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B型利钠钛(BN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慢性心力衰竭(CHF)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COPD急性加重期、COPD稳定期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30例,测定其血清BNP含量,比较几组患者血清BNP水平的高低。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和COPD急性加重期组(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P〈0.01)。结论BNP可作为辅助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标,也对COPD急性加重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CRP)在西宁地区AECOPD的诊断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0例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和对照组治疗前CRP浓度、并于治疗后复查相关指标.结果: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hs-CRP参与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炎症过程,是反映AECOPD细菌感染和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vWF:Ag)、凝血因子Ⅰ即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Ⅲ,D-二聚体的含量、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内皮细胞活化产物vWF:AS、凝血因子Fbg、抗凝因子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的含量,同时进行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测定.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CRP、vWF:Ag、Fbg、D-二聚体水平较稳定期及对照组均明显升高,稳定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OPD患者血清CRP、vWF:Ag、Fbg及D-二聚体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呈负相关,而CRP与各个促凝指标呈正相关;AT-Ⅲ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的系统性炎症反应与内皮-促凝系统的激活有关,监测CRP、vWF:Ag、Fbg、D-二聚体表达对患者病情、疗效判断,预测预后及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这43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与65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SAP、UAP、AMI三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AMI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同AMI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4组患者hs—CRP水平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s—CRP不仅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而且与冠心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54例老年COPD急性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胸腺肽治疗组2组,胸腺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 1.6mg皮下注射.1次/d,疗程2周。观察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胸腺肽组CD3+、CD4+,CD4+/CD8+水平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5),CRP和PCT水平较常规组明显下降(P〈0.05),临床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胸腺肽d1能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联合胸腺肽仪1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黛力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焦虑抑郁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焦虑抑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对于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标准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量心理状况,将患者分为黛力新组及对照组,治疗2周后再检测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对比,黛力新组HAMA得分均有降(P〈0.01),COPD加重期各项疗效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显效率100%(P〈0.01)。结论:黛力新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在高原慢性肺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A组)、缓解期患者47例(B组),健康对照组40例(C组),分别测血清和诱导痰中IL-6、肺功能和血气。结果:A、B组血清和诱导痰中IL-6、PaCO2水平显著高于C组(P均〈0.01),FEV,%、FEV1/FVC、PaO2水平显著低于C组(P均〈0.01);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A、B组诱导痰中IL-6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清(P均〈0.01)。A、B组血清和诱导痰中IL-6与FEVl%、FEVl/FVC、PaO2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IL-6参与了高原慢性肺心病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无创通气呼吸机治疗,4h/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呼吸困难评分、6分钟步行实验、圣乔治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P〈0.05,两组差别显著,实验组好于对照组。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医院行无创通气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及与高血压前期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高血压前期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标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同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比较,高血压前期组FPG、FINS、IRI、CR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与IRI呈正相关,SBP、DBP与IRI、CRP成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RP含量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IR),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CRP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状态能预测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时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6例AECOPD患者血清α-HBDH及其动脉血气分析,并与59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34例健康者进行对照比较;研究血清α-HBDH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间的关系。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α-HBDH明显高于健康组和COPD稳定期组;血清α—HBDH与动脉血pH值和动脉血氧分压(PaO:)皆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4,P〈0.01;r=-0.401,P〈0.01;血清α—HBDH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显著正相关(r=0.422,P〈0.01)。结论:AECOPD时血清α-HBDH明显升高;血清α—HBDH升高可能与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G)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老年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和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ELISA法检测40例老年 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hs-CRP、α1-AG含量,并与30例正常老年人比较,分析3个指标与AECOPD的关系.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IL-6、hs-CRP、α1-AG均高于缓解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无论是加重期还是缓解期IL-6、hs-CRP、α1-AG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加重期及缓解期3个指标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IL-6、hs-CRP、α1-AG参与了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过程,3个指标对AECOPD早期诊断、治疗疗效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近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因COPD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FEV1、FVC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经1周的治疗,NIPPV组较非NIPPV组改善程度更大。NIPPV组住院时间更短。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促进AECOPD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同时能够缩短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40例AE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n=15)和灌洗组(Ⅱ组,n=25),II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于住院后第1-3 d进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灌洗治疗,两组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后第5、7 d行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并进行临床症状综合评价。结果:Ⅱ组及Ⅰ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Ⅱ组较Ⅰ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灌洗治疗AECOPD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不伴呼吸衰竭)的患者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无创呼吸机组(试验组)各24例。两组入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和平喘对症治疗。平喘治疗包括氨茶碱、雾化治疗等;试验组同时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试验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改善明显;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试验组血气分析PO2、PCO2和PH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两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试验组较对照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无创呼吸机可以看作做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气管插管患者细菌种类变化及预后情况回顾性分析,评估护理感染控制措施的临床落实力度对细菌种类变化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统计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通过回顾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插管时间、病原菌种类、插管前后体温等指标,评估临床护理感控措施实施规范化落实程度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12例患者,存活5例,死亡7例,存活组插管后病原菌种类明显小于死亡组(1.40±2.07 vs 3.57±2.30,P〈0.05),两组在气管插管时间、插管前后最高体温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临床护理气管插管患者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护理措施规范化的落实,才能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与加重,从而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期家庭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COPD稳定期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分为NIPPV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病情稳定期,治疗组给予长期家庭NIPPV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长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气指标中pH、PaCO2、PaO2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每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 NIPPV组患者在治疗后较对照组的pH、PaO2明显增高(P<0.05),PaCO2明显降低(P<0.05),每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期家庭NIPPV是治疗COPD稳定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含量,并根据梗死灶面积大小分组,分析各组与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CRP浓度为(11.2±2.38)mg/L,而对照组为(2.32±0.84)m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4.70±1.52)mg/L,中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9.21±2.23)mg/L,与小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17.46±3.68)mg/L,与小梗死灶组及中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吸入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6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给予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31例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出院时分别检测两组的肺功能指标( FEV1、FVC、FEV1/FVC)、血气分析(PO2、SaO2、PCO2)、6 min步行实验(6MWT),并记录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均有明显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在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6MWT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AECOPD疗效确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Hcy和ET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内皮素(E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7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8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 CRP水平,循环酶法测定Hcy,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患者hs-CRP、Hcy、ET水平明显升高(P〈0.01),其中AMI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和UAP患者(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由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s-CRP、ET的水平也随之升高(P〈0.01).结论 血清hs-CRP、Hcy、ET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