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挥发油类中药的炮制工艺。方法:以乳香、苍术、茵陈这三味含挥发油的中药为例,采用醋炙、清炒、麸炒、烘制等方法进行炮制,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以上中药炮制前后挥发油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炮制方法的中药得率。结果:经醋炙、清炒、麸炒、烘制等办法炮制后的乳香、苍术、茵陈的挥发油含量相较生品均有所下降,其中乳香和茵陈采用烘制法后挥发油除去率最高,苍术采用麸炒法挥发油除去率最高,烘制后三种药物得率较高。结论:含挥发油中药的炮制工艺选择,需根据药材的临床用途以及毒性作用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苍术麸炒前后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变化,从化学成分和药效学的变化角度探讨苍术的炮制机制。方法:运用HPLC技术研究苍术麸炒前后氯仿部位整体的化学成分,分离炮制前后变化明显的目标化合物;以健脾和燥湿为指标研究该部位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结果:从氯仿部位分离得到2个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化合物A为5-羟甲基糠醛,化合物B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麸炒苍术氯仿部位组胃泌素水平高于生品,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各给药组尿量与尿液中AQP2含量变化较阴性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变化成分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5-羟甲基糠醛可能为麸炒苍术毒副作用和药效变化的物质基础之一;氯仿部位是健脾有效部位之一,该部位燥湿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麸炒苍术挥发油成分的变化,阐述将道地药材标准用于苍术炮制品质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在过去对道地药材苍术(产地江苏茅山)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取10株非道地产区苍术(产地湖北英山)根茎分单株进行炮制,采用GC-MS分离鉴定挥发油中各成分,使用SPSS10.0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t检验分析显示,麸炒后苍术总挥发油含量较生品显著降低(P<0.05),其归一化百分含量大于1%的组分数目明显高于麸炒前(P<0.05)。麸炒前后分离出共有成分18种,其中2种成分麸炒后含量显著低于麸炒前(P<0.05);9种成分麸炒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7种成分麸炒后显著高于麸炒前(P<0.05);麸炒后新增加的成分7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麸炒前后苍术挥发油成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结论炮制后苍术总挥发油含量降低,尤其是β-桉叶醇、茅术醇含量低,挥发油组分数目显著增多,较生品更为接近道地药材,用道地药材标准来探讨苍术炮制品质量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5,(1)
目的:探讨苍术麸炒前后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变化,从化学成分和药效学的变化角度探讨苍术的炮制机制。方法:运用HPLC技术研究苍术麸炒前后氯仿部位整体的化学成分,分离炮制前后变化明显的目标化合物;以健脾和燥湿为指标研究该部位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结果:从氯仿部位分离得到2个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化合物A为5-羟甲基糠醛,化合物B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麸炒苍术氯仿部位组胃泌素水平高于生品,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各给药组尿量与尿液中AQP2含量变化较阴性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变化成分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5-羟甲基糠醛可能为麸炒苍术毒副作用和药效变化的物质基础之一;氯仿部位是健脾有效部位之一,该部位燥湿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陈皮不同炮制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陈皮生品经清炒、麸炒、土炒炮制后各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样品溶液中黄酮类成分和橙皮苷含量。结果:陈皮炮制前后黄酮类成分基本相同,生品黄酮含量最高,而经清炒法、麸炒法、土炒法炮制后各样品含量均有所下降;在橙皮苷含量的测定中发现,土炒陈皮含量反而比生品陈皮高。结论:验证了炒陈皮、麸炒陈皮、土炒陈皮在民间用于治病是有据可依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白术药材炮制前后苍术酮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比较3批不同产地白术炮制前后苍术酮的峰面积变化。结果:3批不同产地的白术麸炒品中苍术酮的含量均低于生品。结论:炮制后苍术酮的含量有所降低,为白术炮制前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苍术不同炮制品炮制前后,挥发油量、组分变化和辅料对苍术热解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规范苍术炮制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苍术挥发油,通过红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 对苍术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热重法对比苍术及配比物热解特性。结果:苍术经炮制后,其挥发油的含量均有所下降,而炮制后挥发油中苍术素含量较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苍术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焦苍术>麸苍术>米泔水制苍术>生苍术;温度于220℃以上辅料对苍术热解特性产生影响。结论:苍术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苍术素含量增加,为进一步研究炮制工艺、制定质量标准以及阐明炮制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苍术炮制前后水提物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艳菊  陈雯雯  曾敏  许康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2276-2279
目的:探讨苍术炮制前后水提物药效变化,从药效变化的角度探讨苍术的炮制机制.方法:以湿阻中焦证大鼠为模型,测定不同组别大鼠小肠推进率、血清胃泌素水平、尿量、尿液AQP2含量.结果:各给药组大鼠小肠推进率、血清胃泌素水平增强,麸品较阴性组有显著差异;生品高剂量组能增加模型大鼠尿量、降低尿液AQP2含量,较阴性组有差异.结论:麸品水提物明显增强模型大鼠小肠推进率、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提示苍术麸炒以后能增强健脾和胃作用;药物对模型大鼠尿量及尿液AQP2含量的影响,提示苍术麸炒后燥性得以缓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生苍术和麸炒苍术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比较苍术麸炒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麸炒苍术炮制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11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Prom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70 nm。结果:分别建立了生苍术和麸炒苍术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各标定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麸炒后苍术中包括苍术素醇,(4E,6E,12E)-十四癸三烯-8,10-二炔-1,3-二乙酸酯和苍术素在内的多个色谱峰的峰面积值下降。结论:运用高效液相法可对苍术麸炒前后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苍术为菊科植物南苍术的根茎.历代常见米泔浸炒、醋炒、盐炒、土炒、醋煮、酒煮、米泔浸、姜制、酒醋并制、童便制等法,近年来多采用米泔水炙麸炒、清炒两种方法.由于传统炮制方法条件不易控制,常使炮制质量产生一定的差异,为合理其炮制标准,笔者采用薄层层析及药典法对苍术的生品、炒黄品、炒焦品、米泔水炙品、炒品及现代品进行薄层鉴别及挥发油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炮制后挥发油组分无明显变化而其含量均有所下降,为制定合理的炮制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苍术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姚发业  刘文英  邱琴 《中药材》2001,24(9):641-645
