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抽取6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为常规组(30例)与护理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两组患儿各项指标(体温恢复时间、惊厥症状改善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吞咽障碍恢复时间、肢体障碍恢复时间)改善情况。结果护理组各项指标值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治疗和综合的护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全面治疗和综合护理后,35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被放弃,1例患者死亡,好转5例。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和护理中,应该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全面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分析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方法,并且总结康复护理的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9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治疗方法都是在急性期采用对症处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实验组是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之上实行康复护理。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患儿在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恢复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儿;治疗后一年可以发现,实验组患儿的伤残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康复护理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共88例,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88例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后,患儿的康复率达到96.6%。结论有效的科学的护理方法对于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康复率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33例,对患儿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33例患儿29例治愈,3例好转,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亚低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降温效果好,安全无不良反应,能促进脑细胞恢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5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6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6例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经过4个月的护理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身体发热、呕吐、头晕、意识障碍以及惊厥的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个月的护理,观察组康复疗效总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可以及时缓解小儿临床症状,提高对患儿的康复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56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方法:选取某院2011年5月~2014年11月儿童神经康复科收治56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结果:实验组的患儿临床方面的症状和体征等恢复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1年左右的治疗,实验组的患儿伤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能够确保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治愈率,并可降低其后遗症发生,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病毒性脑炎患儿76例,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实施治疗。同时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发热患儿护理、精神异常患儿护理、呕吐护理、意识障碍患儿护理、瘫痪患儿护理等。结果本组76例患儿经过治疗2~4周后,痊愈63例,好转11例,1例患儿放弃治疗,1例患儿死亡。结论有效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抬高患儿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所收治的1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用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6.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显著和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共4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45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粤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103-104
目的了解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症状及临床治疗方法,探讨更昔洛韦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经验。方法将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使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等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使用更昔洛韦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心得。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79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照抽签法将患儿分为组1(39例)和组2(40例)。组1行常规护理;组2采用细致化全面护理。比较:(1)护理有效率;(2)肢体功能、惊厥、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1)组2患儿护理有效率显著比组1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2肢体功能、惊厥、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比组1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缩短康复时间,对患儿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我院儿科运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及分析。方法 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儿科2017年5月~2019年5月接收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对科室医护人员按照要求培训,确定医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患儿接受医护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受试者在接受相应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热、呕吐、惊厥、意识清醒)的改善时间、住院天数、治疗效果(语言交流能力、情感沟通能力、肢体功能、依赖性)差异,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给予医护一体化管理,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和就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康复护理,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FM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行康复护理可改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两组均实施体温控制、降低颅内压和镇静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组除给予更昔洛韦外给予热毒宁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发热、抽搐、头晕、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作用迅速,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赵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4,(31):213-214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17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8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在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72.09%,治疗的时间较短,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很高。结论在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中,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刘霞 《中国处方药》2014,(6):136-137
目的总结重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48例重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患儿均进行了科学的护理,总结护理措施及体会。结果48例患者中,彻底治愈37例,明显好转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提高重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愈率,降低这种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为这些患儿后期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兴义市地处黔、滇、桂三省结合部,是汉族、布依族、苗族、回族、彝族、水族、壮族集中居住地,气候炎热,蚊虫较多,是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高发区,该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儿童的健康状况,威胁其生命安全。我们对近3年来收治的85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转归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8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8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手段。方法对8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在急性期采用对症处理,配合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在恢复期采用康复心理护理及肢体训练、语言训练、运动训练、针灸、按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结果8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病炎,除有1例单个肢体瘫痪、1例癫痫、1例智力发育稍迟缓外,其余全部治愈。结论康复护理的质量与患儿的治疗成功率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解痉、脱水、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心率、血压及意识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57.14%;治疗组治愈率77.1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作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