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86例, 依据术式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37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炎性指标和性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 2/49)低于对照组(21.6%, 8/37), P<0.05。术前, 两组C反应蛋白、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两组C反应蛋白、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高于术前, 研究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LH、FSH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效果更佳, 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轻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97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和开腹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和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于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120例需行子宫切除术的良性子宫疾病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60例腹腔镜组和60例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各种性激素水平。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开腹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较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和开腹子宫切除术均可影响卵巢功能,相比之下,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优于开腹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内分泌带来的影响。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探讨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子宫切除组以及肌瘤剔除组,子宫切除组的23例患者采取子宫切除手术方式,子宫肌瘤剔除组23例患者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内分泌情况进行比较,记录其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3项激素水平。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子宫切除组患者的FSH、LH水平提升,E2水平降低;肌瘤剔除组患者的三项激素水平无变化。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给患者术后内分泌功能带来的影响比较小,因此比较推介使用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侧入与直入分离法对膀胱子宫陷凹封闭的影响。方法:选定2020年1月—2022年1月麻城市中医医院妇产科住院的6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膀胱子宫陷凹封闭患者。根据随机法将其分为侧入法组及直入法组,各30例。侧入法组给予侧入分离法,直入法组给予直入分离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12 h、术后12 h卵巢储备功能、炎症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侧入法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直入法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直入法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直入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12 h、术后12 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h E2与术前1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h FSH、LH均高于术前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入法组术后12 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直入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电凝阻断法与止血带阻断法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对患者卵巢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行LM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电凝组和止血带组,每组各6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LM进行治疗,其中电凝组采用子宫动脉双极电凝进行阻断,止血带组采用止血带阻断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卵巢功能和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电凝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止血带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电凝组患者术后3个月雌二醇(estradiol,E_2)明显降低(P<0.05),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明显升高(P<0.05),术后6个月E_2和FSH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0.05),止血带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E_2和FSH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均P>0.05);电凝组患者术后3个月E_2显著低于止血带组(P<0.05),FSH显著高于止血带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量表性欲望、主观性唤起、阴道润滑性、性生活满意度、性高潮、性交痛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但两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子宫动脉电凝阻断法与止血带阻断法辅助LM治疗子宫肌瘤均具有良好效果,对患者卵巢功能无明显损害且有利于促进性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全自动化学免疫发光仪检查子宫肌瘤患者切除子宫前后的性激素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而行切除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在行手术前后利用全自动化学免疫发光仪检查体内性激素水平,对比分析结果。结果术后患者的外周血促卵泡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比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雌二醇(E2)较术前降低,而睾酮(T)水平值术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性子宫切除后对患者体内的一些激素会造成影响,因此在术后应在一定时间内给予患者激素治疗,维持体内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醋酸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巨大子宫肌瘤中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32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6例患者实施醋酸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纳入观察组,66例实施单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引流量、盆腔引流时间),观察组患者药物预处理前后血清激素[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引流量、盆腔引流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应用醋酸亮丙瑞林3个月后血清FSH、LH、E2水平均低于用药前(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巨大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醋酸亮丙瑞林可降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东山县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记录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测定卵巢体积、窦卵泡数目及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随访比较两组间术后1年的妊娠率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晚于观察组,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卵巢体积、窦卵泡数目及血FSH、LH、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年妊娠率为78.38%,与观察组的81.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13.51%,高于观察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有利于减轻子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所用米非司酮剂量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服用高剂量米非司酮(25 mg/d),B组患者服用低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所选患者均于月经开始第3天服用药物,12周作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孕酮(P)、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及血清卵泡雌激素(FSH)水平。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显著缩小,且A组的缩小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E2、LH及FSH等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妇科肌瘤的疗效显著,值得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