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耿蕊  张丽丽  周晓梅 《全科护理》2022,20(7):968-971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养护平台的应用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居家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2021年8月16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构建"互联网+"医养护平台并应用,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居家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医养护平台的应用与传统护理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能更有效提高居家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稳定其血糖水平,增强其遵医行为及康复积极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和跨理论模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和BM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的护理模式,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嘱用药、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血糖监测、异常血糖应对能力和足部护理、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 h血糖水平(2h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和BMI。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PG,2hPG,HbA1c和B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和跨理论模型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和BMI。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接收的86例糖尿病患者收入本研究中,以双模拟法为基准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43例,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对两组血糖水平和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在FPG及HbAlc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95.35%)比对照组(79.07%)高,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规范用药、饮食控制、坚持运动锻炼和自我血糖监测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结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除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外,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化代谢病中心(MMC)对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邳州市人民医院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MMC对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指标改善情况及用药依从率。结果通过MMC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用药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MC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同时改善血糖指标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不良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切实增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缓解不良情绪,提升睡眠及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居家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1日收治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数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新型居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体质量指数及血脂水平。结果:护理后,两组血糖、体质量指数及血脂变化均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新型居家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调节机体血脂水平,改善患者日常饮食行为,增强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社区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96例,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对比分析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合理饮食、遵医服药、合理运动、血糖按时监测方面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更趋于正常(P<0.05);周围动脉病变、糖尿病足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护理服务剧本教育联合抗阻力控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服务剧本教育联合抗阻力控糖,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剧本教育联合抗阻力控糖,能规范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案例反思联合模拟体验教育对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9—11月接治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按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加以案例反思联合模拟体验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反思联合模拟体验教育在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提升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基于确定-定义-产生-应用-计算-跟踪(IMPACT)模式的护理管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居家休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等距随机抽样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出院的11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居家休养患者分为采取常规随访的对照组及采取基于IMPACT模式进行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每组55例。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血糖、心功能指标、自我管理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心功能指标、自我管理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1、3、6个月血糖、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干预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自我管理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3、6个月血糖、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自我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PACT模式的护理管理有助于维持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居家休养患者出院时的血糖、心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移动居家护理平台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糖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门诊确诊的60例G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教育方法,观察组给予移动居家护理平台干预追踪管理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动居家护理平台突破空间限制,为GDM患者提供个体化延续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能提高GDM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效控制GDM患者的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改善负面情绪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微信延续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指导,观察组采用基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微信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2-DSC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微信延续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血糖控制水平,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孙小龙 《妇幼护理》2023,3(21):5182-5184
目的 探讨个体化延伸护理模式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 年 8 月至 2023 年 1 月我 院收治的 92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 化延伸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心理状况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血糖水平、心理状 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延伸护理模式 能有效稳定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65-666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管理,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餐后2h血糖、BMI指数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对照组护理餐后2h血糖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理后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服药评估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护理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但需加强患者对BMI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8例,按入院编号等分为两组,单号纳入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双号纳入观察组,行赋能教育模式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变化、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健康饮食、监测血糖、体育锻炼、检查足部、听取建议、按时服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能教育模式运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02例确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取糖尿病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评价两组患者教育后的各项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糖控制、满意度调查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良好控制了血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居家护理平台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收治的GDM患者90例进行研究,以信封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管理,研究组在常规随访管理基础上实施糖尿病居家护理平台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PAID-5)]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FBG、2 h PBG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PAID-5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居家护理平台应用于GDM患者随访管理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秀铝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5):1022-1024+1028
目的:研究基于依从性曲线规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及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收治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后对照组实施定期随访,观察组实施基于依从性曲线规律的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消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观察组2-DSCS、HPLP-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HbA1c、FBG、2 hPBG水平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规律的延续性护理有利于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改善睡眠质量,这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健康行为及应对方式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同伴教育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尾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同伴教育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评定量表(DSQL)]。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PG、2 h PBG、HbA1c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中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情绪处理、自我护理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5),DSQL中治疗、心理、生理和社会关系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T2DM患者采用基于同伴教育的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节约医疗资源,方便患者居家时进行自我护理,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也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的管理行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行为能力、血糖水平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检测能力、行为方式、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两组干预后血糖水平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水平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行为能力,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