、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结果 艾司洛尔使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由用药前 ( 58 0±14 7 )%降低至(26 0±9 8)% (P<0 01);艾司洛尔使近段和远段bAPV分别由 ( 19 4±4 9 )cm/s和 ( 18 4±3 6)cm/s下降至(14 7±3 9)cm/s和(15 1±1 5)cm/s,用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分别为<0 01和<0 05);在充血状态下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的hAPV分别由 ( 54 1±14 9 )cm/s和(44 7±9 4)cm/s变为(49 7±16 4)cm/s和(48 9±10 1)cm/s; 远段和近段的CFR由 (2 8±0 3)和(2 5±0 5)分别上升为(3 4±0 5)和(3 2±0 6) (P均 <0 01)。结论 艾司洛尔可使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减轻,CFR增加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的心肌桥合并近端临界狭窄病变介入治疗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6月—12月,就诊于本院的冠心病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单纯心肌桥合并近端临界狭窄病变的28例患者,行FFR测定,对12例病变血管FFR> 0. 80和6例FFR≤0. 80且近端狭窄压力陡峭回升≤15 mm Hg的患者纳入药物治疗组,暂不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而只给予药物治疗;对10例FFR≤0. 80且压力陡峭回升> 15 mm Hg的患者纳入PCI+药物治疗组,于近端狭窄处植入至少一枚药物涂层支架并给予药物治疗。连续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药物治疗组和PCI+药物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FR能可靠地预测心肌桥合并近端临界狭窄病变患者的心肌缺血风险并指导治疗决策,可避免不必要的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10.
多巴酚丁胺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运动对心肌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观察8例心肌桥患者在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前后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的变化,并运用腔内多普勒技术观察壁冠状动脉的基础峰值血流速率(bAPV)、最大峰值血流速率(hAPV)、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结果多巴酚丁胺使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由用药前的平均(51.7±21.4)%增加至(90.0±12.7)%,P<0.01;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的 hAPV 分别由(19.83±5.84)cm/s 和(20.75±4.91)cm/s 增加至(31.52±10.93)cm/s 和(30.46±9.01)cm/s;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的 CFR 分别由(2.91±0.62和2.46±0.82,P<0.05)下降至(2.17±0.66和1.83±0.51,P 均<0.01)。结论运动可能使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增加,CFR 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研究心肌桥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52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分析心肌桥检出率,观察心肌桥的发生位置、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程度、心肌桥血管合并粥样斑块的位置、斑块处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全部1523例患者中,201例患者检查结果正常,1225例患者检出粥样斑块,231例患者检出心肌桥.心肌桥检出率为15.2%,共检出心肌桥235处.心肌桥位置:右冠状动脉1处,左主干1处,旋支1处,对角支3处,左前降支229处,以左前降支中段多见,壁冠状动脉收缩期轻度狭窄为主.纯心肌桥97例.134例患者心肌桥血管合并粥样斑块144处,斑块位置:心肌桥近端111处,心肌桥段19处,心肌桥远端14处.心肌桥近端血管粥样硬化较心肌桥段、心肌桥远端发生率高,但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的狭窄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心肌桥多见于左前降支中段血管,壁冠状动脉收缩期多为轻度狭窄,血管合并粥样硬化,多见于心肌桥前端,但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心肌桥及心肌桥合并粥样硬化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69例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病人中心肌桥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特征。方法和结果  1678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心肌桥 69例 ,发生率为 4.11%。均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 L AD)心肌桥。位于 L AD近段 1例 ,中段 5 7例 ,远段 11例。伴有冠心病的心肌桥 13例 ,伴有瓣膜病 3例 ,伴有心肌病 3例 ,无伴随心脏病的孤立心肌桥5 0例。孤立心肌桥中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70 % 2 5例 ,5 0 %~ 70 % 17例 ,<5 0 % 8例。孤立心肌桥中有胸痛症状 2 5例 ;心电图提示有 ST- T改变 18例 ;行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18例。 69例心肌桥中超声心动图或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室壁肥厚 13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心肌桥的可靠检出手段。心肌桥可伴随其他心脏病发生也可孤立存在。心肌桥引起冠状动脉收缩期的高度狭窄而导致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 ST- T变化、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狭窄程度越重 ,上述表现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心肌缺血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心脏收缩期桥段血管受压的轻重程度分为两组:A组235例,收缩期压迫〈50%;B组135例,收缩期压迫≥50%。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结果390例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肌桥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5.70%,远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2.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吸烟史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相比,心肌桥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肌桥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机制是肌桥收缩时的挤压和肌桥近端动脉粥样硬化。②对靶血管进行再血管化是治疗心肌桥患者较为合理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壁冠状动脉心肌桥的造影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分析壁冠状动脉(冠脉)和心肌桥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分析经冠脉造影确诊的96例109处心肌桥患者的心肌桥分布特点、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心脏超声,评价药物或支架治疗心肌桥的疗效。结果:心电图、临床症状、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和心脏超声对心肌桥的诊断均无特异性。造影发现93.7%的心肌桥发生于冠脉前降支(LAD)。心肌桥患者临床症状与收缩期狭窄程度有关。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疗效。结论:冠脉造影发现"收缩期狭窄"为目前确诊心肌桥的主要方法。心肌桥与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药物治疗可选用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和Ca2+拮抗剂。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心肌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中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和结果  2 5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心肌桥 1 7例 ,发生率为 0 665% ,均为左前降支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50 %的有 1 4例 ,均有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提示有ST段移位、T波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 ;5例行心肌核素显像的病人提示有前壁心肌缺血。有 1例患者为陈旧前壁心肌梗塞 ,心肌桥于收缩期致 1 0 0 %血流阻断。 1 7例病人中有 3例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室壁肥厚。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心肌桥的存在可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缺血改变 ,严重的心肌桥压迫可引起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6.