目的:分析北苍术挥发油的组成成分。方法:用GC和GC-MS分析技术,采用SE-54毛细管色谱柱。结果:毛细管色谱分离出68个峰,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并通过MS图谱检索鉴定了其中55种成分。结论:检出北苍术挥发油的成分是有关文献报道的两倍,进一步阐明了北苍术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野生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对大别山野生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DS联用技术并核对质谱标准图谱,从分离出的76种组分中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出峰总面积的92.49%.对挥发油提取方法及溶剂进行了选择;并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地区苍术的得油率和主要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别山野生苍术挥发油含量最高(10.14%),检出的化学成分也最多.主要成分是苍术醇、β-桉叶油醇、la,2,3,5,6,7,7a,7b-八氢-la,1,7,7a-四甲醇-[laR-(1a.α,7、α,7a α,7b.α)]1H-环丙(a)萘和γ-桉叶油醇,与文献报道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不同提取方法中白术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白术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一种更利于白术挥发油提取的方法.方法采用GC-MS对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溶剂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白术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得率为1.01%,共有18个峰鉴定15个;超声波提取法得率为1.60%,分离得24个峰鉴定20个;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得率为2.32%,共得49个峰鉴定37个.挥发油中以苍术酮(Atractylon)含量最高,3种方法所得挥发油的已鉴定峰中有12个共有成分.结论3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白术挥发油成分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特征,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白术挥发油得率更高,成分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4.
红丝线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研究红丝线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用气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63个化学组分峰,并鉴定其中29个化学成分和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论:主要成分为六氢假紫罗兰酮(32.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半边旗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半边旗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登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结果:从半边旗挥发油中分离了35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35%。结论:半边旗的主要化学成分是:3-甲氧基-1,2-丙二醇,3-己烯-1-醇,1-正己醇.4-羟基-2-丁酮,3-甲基-1-戊醇,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半边旗的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铜皮石斛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5,5-二甲基-2-己烯(11.12%)、β-石竹烯(6.47%)、异土木香内酯(5.9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2,2,4三甲基-1-戊醇(4.23%)、2-甲基-N-苯基-2-丙烯(2.73%)、3-甲基丁醛(2.12%)、异长叶烯(2.03%)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萃取法(SFE-CO2)得到的香胶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别.方法:用GC-MS对香胶木叶挥发油进行测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SD获得挥发油中分离出33个峰,鉴定了其中19个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71.94%,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叶醇(43.90%),青叶醛(7.42%),2,4-二叔丁基苯酚(4.80%)等.SFE-CO2获得的挥发油中分离出55个峰,鉴定了其中33个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81.51%,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角鲨烯(11.85%),桉油精(9.95%),(+)-α-松油醇(5.34%)等.结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香胶木叶挥发油组分与相对含量差别较大,该实验结果为了解其挥发性成分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容县八角叶中挥发油成分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采用GC-MS分析容县八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快速提取容县八角叶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成分进行分析鉴定。 结果: 八角叶挥发油得率为1.65%,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06%。 结论: 容县八角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71.69%),草蒿脑(5.00%),α-蒎烯(3.52%),顺式茴香脑(2.86%),丁香烯(1.56%),柠檬烯(1.37%),芳樟醇(1.29%)。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过路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过路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为0.12%,分别鉴定出61个化学成分。结论小过路黄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萜类及倍半萜衍生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白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红外分析法(GC-MS,GC-IR)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并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白豆蔻挥发油中鉴定了64个化合物,占馏出峰峰面积的95%以上。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白豆蔻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