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导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护理对策.方法 以发生骨科手术切口感染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监测性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实施情况、易感因素以及手术相关的环境因素,然后对可能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逐步进行单因素回归与多因素回归.结果 手术前基本情况如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入住ICU、急诊手术、住院天数长、术前天数长等因素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显著相关(P<0 001);骨科手术实施情况如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长、术中出血多与手术切口感染显著相关(P<0.001);抗菌药物治疗情况如术前抗菌药物治疗、术中抗菌药物治疗、术后抗菌药物治疗与手术切口感染显著相关(P<0.001).结论 高龄、住院天数长、入住ICU、急诊手术、术前住院天数长、手术时间长、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切口长度长、抗菌药物治疗等是导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通过改善患者自身状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手术期间护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与消毒工作等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减少卧床老年骨科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护理措施 .方法 骨科手术 5 0例为实验组 ,予综合护理措施 ;4 4例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 .结果 实验组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加强对骨科全麻病人术后 3天的体位变换、功能锻炼、呼吸道管理和饮食管理等综合护理方法 ,可有效防止呛咳、减少和预防吸入性肺炎 ,提高老年病人的生命质量 .  相似文献   

3.
围术期焦虑及干预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以自评、医师评定两种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103例(除外精神科病史)进行围术期焦虑及干预的描述性研究。发现术前明显焦虑者占30%,疑有焦虑者占34%,无焦虑者占36%。特质焦虑直接影响术前状态焦虑,疾病、手术因素影响术后焦虑,此时特质焦虑仍起作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能降低术前焦虑,提高无并发症者满意程度,但对躯体预后无直接影响。另外,腹部手术患者入院时血皮质醇浓度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4.
髌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占所有骨折的1.65%。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可归为髌骨全切除、部分切除和接骨术(包括各种保留髌骨并加以固定的方法)等三类,接骨术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手术治疗多趋向于保留髌骨,各种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疗效报道不一。为了提高髌骨骨折的治疗质量,充分恢复髌骨的功能活动,妥善选择内固定,现就髌骨骨折的研究和治疗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合并新冠肺炎的骨科急诊患者的合理化接诊、处置流程和规范化的防护措施。方法 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接诊2例合并新冠肺炎的骨科急诊创伤患者:1例重型新冠肺炎合并股骨颈骨折,1例轻型新冠肺炎合并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从入院急诊开始,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均采取全程规范化防护措施,并将患者的新冠肺炎病情程度和骨科创伤特点有机结合、综合分析,并经院内多学科讨论后,制定出人性化、规范化的接诊、处置和防护措施:第1例患者为新冠肺炎重型,为手术的禁忌证,故采取保守治疗,即“患肢牵引制动+止痛+抗骨质疏松”;第2例患者为新冠肺炎轻型,且为开放性骨折、关节脱位,必须急诊手术,即在全程防护下行“关节复位、清创缝合术+石膏外固定”。结果 第1例患者治疗2周后,症状减轻,肺部炎性病灶已有部分吸收,最近一次核酸检测呈阴性,现持续患肢皮牵引并拟行第二次核酸检测。第2例患者已在全麻下行“关节复位、清创缝合术+石膏外固定”,伤口愈合良好,持续石膏外固定,现2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肺部炎性病灶已完全吸收,新冠肺炎也已治愈。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诊治合并新冠肺炎的骨科急诊患者时,应将患者的新冠肺炎病情程度和骨科创伤特点有机结合、综合分析,以防控疫情扩散为第一原则,并经院内多学科讨论后,制定出人性化、规范化的接诊、处置流程和防护措施;有效地避免新冠肺炎院内交叉感染和聚集性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并探究防控措施,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患者63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发生骨科手术感染的感染部位及感染原因。结果发生骨科手术感染的患者为35例,感染率为5.56%,感染部位以手术伤口感染、皮肤组织、泌尿系统感染最为多发。结论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规范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机体抵抗力,能有效控制骨科手术感染。  相似文献   

