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搜索古医籍和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地骨皮具有以下特点:汤剂用量为10~30 g,丸散剂用量为0.37~1.38 g,外用剂量为12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凉血除蒸泻热,治疗肺热咳嗽、低热、口腔溃疡时,汤剂常用剂量为10~20 g,丸散剂常用剂量为0.37~1.38 g,外用剂中常使用12 g;凉血敛阴,清热泻火治疗IgA肾病血尿、急性血崩、耳鸣时,汤剂常用剂量为15~30 g;滋阴清热治疗糖尿病、盗汗时,汤剂常用剂量为20~3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凉血除蒸,泻热配伍桑白皮、牡丹皮、知母等;凉血敛阴,清热泻火配伍黄连、黄柏、白芍等;滋阴清热配伍桑叶、天花粉、生地黄等.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地榆蒲黄汤治疗痔疮86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本方组成:地榆炒黑1g,蒲黄10g,白薇10g,桑白皮15g。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1剂。该方以地榆、蒲黄、白薇凉血、止血、化瘀、解毒敛  相似文献   

3.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蝉蜕具有以下临床应用特点:汤剂剂量范围为1.5~25 g,临床常用剂量3~10 g;丸、散剂用量范围为0.03~8.88 g.结合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如疏散风热、利咽用3~15 g;明目退翳常用6~10 g;散热透疹用1.5~15 g;发汗祛风,化痰通络,蝉蜕入汤剂常用6~15 g,入散剂常用1.5 g;解痉通络,常用10~25 g,散剂用量6.66~8.88 g;祛邪固本常用10~15 g,散风解表治疗时感高热急危症,入丸剂常用0.03~0.2 g.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蝉蜕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疏散风热、利咽时常配伍僵蚕、葶苈子等;明目退翳时常配伍丹参等;散热透疹常配伍荆芥等;发汗祛风,化痰通络常配伍川芎等;解痉通络常配伍全蝎;祛邪固本常配伍乌梅等;散风解表常配伍大黄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出莲子肉在临床应用中,汤剂剂量范围为9~30 g;常用剂量范围为10~30 g;散剂用量范围为0.53 g.养心安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时,常用12~15 g;补脾益肾、固精止带用于生殖系统疾病时,常用10~15 g;健脾益气、涩肠止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莲子肉入汤剂常用9~15 g,入散剂常用0.53 g;养心补虚、交通心肾治疗循环系统疾病时,常用10~30 g;补肾益精、健脾养胃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时,常用15~20 g;益肾固精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常用12~30 g.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莲子肉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养心安神常配伍酸枣仁、茯神等;补脾益肾、固精止带常配伍芡实等;健脾益气、涩肠止泻常配伍山药等;养心补虚、交通心肾常配伍黄芩等;补肾益精、健脾养胃常配伍扁豆等;益肾固精常配伍金樱子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马鞭草具有以下特点:用量多为5~50 g,常用剂量为15~3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为10~30 g;清热活血、化瘀利尿治疗甲状腺腺瘤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原发性胆汁瘀积性肝硬化等免疫系统疾病,为15~3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凉血,消肿止痛,常配伍车前草、黄芩、鱼腥草等;清热活血、化瘀利尿常配伍莪术、三棱、秦艽等.  相似文献   

6.
地榆为我国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味苦,微寒,主妇人乳痉痛,七伤,带下病,除恶肉,止汗,疗金疮".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效,常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出芒硝具有以下临床应用特点:汤剂剂量范围为:0.3~15 g,临床常用3~15 g冲服,古代最大入汤剂剂量为大陷胸汤1升(约154 g),外用贴敷或外洗可用3~250 g.结合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如清热泻火治疗失眠、精神分裂症、老年皮肤瘙痒症、斑秃、皮肤脱屑、痤疮、湿疹等皮肤病时,常用3~15 g冲服或10~100 g外洗;通腑泻热逐水治疗结胸证,仲景用量可达154 g,现代用于肝硬化腹水、乙型脑炎、脑出血、顽固便秘、急性胰腺炎、有机磷中毒、溃疡病穿孔等病时,则常用0.3~15 g冲服或3~250 g外用;软坚化石治疗胆石症、尿路结石等疾病时,芒硝可用3~15 g冲服;清热消肿治疗前列腺肥大、类风湿关节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芒硝用量为100 g(外用),或做成4 g·mL-1膏剂,或20~30 g含漱.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芒硝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清热泻火时常配伍栀子、黄连、桑叶、冰片、侧柏叶等;通腑泻热逐水时常配伍大黄、桃仁、瓜蒌、甘遂等;软坚化石,常配伍鸡内金、穿山甲、金钱草等;清热消肿,则常配伍生半夏、雷公藤、大黄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蛇床子具有以下特点:汤剂中蛇床子临床使用范围为9~15 g,常用剂量为12~15 g,外用剂量为1.242~50 g,丸、散剂用量范围为0.06~0.69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温补肾阳治疗男性不育、骨质疏松等男科及慢性疾病,用量多为9~15 g,丸、散剂中用量为0.06~0.69 g;燥湿止痒治疗带下病、特应性皮炎等妇科、皮肤疾病,用量多为10~15 g,外用1.242~50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温补肾阳常配伍菟丝子、女贞子;燥湿止痒常配伍地肤子、白鲜皮、苦参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古籍和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鸡内金除消食化积、固精缩尿、涩肠止泻、活血通经、化坚消石等常见功效外,还有软坚散结、降糖降脂、止血敛疮、抗肿瘤、解酒毒等特殊功用,其吞服剂量为1.5~6 g,入汤剂为6~30 g.用于治疗疳积、食积、泄泻、遗精、遗尿等,其剂量为6~10 g;治疗闭经剂量为9~30 g;治疗各类结石,其剂量为15~30 g;治疗消渴、肿瘤,其剂量为10 g;外用治疗喉痹、疮疡、扁平疣、斑秃等,其剂量为1.5~3 g.  相似文献   

10.
凉血地黄汤出自清代祁坤所著《外科大成》,主治“痔疮肿痛出血”。药用黄连、黄芩、升麻清热解毒;生地、地榆、槐角、荆芥凉血止血;赤芍,归尾活血;花粉清热生津;枳壳行气;甘草和中。全方共奏清热凉血之功。熏洗方(自拟方):红花15g、防风15g、川椒15g、五倍子15g、黄柏30g、银花30g、苦参30g、蝉衣10g。[方义]:红花祛瘀止痛;防风、蝉衣、川椒祛风解热止痛;五倍子收敛止血;黄柏、银花、苦参清热解毒燥湿。诸药合用祛瘀清热,除湿消肿,止痛止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