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病患,按住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研究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择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3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20例)与对照组(1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后路行推弓根螺打内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 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椎体后缘高度比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要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bb角结果上,对照组要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手术安全系数更高,因此更适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疗效。方法该院自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胸腰段骨折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而25例对照组患者则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VAS评分改善情况及Cobb角。结果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改善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优于对照组,Cobb角矫正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疗效显著,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行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手术基本情况,观察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脊柱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70.6±1.4)min,术中出血量为(396.2±10.2)mL。术后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脊柱后凸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未见松动断裂、切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畸形,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69-1670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前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结果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 <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00%(P <0.05)。术前,两组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Cobb角显著小于参照组(P <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脊柱临床指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李强 《中国卫生产业》2012,9(21):146-146
目的 探讨GSS-Ⅱ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GSS-Ⅱ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行复位固定术,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例患者出现固定失败,T12左侧螺钉断裂,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降低.结论 GSS-Ⅱ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确切,操作简单,椎体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固.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远期生物力学形态,分析融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4年2月- 2006年12月79例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以手术方式分为非融合组(42例)和融合组(37例)2组分别进行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和后路短节段固定并行植骨融合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取出内固定术后3个月对比2组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度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度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2患者间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患者间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度及断钉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出内固定术后3个月,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患者间椎体前缘高度(83.3±5.3;94.2±3.1)、Cobb角度(9.3±5.8;2.4±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短节段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商丘市某医院收治的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Cobb角大小、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obb角小于对照组,且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64.71%,高于对照组(2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160例,其中接受前路手术患者80例,接受后路手术患者8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前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脊柱融合率100.0%(80/80)明显高于后路组85.00%(68/80)(P0.05);前路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明显高于后路组,后凹角明显低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路组(P0.05)。结论:相较于后路手术,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良好,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平均住院的时间、平均骨折愈合的时间以及神经功能分级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的优良率(96%),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分级为E级病例明显更多,B级病例明显更少,B级、E级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和D级病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双侧组和单侧组各31例。双侧组采用伤椎双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侧组采用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VSA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结果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双侧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局部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骨科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共68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1例为后路椎管减压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37例为单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随诊648个月,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诊时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矫正、腰背疼痛并发症、内固定失效情况。结果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后凸成角丢失少,内固定失效率低,与单纯内固定无植骨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能有效防止复位固定后的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对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无需椎管减压、无神经症状的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8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肌间隙入路方式疗法,对照组进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方式疗法,比较两组的术后Cobb角纠正情况、手术前后VAS评分、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Cobb角纠正率(%)、术后引流量(mL)、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患者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情况等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需椎管减压、无神经症状的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肌间隙入路疗法,可有效促进病情的康复,术中出血少,高度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贤松 《现代保健》2014,(16):50-52
目的:探讨前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颈椎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两组,其中进行前路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为治疗组,进行后路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脊柱后凸角矫正角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矫正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后路矫形融合术对下颈椎骨治疗均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2)比较而言,前路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有利于疾病恢复,情况允许时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15.
伞有利 《现代保健》2014,(13):119-122
目的:对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本院自2008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所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抽样96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将抽样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入路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耐受性都很好,70~110 min,手术的平均出血量为(150.8±18.4)mL,且所有患者在手术中没有出现并发症。手术完成之后,本组患者在24~48 h之内就可以下床进行活动,在术后两年内接受回访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内固定去除之后有5例出现骨折部位二次塌陷的问题。对照组在手术中有3例无法耐受手术,手术时间为80~130 min,平均出血量(235.4±25.4)mL,有4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完成之后患者一般在72 h左右能下床进行活动。术后两年内接受回访发现,本组患者在内固定去除之后,有13例出现骨折部位的二次塌陷。经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常规的入路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近期效果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3月本院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对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为(5.5±1.9)%,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丢失量为(3.5±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7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内固定(B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植骨融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高度和后凸畸形(Cobb角)的纠正与随访丢失、术后下腰痛的Denis评分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9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涉及椎体、术前伤椎高度和Cobb角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高度、Cobb角恢复,术后远期伤椎高度、Cobb角丢失程度,Denis评分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可有效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纠正的丢失。  相似文献   

18.
曾祥永 《现代保健》2010,(27):25-27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39例,全部均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方法行手术治疗。其中单节段受累35例,T11 5例、T1215例、L115例。双节断受累4例,T11和T123例、T12和L11例。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4例、C级13例、D级7例。结果所有的脊髓均获得了充分的有效的减压,脊柱得到了良好的内固定,平均随访24个月,植骨处融合良好,有1例出现了脊柱后凸畸形,有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由术前的(1.6±0.3)cm恢复到术后的(3.0±0.3)cm,Cobb角由术前的(27±2)。恢复到(40±3)°。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9例、D级8例、E级2例。结论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前后路均为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优缺点。但前路手术可直接脊髓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且融合率高,在脊柱的畸形矫正以及脊柱的稳定性重建方面为一种更为确切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后路钉捧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24例。术前均行X线片、CT、MR检查,抗结核24周。13例伴有驰缓性瘫痪者术前后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4年(平均2.6年),切口均一期愈合.病灶全部愈合,1例窦道形成。18例后凸畸形(CObb角)术前1°-42°(平均29°),术后4°~13°(平均10.20),终末随访时畸形矫正角度丢失平均1.7°,植骨平均融合时间5.7个月,至终末随访时无1例内固定失败。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彻底清除病灶、椎管减压,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缩短病程,但创伤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对照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渗漏率,手术前后的VAS评分、Cobb's角和椎体高度,以及术后1月和1年疗效比较。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均有显著效果,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Cobb's角和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和1年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有较好的疗效,均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特点,PVP操作较为简单,但其骨水泥渗漏率较高,PKP可大大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对于后凸畸形可有效纠正,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