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10年400例结直肠癌(CRC)患者(病例组)临床资料,收集同期400例未合并肿瘤、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DM)发病率及病程、体质量指数、结直肠癌家族史的区别及相关性。结果 (1)病例组中男性多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男性比例升高;(2)病例组中合并DM发病率为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RC家族史、超重和肥胖、DM是CR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CRC发生风险与DM病程呈正相关(P0.05),DM病程4年、4~8年及8年患者CRC发生风险分别为1.79(95%CI:1.05~3.06)、2.52(95%CI:1.52~4.20)、5.54(95%CI:3.52~8.73);(5)CRC合并DM患者为中晚期64.6%,明显高于CRC不合并DM患者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CRC家族史、超重及肥胖的男性DM患者应警惕CRC发生;CRC发生风险与DM病程呈正相关;DM会增加CRC发生风险,且其可使CRC患者病情恶化及淋巴结或血行转移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肌肉减少症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肌肉减少症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根据研究目的、研究类型以及随访的结果指标等,制订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00年—2018年3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的文献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资料提取,采用NOS量表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对最终纳入的数据运用R3.4.4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队列研究,共包含5841名患者,其中肌肉减少症组患者2608例,非肌肉减少症组患者32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肌肉减少症组与非肌肉减少症组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合并总体效应值(HR)为1.90(95%CI:1.44~2.50);五年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期的合并总体效应值(HR)分别为1.81(95%CI:1.35~2.43)、1.35(95%CI:0.97~1.89)。结论伴有肌肉减少症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及五年生存率降低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但在无病生存期方面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衰弱和营养风险与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限期手术的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Fried衰弱表型量表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衰弱和营养风险状况。观察和记录住院期间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衰弱和营养风险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效果。结果 共纳入患者217例,其中存在营养风险者106例(48.85%),衰弱者72例(33.18%)。在同等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情况下,衰弱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非衰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相关因素后,衰弱是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28, 95%CI:1.528~8.611)。衰弱联合营养风险预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4(95%CI:0.769~0.899),高于单独应用衰弱、营养风险评估的0.763(95%CI:0.685~0.841)、0.737(95%CI:0.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游离DNA中Septin9 甲基化(mSEPT9) 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2019 年6 ~ 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共100 例,包括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45 例,非结直肠癌对照组55 例,对其进行mSEPT9 检测、大便隐血试验(FOBT) 和癌胚蛋白(CEA)检测,评价其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① mSEPT9 筛查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82.22%(95%CI:70.60% ~ 93.83%), 明显高于CEA(42.2%, 95%CI:27.22%~57.23%), 特异度为89.09%(95%CI:80.58%~97.60%), 高于FOBT(75%, 95%CI:60.98%~89.02%)。②结直肠癌组mSEPT9 阳性率为82.22%(37/45), 非结直肠癌对照组mSEPT9 阳性率为10.91%(6/55),结直肠癌组和非结直肠癌组相比,mSEPT9 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7, P<0.05)。③ mSEPT9 检测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病例分化程度无相关性(χ2=0.020, 1.142, 1.649, P<0.05)。结论 mSEPT9 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具有无创、采样方便、方法稳定等优势,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51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组,151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GDF-15水平,结直肠癌组根据血清中位GDF-15水平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血清GDF-15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GDF-15水平[(1 642.1±471.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540.6±235.1)ng/L](P0.05),高表达组(GDF-15817.2ng/L)肿瘤直径5cm、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血管浸润和TNM分期Ⅲ~Ⅳ期比率高于低表达组(GDF-15≤817.2ng/L)(P0.05),总生存时间[(485±31)d)]短于低表达组[(732±52)d](P0.05),性别比例、年龄和肿瘤位置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DF-15水平817.2ng/L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824(95%CI:0.733~0.910,P0.001),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94.5%;GDF-15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98,95%CI:1.331~5.115,P=0.015)。结论血清GDF-15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表达上调,血清GDF-15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WHO统计显示~([1])结直肠癌为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而在我国2018年中国癌症最新统计数据中结直肠癌发病率居于第4名。我国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0%~80%~([2]),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达89.4%~([3])。