7.
赵美英  孟善进 《医学信息》2010,23(1):194-195
目的加强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减少急诊纠纷的发生。方法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与风险意识。结果通过对急诊护士加强自身素质、法律和服务意识教育,改变服务模式,预防医疗纠纷的产生。结论通过加强急诊防范意识与措施.有效控制了急诊纠纷的产生,确保了护理质量优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诊冠脉介入术(PCI)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否有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100例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成功,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认真落实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是减少急诊冠脉介入术围手术期意外和并发症的关键,实施护理干预,提高对PCI患者的护理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急诊冠脉介入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医疗纠纷是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外科领域尤其如此。但多数纠纷往往缘于医患沟通不畅或无效。由于皮肤外科手术绝大部分属于非急诊和不涉及挽救生命、风险相对较低,所以此领域中的医患沟通一直未被重视,很随意或不规范,甚至不签定手术同意书。医患沟通是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前提。因此建立一套适合皮肤病学领域的医患沟通模式、强化医患沟通基本训练是当前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王桂先 《医学信息》2010,23(14):2338-2339
目的加强骨科手术管理,预防和控制骨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有效的骨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通过过程监控和干预等加强细节管理。结果通过培训,转变观念,注重过程监控,采取对手术室环境管理入手,加强消毒灭菌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手术中的过大或粗暴操作;严格掌握骨科手术指针,加强术前术后管理等方式,有效地控制了骨科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结论只有通过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加强无菌技术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1],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骨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发心血管疾病的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围术期处理的特殊性。方法总结行这类手术患者60例,术前行各项检查,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程度,并作相应的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及调控措施,预防术中心肌氧供需失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结果术前心血管疾病以心肌供血不足的发生率(76.7%)居首位,其次是高血压(61.7%),列居第三位的是各种类型心律不齐(48.3%)。接受扩冠脉血管治疗3例,营养心肌治疗48例,抗高血压治疗31例,抗心律失常治疗19例。手术选用椎管内麻醉或气管内插管麻醉。术中心肌供血不足、高血压和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分别较术前下降35.0%、43.4%和11.6%。手术后72h内心肌供血不足、高血压和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分别较术前下降25.1%、35.0%、3.3%,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分别较术前升高18.3%、56.6%。结论高龄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以心肌供血不足最常见,术前充分准备、麻醉选择适当、术中调控合理是安全渡过围术期的重要措施,手术后的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加强骨科手术管理,预防和控制骨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有效的骨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通过过程监控和干预等加强细节管理.结果 通过培训,转变观念,注重过程监控,采取对手术室环境管理入手,加强消毒灭菌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手术中的过大或粗暴操作;严格掌握骨科手术指针,加强术前术后管理等方式,有效地控制了骨科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结论 只有通过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加强无菌技术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1],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骨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疗纠纷的特点及法医学尸体解剖的重要性。方法对我科室2003~2008年的84例医疗纠纷案的尸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疗纠纷案呈逐年上升趋势,产生纠纷最多的是县级医院,其次为个体诊所和地市级医院 医疗纠纷发生的科室以手术性科室为主,主要为外科和妇产科 投诉的主要原因是误诊误治、医德医风,共占59.6% 84例医疗纠纷案件中,仅32%构成医疗事故,而在41例未构成医疗事故的案件中,死因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猝死和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共占70.8%。结论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发生后,及时进行尸检是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根本原因,找出有效的预防治疗对策,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发生的34例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原因及特点。结果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最主要原因是术后感染,占67.6%(23/34),其它包括内固定位置不良2例,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肌腱修复术后再次断裂2例,血管损伤术后肢体缺血坏死2例,内固定取出术损伤肌腱1例,术后血肿形成1例,术后异物残留1例。7例开放性创伤截肢术后6例均出现伤口感染。初次手术的级别其中一级手术占5.9%,二级手术占17.6%,三级手术占73.5%,四级手术占2.9%。结论多发创伤,严重开放性骨折,急诊创伤截肢手术可能增加创伤骨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风险,非计划再次手术最常见原因是术后感染,加强术者的管理有助于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脏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分布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2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有87例,感染率为20.67%.感染部位以深部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占56.32%.分离出的95株菌株中革兰氏阳性菌占48.4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占47.37%,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单因素分析显示,BMI、吸烟、糖尿病、COPD、低蛋白血症、激素用药史、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呼吸机佩戴天数及ICU天数与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PD、低蛋白血症、激素用药史、手术时间、呼吸机佩戴天数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心脏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导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对患者术后切口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对独立危险因素及主要致病菌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制定,以降低患者感染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骨科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素的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0-1月~7月骨科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病例231例,统计抗菌素的使用品种、联合用药、使用时间及使用疗程,并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2009年卫生部3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通知>为评价标准,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 我院骨科闭合性骨折手术均于术前30分钟给予一剂抗菌素,术后平均使用3天.抗菌素使用品种为二、三代头孢菌素,部分病例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结论 我院骨科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素术前预防用药及抗菌素的选择基本合理,但术后使用时间还需规范.  相似文献   

17.
伍艳群  张玉  李娟利 《医学信息》2009,22(12):2748-2750
目的了解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病人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3例手术病人术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知识,治疗环境,护理服务,心理需求4大方面.问卷结合临床的访谈形式进行.并针对病人的需求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加强心理支持,提高技术水平.结果患者对手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需求最多(90%),其次为扩张器注水期自身防护占(81%),术前准备为(68%),术后注意事项为(50%),手术方法及时间(47%),手术适应症及最佳手术时间(37%),此类手术病人对环境的需求较高,心理术中要求得到关心照顾的最多占(85%),其次是护患沟通的需求占(75%).结论认为根据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病人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王莉娟  包巍 《医学信息》2009,22(3):252-253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128例老年肺部手术患者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肺部手术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麻醉期间采用胸前标准导联连续监测ECG。记录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麻醉中共发生各类心律失常106例(82.8%),经及时处理,绝大多数很快纠正。结果显示老年患者肺部手术麻醉期间易发生心律失常,主要原因包括高龄、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手术过程中操作刺激、单肺通气时间过长、术前合并心肺疾病、术前心电图异常等。麻醉期间应高度重视。结论老年患者肺部手术麻醉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术前要进行充分准备,术中要严密监测,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个体化、精确化成为骨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3D打印技术是材料领域中出现的一项快速成型的新技术,能够将抽象的三维数字模型转变为直观、立体的实物模型。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科手术中,不仅协助医师进行术前规划,并且能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主要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分析,进一步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弘 《解剖与临床》2004,9(3):166-168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157例手术切除食管癌或贲门癌患者中,术后60例发生肺部并发症,为并发症组;其余97例为对照组。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多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年龄≥65岁、合并肺部疾病、术前肺功能明显减退、吻合平面在主动脉弓上、手术时间≥4h者在并发症组中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高龄、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术前肺功能明显异常、吻合平面高、手术时间长均是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处理并不断完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