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均上升,后凸Cobb角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术后VAS评分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内固定效果,其中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从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选取160例符合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以手术方式的差异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实验组)两组病例数一致均为80例。常规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较常规组更优,同时术后VAS评分对比,研究组均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相对比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创伤小,疼痛少,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9月采用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治疗(17例)的患者为观察组;传统切开手术(1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影像学结果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没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可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等优点,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椎固定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10.21±1.05)d、术后引流量(280.15±40.25)ml以及VAS评分(2.01±0.25)分、总有效率95.35%,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4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开始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小切口减压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伴有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施行开放手术,研究组开展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术中肌肉剥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伤口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两组均接受为期9个月的随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肌肉剥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伤口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恢复情况良好,无瘫痪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不完全瘫痪患者的神经功能至少获得1级以上恢复。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小切口减压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胸腰椎骨折,在神经减压及骨折复位内固定的同时减少了创伤,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伴有神经功能损害胸腰椎骨折最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术后1 d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参考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以及矢状面指数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72例患者,其中3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等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过程中具有疼痛小、恢复快和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普通微创手术组与手法复位微创手术组,各15例。普通微创手术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微创手术组采用手法复位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腰痛VAS评分、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结果与普通微创手术组比较,手法复位微创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腰痛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Cobb角值、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微创手术组能够达到与普通微创手术组相同的疗效,都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较快等优点,但手法复位微创手术组在矫正椎体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方面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断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及术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20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85.0%恢复正常;对照组中22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54.5%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中22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81.8%恢复正常,13.6%月经量少;对照组中20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50.0%恢复正常,30.0%月经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发病率较高,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特发性癫痫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神经调控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癫痫患者采用神经调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随着对右美托咪定研究的逐渐深入,大量资料证实其对于于吸入麻醉药引起的神经损伤、创伤引起的神经损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文章从右美托咪定抑制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抑制氧化作用、抗神经炎症反应、作用于咪唑啉I受体等机制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大剂量组则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相比较小剂量组更好,P<0.05。对比不同剂量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400例,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200)和护理路径组(n=20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95.0%(190/200)、96.0%(192/20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2.5%(165/200)、61.5%(123/200)(P<0.05)。结论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较常规护理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本科室2017年6月-2018年1月间40例阴道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镜检及阴道炎五联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阴道炎病原体检测结果、白带清洁度检测结果状况。结果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念珠菌、白细胞、滴虫、混合感染、其他病原菌感染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加特纳菌检出率及致病菌总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升高(P<0.05),阴道炎患者实施五联检验对白带清洁度的检测结果与常规镜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药物研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需要对众多“药物成果”的价值进行多维度客观评价。从创新的概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在科学性和实用性兼顾的原则下,构建适合现代药物研发成果的 “四等级技术创新度”标准化评价体系,这对信息使用者了解药物成果的潜在价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为TPN药物的规范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各科室2015年6~12月TPN处方8722张,统计分析各处方的组成成分。结果 8722张TPN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73张(1.98%),存在糖脂比不合理(23.12%)、热氮比不合理(24.28%)、电解质用量不合理(32.95%)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不合理(19.65%)等问题。结论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建立个体化TPN处方审核系统,以进一步规范TPN处方配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牙隐裂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牙隐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2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对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随访发现,69例患者成功治愈,治疗成功率为95.83%;另外3例患者治疗无效。采用釉质黏合剂进行封闭后,1例患者治疗失败,同时在治疗后出现了牙髓病症。对该患者实施全冠永久性修复和根管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20例患者接受充填治疗,18例治疗成功,2例治疗失败,包括1例牙根折断被拔除和1例出现冠折或者牙髓症状,给予患者实施全冠永久性修复和有效的根管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牙隐裂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保护牙体正常组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PICC标准护理,对两组患者自护能力与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标准护理可提高置管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