营养不良即营养素失衡,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肿瘤患者常为营养不足,主要表现为体重进行性下降、肌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ncRNA HIF1A-AS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结直肠癌患者105例为结直肠癌组,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组血清lncRNAHIF1A-AS1相对表达量。将结直肠癌组以血清lncRNA HIF1A-AS1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lncRNAHIF1A-AS1相对表达量≥1.51)和低表达组(lncRNA HIF1A-AS1相对表达量1.51),分析血清lncRNA HIF1A-AS1相对表达量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HIF1A-AS1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评估血清lncRNA HIF1A-AS1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lncRNA HIF1A-AS1相对表达量(2.81±0.02)高于对照组(0.97±0.01)(P0.05);以血清lncRNA HIF1A-AS1相对表达量1.82为最佳截断值,lncRNA HIF1A-AS1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873(95%CI:0.830~0.916,P0.001),灵敏度为75.5%,特异度为96.0%;高表达组肿瘤低分化(25.00%)、肿瘤直径5cm(48.08%)、T_3~T_4期(46.15%)、N_(1-3)期(40.38%)、M_1期(50.00%)、TNM分期Ⅲ~Ⅳ期(67.31%)比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20.75%、24.53%、22.64%、26.42%、37.74%、37.74%)(P0.05),总生存时间[(481±37)d]短于低表达组[(695±53)d](P0.05),年龄、性别比例和肿瘤位置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ncRNA HIF1A-AS1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3.165,95%CI:1.218~5.085,P=0.008)。结论血清lncRNA HIF1A-AS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表达上调,其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糖蛋白1(Pgp1)和核转录因子蛋白3(FoxP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保存的结直肠癌标本106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标本64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gp1和FoxP3表达,同时根据Pgp1和FoxP3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Pgp1和FoxP3双阴性表达(A组),Pgp1单阳性表达(B组)、FoxP3单阳性表达(C组),Pgp1和FoxP3双阳性表达(D组)。结果结直肠癌组织Pgp1和FoxP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1%和43.4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肠癌Pgp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95%,明显高于直肠癌(P0.05);FoxP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案无明显关系(P0.05);B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52个月(95%CI:40.01~63.99),明显高于A组、D组和C组(P0.05);A组和D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40个月(95%CI:31.20~48.80)和34个月(95%CI:30.74~37.26),明显高于C组的24个月(95%CI:18.56~29.4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p1和FoxP3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较弱,其中仅Pgp1表达与肿瘤位置有一定相关性;Pgp1和FoxP3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一定关系,其中Pgp1阳性表达,FoxP3阴性表达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连续粪便隐血试验(FOBT)阳性人群应用结肠镜二次筛查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FOBT阳性2 192例为目标人群,应用结肠镜进行二次筛查结直肠癌。发现息肉样病变即取活检或摘除,病理确诊。分析筛查数据,计算初筛阳性人群中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结果 2 048例完成结肠镜检查,检出结直肠肿瘤307例,检出率为14.99%(95%CI:12.89%~17.01%)。其中结直肠癌33例,检出率为1.61%(95%CI:0.91%~2.03%);进展期腺瘤92例,检出率为4.49%(95%CI:3.88%~5.12%);非进展期腺瘤182例,检出率为8.89%(95%CI:7.81%~10.01%)。结直肠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3),年龄段越大结直肠癌发病率越高(P0.05)。结论 FOBT阳性人群应用结肠镜二次筛查结直肠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和miRNA-101的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2008-2018年采用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3和Meta-Disc1.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通过绘制森林图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等统计指标综合评价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收集文献534篇,纳入文献11篇,样本量为1 040例,其中病例组600例,对照组440例。纳入研究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汇总灵敏度为0.77,汇总特异度为0.73,阳性似然比为2.97[95%可信区间(95%CI):2.13~4.13],阴性似然比为0.23(95%CI:0.10~0.56),诊断比值比为14.05(95%CI:6.39~30.91),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 4。miRNA-2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汇总灵敏度为0.64,汇总特异度为0.75,阳性似然比为2.97(95%CI:1.95~4.54),阴性似然比为0.26(95%CI:0.09~0.78),诊断比值比为12.77(95%CI:4.60~35.43),AUC为0.855 9;miRNA-10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汇总灵敏度为0.88,汇总特异度为0.69,阳性似然比为2.80(95%CI:1.74~4.50),阴性似然比为0.20(95%CI:0.11~0.36),诊断比值比为15.56(95%CI:5.39~44.93),AUC为0.8791。