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55例(冠心病组),冠心病患者再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另选择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血清尿酸(UA)及间接胆红素(IB)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TB、DB和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血清TB、DB和IB水平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但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减低和UA水平升高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和胆红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60例ACS患者(ACS组),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6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尿酸和胆红素的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和对照组(P<0.001),总胆红素ACS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其余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SAP组(P<0.01)和对照组(P<0.001),ACS组直接胆红素显著高于SAP组(P<0.01)和对照组(P<0.001).结论尿酸和胆红素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胆红素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直接胆红素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升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预后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疑为CHD而入住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其分为CHD组(160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血清sdLDL-C水平情况,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与血清sdLDL-C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CHD组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sd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灌装动脉重度狭窄组及中度狭窄组sdLDL-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d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和sdLDL-C水平均是影响C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sdLDL-C水平升高是CH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sdLDL-C可能成为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52例体检者,对入组者直接胆红素和尿酸水平进行测定,另对冠心病患者予以冠脉造影,进行健康对照组和冠心病患者、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直接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的对比。结果冠心病患者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0-20分和得分在21分以上(含21分)患者直接胆红素和尿酸水平有差异(P<0.05)。结论检测直接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和提高冠心病诊断价值,也可用于冠脉狭窄程度的评估,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以同期入院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胆红素、尿酸、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尿酸、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胆红素、尿酸、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水平能提高冠心病诊断水平,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清尿酸 胆红素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CHD发生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12例CHD患者为冠心病组,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空腹抽血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UA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血浆Fib浓度,应用公式计算出间接胆红素(IBIL)浓度,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UA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IBIL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BIL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UA、BIL及Fib与CHD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检测应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的有效性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诊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尿酸、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血清直接、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狭窄程度计0~12分、12~20分、20~40分、40分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逐渐加重,血清胆红素呈明显递减趋势,尿酸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亚组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尿酸、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急性Q波心肌梗死(NQMI)、急性Q波心肌梗死(QMI)组尿酸及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SAP、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MI组、NQMI组胆红素、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鉴别均有重要意义,对疾病治疗时机的选择及方案制订均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623例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302例)和对照组(321例),测定2组空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冠状动脉累及支数的增加,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OR=0.649,95%CI=0.358~0.831,P=0.009)。结论低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对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68例CHD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68例疑似但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MCE检查以及血清γ-GT、FGF21、IGF-I水平检测。以CAG检查结果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以及CHD患者中不同狭窄程度下MCE定量参数以及血清γ-GT、FGF21、IGF-I水平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CE、血清γ-GT、FGF21、IGF-I单独及联合诊断CHD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CHD患者研究组MCE定量参数(A值、β值及MBF值)、血清FGF21、IGF-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γ-G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D患者重度狭窄组的MCE定量参数(A值、β值及MBF值)、血清FGF21、IGF-I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值显著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而重度狭窄组的血清γ-GT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与MCE、血清γ-GT、FGF21、IGF-I单独诊断相比较,MCE结合血清γ-GT、FGF21、IGF-I联合诊断CHD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AUC(0.918)、敏感度(93.48%)和特异度(89.72%)最高(P<0.05)。结论:MCE联合血清γ-GT、FGF21、IGF-I水平有助于提高对CHD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效能,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客观真实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尿酸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测定158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实验组)及132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尿酸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尿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的变化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及病情变化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 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与 4 5例对照者的血清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间接胆红素 (IBIL)浓度以及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 C)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TBIL、IBIL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DBIL浓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TBIL、DBIL分别与TG、VLDL C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血清胆红素浓度的降低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血清胆红素与血脂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胱抑素C(Cys C)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和52例体检健康者,比较各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结果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AMI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高于SAP组及UAP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高于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P<0.05)。重度狭窄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r=0.531、0.598、0.485,均P<0.05)。结论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有利于冠心病临床分型的鉴别,且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28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194例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程度〈50%的86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组,随病变分支的增多,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与血尿酸随之升高(P〈0.05或0.01)。结论颈动脉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传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3):1993-1994,199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3例CHD患者(单支病变28例、多支病变45例)及6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TB、UA、CRP检测,然后进行CHD组与对照组、CHD组内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的TB、UA、CRP结果比对及分析研究。结果CHD组与对照组比较:TB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及CRP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内的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TB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清TB可能是CHD的危险因素之一,高UA、高CRP可能是导致CHD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重视冠心患者TB、UA、CRP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60例,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总胆红素,用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浓度并做结果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增高(P〈0.01)。结论血清总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率呈负相关;血清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6年2月至2010年3月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389例(病例组);对照组431例,为同期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阴性排除冠心病者。对所有纳入对象测定禁食12h后静脉血尿酸值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并结合造影情况,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尿酸水平(334.35±70.9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311.41±73.8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亚组之间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F=1.842,P=0.1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及总胆固醇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尿酸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3,95%CI0.999~1.005;P=0.185)。结论本研究人群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但与冠心病发生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独立相关性,血尿酸可能不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是其伴随标志。  相似文献   

18.
血清尿酸、胆红素和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与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CHD)发生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并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12例冠心病(CHD)患者为冠心病组,正常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空腹抽血检测两组的血清UA与TBIL、DBIL及血浆Fib浓度,应用公式计算出IBIL浓度,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UA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Fib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BIL、IBIL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DBIL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尿酸(UA)与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同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