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早期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尿UAER,依据UAER将患者分为A组(UAER<20μg/min,42例),B组(UAER20~200μg/min,30例),同时用超声波多普勒血流计检测踝肱比值(ABI),进行组间比较,对两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ABI与尿UAER、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负相关。结论ABI可作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下肢血管病变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咪哒普利联合应用时,对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入选对象来自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住院和门诊的高血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180例,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协会(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和1996年WHO糖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BUA)、尿微量白蛋白(UAER)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以本院2013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大血管病变53例,计为并发症组,无大血管病变47例,计为常规组,同时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50例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糖、血压、血脂、BUA及UAER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并发症组、常规组患者收缩压、FPG、HbAlc、TC、TG、LDL-C水平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并发症组HbAlc、LDL-C水平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BUA[(362.5±112.0)vs(284.7±68.5)vs(180.4±103.0)]umol/L、UAER[(180.3±22.9)vs(68.2±12.2)vs(21.0±8.4)]mg/24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表现出高血BUA、高UAER特点,可将血BUA、UAER水平作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风险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胱抑素C(CysC)、血β2微球蛋白(β2MG)、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探讨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特点。方法 200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病程<5年组、5~10年组及>10年组,以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受试对象CysC、β2MG、UAER、Scr、BUN等肾脏代谢指标;检查受试对象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C-P)、空腹胰岛素(Insulin)、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糖代谢指标,并计算HOMA-IR。统计分析各组检测指标差异。结果糖尿病各组随着病程延长,CysC、β2MG逐渐升高,各组差异有显著性;病程5~10年组及>10年组UAE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病程<5年组;Scr、BUN、HbA1c在病程>10年组显著升高;C-P在病程>10年组显著下降;糖尿病各组FPG、FINS、HOMA-IR无显著性差异;血Cysc、β2MG与UAER呈直线相关。结论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肾损伤,血清CysC、β2MG随病程延长逐渐升高,能更早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清抵抗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90例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留取24h尿液采用散色比浊法测定尿蛋白,并计算UAER。其中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30例,2型糖尿病UAER正常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结果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UAER正常组(P〈0.05);且2型糖尿病UAER正常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抵抗素与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及其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可能与抵抗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并发糖尿病肾病(DKD)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衡阳市某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308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分组,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30~300 mg/24 h纳入DKD组,UAER<30 mg/2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iR-130 b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1组(UAER<30mg/24h)、观察2组(UAER30~300mg/24h)和观察3组(UAER>300mg/24h)各20例,同期再选择2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结果:观察1、2、3组血清miR-130b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1、2、3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血尿素氮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miR-130b水平的下降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伤具有密切相关联系,可将其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廖晓现  成力  朱洪斌 《安徽医药》2018,22(10):1962-1964
目的 研究血糖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按照随访中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划分为血糖达标组(HbA1c<7.0%)与血糖未达标组(HbA1c≥7.0%),对比两组患者联合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分析无联合主要心血管事件患者的生存率。 结果 与血糖达标组相比,血糖未达标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心力衰竭程度越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P<0.05),联合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高(3.77%比18.92%,P=0.018);两组患者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左室射血分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1,P=0.117)。 结论 将HbA1c控制在7.0%以下,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9.
