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蓓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97-98,F0003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超声检查结果,探讨各自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对60例子宫腺肌病及18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Philips HD11XE和ToshibaSSA-660A超声诊断仪多切面扫描;然后观察病变区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情况。结果子宫腺肌病超声特征:子宫增大形态饱满经期增大更明显、肌层散在分布似“蜂窝”状小无回声区,CDFI低速高阻血流频谱(RI=0.73±0.07);子宫肌瘤超声特征:以包块假包膜形成、界限清楚,CDFI团块周围血流呈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为主,肌瘤内部可记录到低阻力的动脉频谱(RI=0.65±0.08)。结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超声图像有不同特征性改变,超声对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鲁宁 《河北医学》1998,4(4):48-49
子宫腺肌病超声误诊临床分析(314400)浙江省海宁市妇幼保健院王鲁宁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在临床及超声诊断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故常将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现将经病理论实B超误诊的三例子宫腺肌瘤声像图作一分析,使用海鹰SIN—2031,探头频率3....  相似文献   

3.
哈金华 《大家健康》2016,(4):187-187
目的:探究利用超声诊断检查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接受的31例经病理和手术确诊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32.3%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表现为单纯性子宫腺肌症,19.4%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合并出现弥漫性增大,另外19.4%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合并出现肌瘤,其余26.5%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合并出现腺肌瘤。结果:全部31例患者均出现子宫增大,程度略有不同,回声不均。增强、病灶没有显著边界。经 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后可见子宫腺肌症病灶附近有点、条形状的血流信号,无血流环绕。结论:超声诊断能够清晰准确地诊断子宫腺肌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5.
和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3,(23):100-101,F0003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有病理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及子宫腺肌病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及子宫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肌瘤组的RI值(0.67±0.02)明显低于腺肌病组(0.72±0.09),而肌瘤组的PI值(1.53±0.28)明显高于腺肌病组(1.25±0.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疾病的PS和ED组问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腹联合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1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图像分析。结果:14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多无形态改变。35例子宫弥漫性均匀性增大,47例肌层增厚以后壁型较多见,其次为前壁型,侧壁型较少见22例合并子宫肌瘤,27例合并子宫腺肌瘤,14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132例,诊断符合率为91%。结论:经腹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联合应用在诊断子宫腺肌病上具有重要价值,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直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970928子宫肌摘与子宫腺肌病的B超图像分析/赵梅//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一1卯6,12(10)一34~37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181例,子宫腺肌病47例和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40例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亦各具特征。肌瘤B超诊断符合率为96.7%,误诊2.2%,漏诊1 .1%;腺肌病B超诊断符合率59.6%,误诊25.5.漏诊14.9%;肌瘤合并腺肌病B超诊断符合率17.5%、误诊77.5%,漏诊5.0%。作者强调:B超诊断应根据子宫大小、形态、宫壁、病灶内部图像及后方回声等结合临床综合分析,重视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因子宫腺肌病常合并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经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40例,作为子宫肌瘤组。同时选择同期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子宫腺肌瘤40例,作为子宫腺肌瘤组。两组均行经腹和经阴道两种超声方法检查。记录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两种方法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诊断情况,并与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观察诊断符合率情况;观察子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子宫动脉阻力、波动指数和血流量情况。结果子宫肌瘤组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与阴道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瘤组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与阴道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血流量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组子宫动血流阻力显著低于子宫腺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下子宫动脉阻力、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血流量检测有助于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是否对子宫腺肌症超声诊断产生影响。方法对83例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病人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观察是否合并肌瘤,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征象有一定的特异性,对48例单纯子宫腺肌病及35例合并肌瘤的患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6%和71.4%。结论合并子宫肌瘤会影响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子宫腺肌病患者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探讨合适的检查方法。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子宫腺肌病患者50例分别应用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子宫的形态、大小、肌层回声、内膜位置。结果50例患者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病40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病10例;经腹部超声诊断正确率为60.00%,诊断为子宫肌瘤的9例,误诊率为18.00%,经阴道超声分别为88.00%、6.0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提高28.00%、误诊率降低12.00%。