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目前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高血压2.45亿、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1 10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推测今后10年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多,因此我国心血管病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2.
过去30余年心血管病防治取得巨大进展,但心力衰竭、房颤及终末期肾病仍不断增多,有专家预测21世纪它们将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近20年ACEI与β阻滞剂应用初步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而抗醛固酮(Ald)药物的潜在效益,直到1998年RALES研究的发布才开始受到关注,但迄今仍只是心血管病防治领域里一颗遥远的,并不耀眼的新星。1历史回眸抗Ald药物研发历史有两个特点[1]:1)大多数降压或心血管药物在第1个药物问世后,常在比较短的间隔后即出现其他同类药物,如普萘洛尔丙稀心安,1964-1967年;卡托普利伊拉普利,1980-1984年;氯沙坦缬沙坦,1994-…  相似文献   

3.
本期荐读     
<正>《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目前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高血压2.45亿、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1 10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推测今后10年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多,因此我国心血管病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本期"前沿进展"栏  相似文献   

4.
<正>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在过去30年中,尽管心力衰竭的诊治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心力衰竭死亡率仍很高。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指出,我国目前有心力衰竭患者约420万人;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心力衰竭患者会大幅度增加。因此,摆在中国医务工作者面前的心力衰竭防治工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如美国哈佛大学Braunwald教授所说: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攻克的最后战场。  相似文献   

5.
<正>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很高,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最终要经历的阶段,其致残、致死的危害性极大.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非常重视对它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仍很高,目前仍然困扰着众多的患者,并给病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张予彬教授多年来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甚为关注,早在1980年及1986年就主编过《心力衰竭》专著,填补了国内空白.1991年他与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美籍华人郑宗锷教授共同主编了《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一版,受到国内外专家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又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1 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45亿;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特别是农村近几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2004年至今,年均增速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1 100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特别是农村,近几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2004年至今,其年均增速远高于GDP增速。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死亡率甚至与恶性肿瘤相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作为心力衰竭的常见类型之一,是目前心血管病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使得其防治仍缺乏有效策略。根据HFpEF的现代病理生理学改变,结合临床实践和循证医学进展,从传统中医气血理论分析HFpEF的发病机制,可望为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HFpEF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心力衰竭作为多种心血管病严重的终末阶段,可导致呼吸困难、体液潴留和活动受限,被称作"心血管病最后的战场"。尽管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升高,5年死亡率仍高达50%,引起学界广泛关注[1-2]。近年来,利用非药物性自主神经干预方式实现自主神经再平衡的新思路已从基础研究迈向临床试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初步肯定,可作为新的治疗策略对现有手段提出改进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又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1 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 530万,高血压2.45亿。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为此,为降低日益加重的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我们一方面仍强调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质量,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必须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控制行为危险因素,如避免不健康饮食,规律身体活动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心血管病(CVD)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看,中国CVD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CVD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1 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CVD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近几年来农村CVD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2004年至今,心脑血管病住院费用年均增速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中国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CVD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30年中对心血管病的流行学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的病因方面的寻找研究,而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流行病学的研究资料很少,但这些资料已部份地阐明CHF的自然病程,并有利于CHF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心血管病的死亡仍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农村45.01%,城市42.61%。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仍居高不下,导致心血管病发病人数的增加,今后10年心血管病的患病人数还将快速增长。总体分析,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据推算,当前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包括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心血管病死亡率高居首位,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而农村,近几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心脑血管病住院  相似文献   

14.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防治措施的实施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观,冠状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有所下降,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却逐年上升。据统计,25~75岁成人心力衰竭患病率可能在2%-6%,其中症状性心力衰竭约占一半。充血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和脑卒中(脑梗塞、脑出血)已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高血压最多见,又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防治心血管病要从控制高血压入手。北京市在全国属心血管病高发区,1991年普查北京市...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及诊治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力衰竭(心衰)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近20年心衰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防治措施不断改进,心衰的预后有所改善,但发病率和患病率仍很高.本文对近20年心衰的流行病学状况以及新的诊治措施的应用情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高,并且女性心血管病的病死率较高.雌激素缺乏和心血管病有必然的联系,激素替代治疗(HT)理论上讲是给绝经后妇女补充外源性雌激素,提高循环血液的雌激素浓度,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病.但2001年-2002年WHI和HERS实验的提前公布,HT的应用热情就开始下降.现将HT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尽管目前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不明,但研究发现一些非编码的微小RNA(miRNA)通过与其靶基因mRNA部分互补结合来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参与了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异常表达的miRNA如何参与炎症反应至今仍是研究热点.该文介绍了与心血管疾病炎症反应相关的一些miRNA.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针对慢性心力衰竭(CHF)防治手段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进展速度引人注目.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1]、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2],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和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3]分别颁布了关于慢性心力衰竭处理指南,治疗原则虽然达成了共识,但临床面临的选择较为复杂,以怎样的顺序、何时选择某种药物、怎样正确联合治疗,都是临床面临的具体问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加卡维地洛治疗CHF国内报道较少,本文主要探讨雷米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CHF时,卡维地洛的靶剂量及患者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对于预防心力衰竭却很少有报导,我院从1992年以来有意用小剂量巯甲丙甫酸预防心血管病心力衰竭(药品由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