结论 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61,Cry61)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结直肠癌患者160例为观察组,1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Cry61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Cry6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及血清Cry61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Cry61的表达差异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多变量Cox回归法分析血清Cry61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ry61水平[(1 402.1±532.3)ng/L]高于对照组[(604.6±225.1)ng/L](P0.05);血清Cry61的AUC为0.872(95%CI:0.823~0.910,P0.001)时,其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77.5%,特异度为95.0%;Cry611 357ng/L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43.75%)、血管浸润发生率(52.50%)和TNM分期Ⅲ~Ⅳ期比率(66.25%)均高于Cry611 357ng/L患者(25.00%、31.25%、47.50%)(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Cry611 357ng/L患者总生存时间[(501±22)d]低于Cry611 357ng/L患者[(801±35)d](P0.05);单变量Cox回归法显示,血清Cry611 357ng/L、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TNM分期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血清Cry611 357ng/L)是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HR=3.298,95%CI:1.331~5.115,P=0.015)。结论血清Cry6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表达上调,对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我国健康人与结直肠癌患者UGT1A7和UGT1A8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提取297例健康受试者和301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样标本的DNA,确定UGT1A7和UGT1A8基因型,研究UGT1A7和UGT1A8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组携带UGT1A7*2*2和UGT1A7*3*3基因型分别为14.29%和15.28%,明显高于健康受试组的3.70%和3.37%。两组比较,P=0.013和0.002,OR(95%CI)分别为4.31(1.126.33)和6.32(2.106.33)和6.32(2.109.61);结直肠癌患者组携带UGT1A8*1*3基因型为16.94%,明显高于健康受试组的3.03%(P<0.001),OR(95%CI)为4.65(1.879.61);结直肠癌患者组携带UGT1A8*1*3基因型为16.94%,明显高于健康受试组的3.03%(P<0.001),OR(95%CI)为4.65(1.876.82);携带UGT1A8*2*3基因型18.94%,显著高于健康受试组的4.38%(P<0.000),OR(95%CI)为8.46(2.186.82);携带UGT1A8*2*3基因型18.94%,显著高于健康受试组的4.38%(P<0.000),OR(95%CI)为8.46(2.1811.54)。结论 UGT1A7*2*2和UGT1A7*3*3、UGT1A8*1*3和UGT1A8*2*3与结直肠癌相关联,是结直肠癌的风险基因。其中UGT1A7*3*3和UGT1A8*2*3是结直肠癌的高风险基因,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在结直肠癌化疗期间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NRS 2002对10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进行营养筛查,测定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化疗3、6、9期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的变化,与无营养不良风险者比较。并以前白蛋白和白蛋白作为标准,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00例患者分为存在营养风险组(≥3分)16例,无营养风险组(3分)84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6%。NRS 2002评分≥3分患者经过3、6、9周期化疗之后,BMI、PA、ALB等营养指标是逐渐下降的(P0.05);而评分3分患者经过3、6、9周期化疗之后,BMI、PA、ALB等营养指标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前白蛋白为标准,NRS 2002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83.3%,准确性为95%;以白蛋白为标准,NRS 2002的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56.2%,准确性为89%。结论 NRS 2002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以及敏感性,在化疗期间患者存在着较高的营养风险,应及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发现存在营养不良或潜在营养不良患者,积极给予正确的护理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动力蛋白1(Prokineticin 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并将切取的结直肠癌组织作为观察组,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收集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相关情况、Prokineticin 1表达情况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Prokineticin 1表达水平,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Prokineticin 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Prokineticin 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出院至随访结束生存10~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6.4个月,出院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0.20%(92/102)、78.43%(80/102)、68.63%(70/102)。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出现淋巴结转移和Prokineticin 1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出现淋巴结转移和Prokineticin 1阳性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rokineticin 1表达阳性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手术预后的因素及不同麻醉方法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首次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80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完整随访共670例,对可能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作COX回归分析,并对3种不同麻醉方法即硬膜外麻醉(E组)、全身麻醉(G组)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EG组)的生存率作比较分析。结果:T分期、淋巴结侵犯、麻醉方式、围术期输血、术后化疗、复发、远处转移和手术并发症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麻醉组的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8)。G组和EG组术后生存率相比于E组的风险系数分别为0.623(95%CI0.430~0.902,P=0.012)和0.532(95%CI0.365~0.77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组生存率低于G组和EG组;EG组术后生存率相比于G组的风险系数为0.855(95%CI0.619~1.181,P=0.3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手术预后与T分期、淋巴结侵犯、麻醉方式、围术期输血、术后化疗、复发、远处转移和手术并发症密切相关。