结论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腺肌病方面,能够显示与子宫腺肌病病理改变相应的子宫肌壁声像图改变,能间接了解子宫肌壁内的改变,是简便而常用的有效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超声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78例子宫腺肌病和84例子宫肌瘤的超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平均年龄37.58±8.57岁,子宫肌瘤38.89±8.14岁;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性91.03%,子宫肌瘤96.43%;85.90%子宫腺肌病和63.10%子宫肌瘤的子宫有不同程度增大,子宫腺肌病以球形增大为主(62.69%),子宫肌瘤以不规则增大为主(84.91%)(X^2=10.950,P=0.001);子宫肌瘤患者的团块回声平均直径略大于子宫腺肌病(t=4.778,P=0.000)。结论: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及腺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cuflon Sequoia 512型及ATL Apogee8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2.0-4.0MHz及2.0—5.0MHz。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98例有痛经等症状患者及“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重点筛查。临床表现包括痛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紊乱,原发或继发不孕等。结果: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腺肌瘤81例。合并有盆腔内膜异位症者18例,选择手术治疗者55例,术后经病理证实者45例,误诊率18.2%。患者选择保守治疗26例,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缓解或盆腔包块缩小者18例,有效率达69%。结论:超声显像是目前诊断子宫腺肌病、腺肌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无创及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应作为疑有子宫腺肌病、腺肌瘤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冯葵,孙雁龄,栗河舟(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B超室郑州450052)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系指生理位置的子宫内膜组织异位于子宫肌壁层,但未超越子宫体的范围。子宫内膜组织可呈弥漫性侵入肌层,引起肌纤维及结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方法:采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42例子宫腺肌病,并随访1-12个月,了解其并发症、痛经及月经改变情况。结果: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腺肌病(局灶型为主),其痛经总有效率达98%,可使月经量减少,无明显并发症。对于弥漫型子宫腺肌病者疗效稍欠佳。结论: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局灶型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重复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以下简称肌瘤、腺肌瘤)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疾病,这两种病在临床症状及B超声像图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常发生相互误诊现象,故临床鉴别困难,目前尚没有特异性的鉴别方法。本就近两年我院经阴道超声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声像图的诊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133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实施常规超声检查及静脉超声造影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对比常规超声与静脉超声造影检查之间的准确性差异,分析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之间的超声影像学特点。  结果  (1)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分别为92%,9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准确率分别为91%,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静脉超声造影检查,子宫腺肌症患者开始时间早于子宫腺肌瘤患者,达峰时间早于子宫肌瘤患者,峰值强度低于子宫肌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1)静脉超声造影在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诊断中优于常规超声检查;(2)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在超声造影检查中有各自不同特征性改变,可作为鉴别两者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对比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从该院超声科选择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影像资料,对比超声检查两种疾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病灶及周边血流阻力指数等。结果:比较两种疾病的超声临床诊断符合率,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分别为93.0%、90.0%(P >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对比相关血流阻力指数,子宫肌瘤的子宫动脉血流指数与病灶血流阻力指数均远远小于子宫腺肌病的相关指数,但子宫肌瘤的病灶周边血流阻力指数却远远高于子宫腺肌病的相关指数(P 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但配合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病灶周边血流阻力指数分析,能进一步提高两种疾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宋鑫  郭莹 《中国伤残医学》2014,(11):189-190
子宫肌瘤( Hysteromyoma )和子宫腺肌病( Adenomyosis )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二者均可导致月经量增多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其中子宫肌瘤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目前,超声检查是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最为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本组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旨在探讨超声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超声诊断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子宫内膜的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时,称为子宫腺肌病或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瘤是子宫腺肌病的特殊类型,是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内呈局限性浸润,伴局部纤维肌束增生形成的肌瘤样结节或团块。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在超声和临床表现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故常易误诊或漏诊。为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本文就我院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瘤的声像图特征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寻找一些超声诊断规律;方法:对121例患者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病多发生于30岁-50岁经产妇,约50%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有15%患者合并宫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本组超声图像有如下特征:(1)子宫形态饱满呈弓形,宫底圆钝、筒状、球状等;(2)子宫肌壁回声不均匀且颗粒粗糙,部分患者可见黄豆大小的小血囊或小低回声区;(3)多数患者子宫后壁比前壁厚,故有宫腔线相对前移现象,超声诊断符合率为约87%,这些特征为本病的诊断及其它疾病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