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亚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16-117,1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总有效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各22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治疗。治疗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配合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治疗1个疗程(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定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22例患者痊愈3例,好转18例,病情未见明显变化1例,无一例恶化,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22例痊愈1例,好转17例,病情未见明显变化4例,无一例恶化,总有效率81.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7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行康复训练。比较2组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Barthel(BI)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康复组治疗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减少脑卒中患者残疾率、恢复瘫痪肢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发生,研究其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行忽略评定,合并USN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另选50例无USN的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还进行纠正USN的治疗。治疗前后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及运动功能评定(FIM)。结果康复治疗后三组BI,FIM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BI及F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USN影响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进行相应的纠正USN治疗可提高USN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对9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康复护理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神经功能(ESS)、巴氏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ESS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但康复护理组ESS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康复护理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对防止急性脑血管病的继发性障碍,避免患肢关节挛缩,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评价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护理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58例病例资料,根据是否进行治疗后的康复训练分为两组:只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后针对性进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观察组25例,治疗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疗效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显效者14例,进步者9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者6例,进步者10例,总有效率69.6%,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后,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及针对性的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评价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护理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58例病例资料,根据是否进行治疗后的康复训练分为两组:只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后针对性进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观察组25例,治疗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疗效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显效者14例,进步者9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者6例,进步者10例,总有效率69.6%,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后,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及针对性的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评价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在本院进行护理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58例病例资料,根据是否进行治疗后的康复训练分为两组:只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后针对性进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观察组25例,治疗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疗效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显效者14例,进步者9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者6例,进步者10例,总有效率69.6%,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后,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及针对性的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康复病区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镜像疗法。比较2组训练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训练后2周、4周、6周观察组FMA-U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2周、4周、6周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镜像疗法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还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严丽  连妙芬  贾震雷 《海峡药学》2013,25(5):117-119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轻中型脑梗死患者记忆与智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接收的100例轻中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营养神经、活血化瘀及临床相应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胶囊进行治疗,共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及记忆与智能障碍恢复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BI评分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S评分的下降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I评分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30天患者的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对轻型脑梗死患者的记忆以及智能障碍恢复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付钦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04-2805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加用黛力新)和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5.8±1.6)分,较治疗前(20.5±4.2)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14.1±2.3)分与治疗前(19.4±3.6)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抑郁有明显的效果,且可促进脑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东光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 FMA)、Barthel指数( B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与常规治疗相比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1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负重组68例和对照组50例,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负重组同时接受早期关节负重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负重组FMA评分A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早期关节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改善较单纯康复治疗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邱雁飞 《安徽医药》2014,18(2):391-392
目的观察序贯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压、营养神经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即序贯化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BI指数(ADL评分)进行评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变化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并对两组患者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指数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指数明显升高,与相应组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及BI指数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及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SAS及SDS均较相应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在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序贯化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轻不良心理,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NJ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70例稳定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NJF训练。对所有患者分别在入组时、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ADL。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MAS、FMA和BI的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与其前一次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的FMA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的M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NJF技术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疼痛和痉挛,显著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脑梗死偏瘫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脑梗死的急性期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待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观察组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照组没有实施综合性康复训练。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自理生活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纳入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脑出血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脑出血偏瘫患者满意度(指标包括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护理技巧、护理水平、满意度总评分)、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包括睡眠评分、精神评分、体力评分、食欲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指标包括肩手综合征、肢体痉挛、足下垂内翻)。结果 观察组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护理技巧、护理水平、满意度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前睡眠评分、精神评分、体力评分、食欲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脑出血偏瘫患者以上评分均显著改善(P <0.05),且观察组脑出血偏瘫患者睡眠评分、精神评分、体力评分、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措施。比较2组的HAMD评分、NIHS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肌力、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后,治疗组的HAMD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FM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肌力有效率高达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3%(P<0.05);而治疗组的治疗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后,可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姜纪敏  楼敏芳 《海峡药学》2012,24(6):139-141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结合早期康复、神经内科综合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衢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患者,治疗组(常规内科治疗+早期康复+益气通络汤)与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各60例,对两组患者运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0d后两组FMA评分、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个月后FMA评分、BI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络汤结合早期康复、神经内科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肢体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肢体训练+电针疗法)和对照组(肢体训练)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BI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采用肢体训练+电针疗法能促进脑功能更快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