心肌桥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形态和粥样硬化的作用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目的 观察壁冠状动脉及其近段内皮细胞形态和内皮下组织特征,探讨心肌桥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肝素-生理盐水和4%戊二醛溶液冲洗4例有心肌桥的新鲜人尸左冠状动脉,取壁冠状动脉近段、壁冠状动脉段、壁冠状动脉远段,扫描电镜观察其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膜特征。结果 冠状动脉近段内皮细胞多呈扁平状或卵圆形,表面粗糙,有“虫啄样”缺损,细胞容易脱落。壁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呈细长梭形,表面可有微绒毛和桥样结构,壁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形态指数低于其近段和远段的形态指数。结论 壁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到心肌桥压迫导致血流切变力增高产生适应性反应,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而其近段内皮细胞由于切变力较低容易被损伤,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14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CT检查数据及临床资料.分析心肌桥的检出率,观察肌桥位置,测量肌桥长度,分析壁冠状动脉类型,再根据有无心肌桥分组分析比较粥样斑块的特性.结果 全部病例检出心肌桥81例,检出率为37.85%,肌桥分布左前降支80例,中间支l例,均为单支单段血管受累.左前降支近段心肌桥8例,中段肌桥67例,远段肌桥5例,肌桥平均长度(19.3 ±8.9)mm,肌桥的长度与发生位置无相关(P>0.05).壁冠状动脉类型以表浅型多见.伴有心肌桥的左前降支近段血管检出斑块35处,远段2处.合并有心肌桥的左前降支近段血管易形成粥样斑块(P<0.05),但斑块性质、长度、管腔狭窄程度与肌桥无相关性(P>0.05).结论 心肌桥以左前降支中段好发,多为表浅型,肌桥的长度与发生位置无相关性;伴有心肌桥的左前降支近段血管易形成粥样斑块,但斑块的性质、长度、管腔狭窄程度与肌桥无相关性.冠状动脉CT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Myocardial bridge is defined as the narrowing of any coronary artery segment in systole but a normal diameter in diastole. It is most frequently seen on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artery. 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 is very rare. A 62 year-old mal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severe, squeezing chest pain. The electrocardiogram showed T wave inversion in V1–V4 and ST depression in DII, DIII, aVF. Coronary angiography showed complicated lesion on after S2 branches of LAD and myocardial bridge causing 100% systolic narrowing of fourth obtus marginal branch of LCx. Bare metal stent was placed to LAD lesions with no residual occlusion.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with beta-blocker therapy. He had no recurrent chest pain during six months of follow-u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微创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治疗心肌桥与非心肌桥性左前降支(LAD)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37例冠心病患者在我院行MIDCAB手术,其中男性29例,女性8例,年龄48~76(62.9±6.8)岁.术前冠心病造影诊断:心肌桥致LAD重度狭窄12例(心肌桥组),非心肌桥性LAD闭塞或LAD重度狭窄25例(非心肌桥组).37例患者均经左胸前侧第4或第5肋间6 cm左右的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完成LIMA-LAD吻合.结果 全组37例MIDCAB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为正中开胸手术,手术时间为117~143 min,围术期均未输血.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4~16 h,ICU停留时间为22~45 h,术后住院时间为6~10 d,全部患者术后无急性心梗和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及术后死亡,心肌桥组与非心肌桥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3~87 (27.59±19.15)个月,所有患者均做多层CT检查,LIMA-LAD吻合口通畅率为100%,全部患者没有心绞痛症状.结论 MIDCAB治疗心肌桥与非心肌桥性LAD病变可取得相同的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756例病人中检出的82例(10.8%)有心肌桥患者的资料。结果:82例心肌桥患者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者10例(12.2%),不稳定型心绞痛者33例(40.2%),不明原因的胸痛者34例(41.5%),急性心肌梗塞者3例(3.7%),肥厚型心肌病者2例(2.4%);心肌桥近端存在冠状动脉狭窄者23例(28.0%),心肌桥远端存在冠状动脉狭窄者3例(3.7%),孤立性心肌桥(无冠脉狭窄)者46例(56.1%)。结论:心肌桥的发生率高,可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对临床疑诊心绞痛的病人应尽早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