白洁 《医药论坛杂志》2016,(4):33-35,38
目的 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及DR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2年3月—2014年12月郑州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T2DM中45例T2DM合并DR患者设为研究Ⅰ组,其余55例非DR的T2DM患者设为研究Ⅱ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8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成像(MDCTA)检查,另外检测血压、血糖、体重指数(BMI)、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清蛋白(Alb)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研究Ⅰ、Ⅱ组CAS与Alb发生率分别为80.00%与55.56%、34.55%与25.45%均高于对照组3.53%与0.00%(P<0.01),其中Ⅰ组CAS与Alb发生率最高(P<0.01);研究Ⅰ、Ⅱ组SBP、FPG、Hb Alc、BMI与UA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 GF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Ⅰ组SBP、BMI与UAER水平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T2DM患者DR是引发CAS的独立性重要因素,SBP、BMI与UAER是DR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等生化指标在糖尿病肾病各期诊断中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3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住院治疗的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采用1999年WHO标准,本实验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2例,少量白蛋白尿组3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6例,同期选取4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CysC、UAE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CysC和UAER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ysC和UAER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升高均较为灵敏,CysC测定方法简单且结果受年龄、饮食等因素干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沙坦(losartan,科素亚)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UA)、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部对象均给予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但不使用血管活性药及利尿剂;观察组加予氮沙坦50mg,1次/d,与对照组比较8周前后UA、UAE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UA、UAER明显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氮沙坦)有益于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排泄,降低血尿酸,对DN有延缓进展甚至逆转DN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GF-β 1,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和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ELASA法测定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8例健康者的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血清TGF-β 1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UAER正常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进一步根据UAER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肾病组.结果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清TGF-β 1,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各组的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随UAER增高依次增加(P<0.01);糖尿病各组间血清TGF-β 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TGF-β 1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TGF-β 1与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血清Ⅳ型胶原可以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指标,血清Ⅳ型胶原还是反映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1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另选20例健康成人做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基本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检测指标。结果(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数检测数据对比,治疗组患者更接近正常健康成人水平,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小巧  赵秋红  刘云  孙娟 《安徽医药》2016,20(6):1145-114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BUA)、尿微量白蛋白(UAER)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以该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大血管病变53例,计为观察组,无大血管病变47例,计为常规组,另选择同期50例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UA及UAER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常规组患者收缩压、FPG、HbAlC、TC、TG、LDL-C水平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HbA1C、LDL-C水平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BUA[(362.5±112.0)vs(284.7±68.5)vs(180.4±103.0)]μmol·L-1、UAER[(180.3±22.9)vs(68.2±12.2)vs(21.0±8.4)]mg/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表现出高血BUA、高UAER特点,可将血BUA、UAER水平作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风险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1组、对照1组,研究2组和对照2组,对比分析四组患者的病程、BUA、FBG、TG、TC、LDL、HDL、UAER、颈动脉IMT变化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所测得的BUA、UAER进行比较,其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发生病变具有相关性,而BUA、UREA水平变化是其主要测得指标,如异常需马上治疗,防止患者出现颈动脉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16.
王奕  孟祥英  高清歌  肖倩  周勇 《天津医药》2012,40(12):1197-1199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对131例HbA1c<7.0%的T2DM患者分为高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组和正常UAER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对2组的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波动系数(BGFC)、低血糖(<3.9mmol/L)时间比、高血糖(>7.8mmol/L)时间比进行比较,分析MAU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UAER组糖尿病病程、血尿酸(UA)、空腹C肽、BGFC及高血糖时间比与正常UAER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UAER与糖尿病病程、UA、血糖波动系数呈正相关,与空腹C肽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C肽降低、UA升高、血糖波动系数升高为患者UAE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糖波动是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UAER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根据患者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水平(BUN)等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和CysC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Scr和BUN水平与UAE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Hcy和CysC水平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作用。方法: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及自身对照开放研究,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口服糖脉康颗粒5g,tid,对照组30例口服安慰剂1袋,ti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3,6个月UAE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糖脉康可明显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3个月和6个月的UAER(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糖脉康可降低2型糖病患者的UAE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UAER。依据UAER高低将所有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NA组)6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15例,明显白蛋白尿组(OA组)15例。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声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计算硬化斑块指数(PI)。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异常及硬化斑块发生与UAER的关系,并比较3组临床资料。结果OA组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UAER水平与IMT、PI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3和r=0.303,P均〈0.01)。结论UAER升高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应进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蔚 《临床医药实践》2008,17(7):512-5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测定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高UAER组(42例)和低UAER组(160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细胞功能指数(HOMA-B)。结果:两组年龄、病程、BMI、WHR及血压、HBAlc、HOMA-B差异无显著性,高UAER组FBG、FINS、HOMA-IR显著高于低UAER组,且UAER与FBG、FINS、HOMA-IR成显著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引起UAER升高的重要原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可能会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