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患者行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术后早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旋前、旋后、屈曲、背伸)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总有效率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但术后早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骨科35例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例,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评价腕关节功能,统计并发症。结果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0.9±1.6)周,掌倾角(12.1±0.7)°,尺偏角(22.4±1.0)°,腕关节功能优良率85.71%,并发症发生率0%,综合预后良好。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复位良好,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和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背侧移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近期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背侧移位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5)和B组(n=55例),分别采用桡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和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放射学评价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B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术后放射学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背侧移位可有效改善腕关节功能,促进骨折远端关节面恢复,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优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普通钢板治疗的对照组(43例),与采取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观察组(4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愈合优良率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疗效。结果选择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恢复的优良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恢复的优良率为76.7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恢复情况,缩减患者的康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掌侧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 23-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收取我院50例AO 23-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9月—2017年6月,并将AO 23-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实施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AO 23-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 23-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月我院经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54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内固定治疗28例中C1型12例、C2型13例、C3型3例,外固定架固定26例中C1型10例、C2型14例、C3型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桡骨远端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恢复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内固定组患者桡骨远端掌倾角恢复优于外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疗效评价内固定组优良率89.3%,外固定组优良率76.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可获较好临床疗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疗效优于外固定架固定,可作为优先选择,临床应结合患者伤情,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5例,其中有22例女性,有13例男性,年龄为(54.60±4.9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的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中治疗优占20例,治疗良占12例,治疗可占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骨折愈合时间为(4.10±0.52)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与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属于AO分型C3型的5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周的改良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和改良Lidstrom。Radiographic评分和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治疗前两组患者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治疗后评估,观察组(88.5%)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08例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为对照组,108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为观察组,随访3个月,行影像学评分和腕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影像学评分高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影响因素有年龄、AO分型、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开始锻炼时间。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年龄、AO分型、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开始锻炼时间均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断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及术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20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85.0%恢复正常;对照组中22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54.5%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中22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81.8%恢复正常,13.6%月经量少;对照组中20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50.0%恢复正常,30.0%月经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发病率较高,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特发性癫痫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神经调控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癫痫患者采用神经调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随着对右美托咪定研究的逐渐深入,大量资料证实其对于于吸入麻醉药引起的神经损伤、创伤引起的神经损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文章从右美托咪定抑制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抑制氧化作用、抗神经炎症反应、作用于咪唑啉I受体等机制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大剂量组则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相比较小剂量组更好,P<0.05。对比不同剂量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400例,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200)和护理路径组(n=20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95.0%(190/200)、96.0%(192/20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2.5%(165/200)、61.5%(123/200)(P<0.05)。结论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较常规护理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本科室2017年6月-2018年1月间40例阴道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镜检及阴道炎五联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阴道炎病原体检测结果、白带清洁度检测结果状况。结果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念珠菌、白细胞、滴虫、混合感染、其他病原菌感染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加特纳菌检出率及致病菌总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升高(P<0.05),阴道炎患者实施五联检验对白带清洁度的检测结果与常规镜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药物研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需要对众多“药物成果”的价值进行多维度客观评价。从创新的概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在科学性和实用性兼顾的原则下,构建适合现代药物研发成果的 “四等级技术创新度”标准化评价体系,这对信息使用者了解药物成果的潜在价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为TPN药物的规范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各科室2015年6~12月TPN处方8722张,统计分析各处方的组成成分。结果 8722张TPN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73张(1.98%),存在糖脂比不合理(23.12%)、热氮比不合理(24.28%)、电解质用量不合理(32.95%)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不合理(19.65%)等问题。结论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建立个体化TPN处方审核系统,以进一步规范TPN处方配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牙隐裂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牙隐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2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对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随访发现,69例患者成功治愈,治疗成功率为95.83%;另外3例患者治疗无效。采用釉质黏合剂进行封闭后,1例患者治疗失败,同时在治疗后出现了牙髓病症。对该患者实施全冠永久性修复和根管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20例患者接受充填治疗,18例治疗成功,2例治疗失败,包括1例牙根折断被拔除和1例出现冠折或者牙髓症状,给予患者实施全冠永久性修复和有效的根管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牙隐裂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保护牙体正常组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PICC标准护理,对两组患者自护能力与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标准护理可提高置管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