全身麻醉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术后生存率均高于硬膜外麻醉,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的合适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锌指蛋白139(zinc finger protein 139,ZNF139)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 年5 月~ 2014 年6 月就诊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7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ZNF139 mRNA 及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K-M 生存曲线分析ZNF139 表达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病灶组织中ZNF139 mRNA(0.651±0.13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217±0.070)和正常组织(0.201±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60, 24.947, 均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ZNF139 蛋白阳性率(52.2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8.36%)和正常黏膜组织(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7.941,15.711;P =0.005,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ZNF139 mRNA 及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 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4.447 ~ 10.964,χ2 =16.613 ~ 35.850,均P < 0.01)。ZNF139 阴性表达组患者5 年总体生存率为75.0%,优于阳性组患者的51.4%(Log-rank χ2 =3.391,P=0.047)。ZNF139 表达(HR:2.249,95%CI:1.359 ~ 3.712,P=0.003),临床TNM分期(HR:2.016,95%CI:1.230 ~ 3.327,P=0.006)和淋巴结转移(HR:2.125,95%CI:1.302 ~ 3.469,P=0.002)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ZNF139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浸润、TNM 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临床诊断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4 (interleukin-4,IL-4)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93例结直肠癌患者及107例健康对照者的IL-4内含子3及启动子-589位点基因型。结果结直肠癌组IL-4内含子3的RP1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9.9% vs 86.4%,χ2=16.300,P<0.01),RP2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1% vs 13.6%,χ2=16.300,P<0.01)。RP1.1,RP1.2基因型的优势比值分别为0.28(95%CI,0.15~0.50)和3.28(95%CI,1.77~6.07)。IL-4-589位点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内含子3位点频率分布一致,连锁不平衡。结论结直肠癌与IL-4基因多态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20例良性肠病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100P蛋白在良性肠病、癌旁正常肠黏膜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3.3%和55.0%,后者显著高于前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和发生远处转移(Ⅲ期~Ⅳ期)的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3.1%和75.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早期结直肠癌组织(Ⅰ期~Ⅱ期)S100P蛋白的阳性率41.2%和45.0%,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P蛋白在中-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P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S100P蛋白可能在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筛查工具评估282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差异,探讨营养筛查量表与患者临床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及疾病状况关系,分析影响老年营养状况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及微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对282例年龄≥65岁的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同时测定血液营养代谢指标,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arthel指数),记录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有无感染及住院天数等信息。结果 (1) NRS2002评估有营养风险169例(59. 9%); MNA-SF评估为营养不良38例(13. 5%),营养不良风险100例(35. 4%)。NRS2002与MNA-SF诊断营养异常结果基本一致(Kappa=0. 47,P 0. 001),NRS2002诊断阳性率高于MNA-SF(P 0. 001)。(2) NRS2002与MNA-SF评分结果均提示有营养风险组或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组相对无营养风险组的年龄较大,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胆固醇(TC)及Barthel指数较低,住院天数较长,同时患急性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较高。(3)急性感染、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是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4. 776(95%CI:2. 293~9. 950)、8. 747(95%CI:4. 450~17. 193)、7. 205(95%CI:2. 289~22. 677);急性感染、认知功能障碍是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 021(95%CI:1. 158~3. 527)、6. 046(95%CI:2. 717~13. 453)。63. 48%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其NRS2002评分低于合并0~2种基础疾病组,而MNA-SF评分较高。结论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约半数存在营养问题,NRS2002、MNA-SF两种营养筛查方法诊断结果基本一致,NRS2002更适于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急性感染、卒中及认知功能障碍是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浙江省中学生睡眠不足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及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方法,于2022年4—6月对浙江省30个县(市、区)376所学校的28 043名中学生采用统一的健康危险因素调查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26 594名中学生中,男生13 711人(52.57%),女生12 883人(47.43%);年龄(15.75±1.73)岁。采用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标准,44.56%[95%置信区间(CI):42.45%~46.66%)的中学生存在睡眠不足,其中男生和女生发生率分别为39.92%(95%CI:37.76%~42.08%)和49.70%(95%CI:47.33%~52.06%),女生高于男生(χ2=129.361,P<0.001)。城市和农村发生率分别为47.84%(95%CI:44.21%~51.47%)和42.76%(95%CI:39.78%~45.73%),城市高于农村(χ2=3.843,P=0.049);初中、普通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