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检测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精浆中IL-18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精浆中TNF-α浓度。结果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Ⅱ型、Ⅲ型)患者精浆中TNF-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Ⅲ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Ⅱ型、Ⅲ型)患者精浆中IL-18浓度与对照组、Ⅱ型和Ⅲ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浆中TNF-α、IL-18明显升高,提示TNF-α,IL-18在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前列腺炎对男性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对523例男性不育症中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不育症患者中,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为56.5%,在继发性不育症患者中,发病率为62.6%。结论:慢性前列腺炎对男性的生育能力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男科疾病,其病因病机未完全阐明,严重危害男性健康。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面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故本文从其病因病机、辩证分型、中医治法等方面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现状做一回顾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朱勇  杨凯  曾庆琪 《中国性科学》2013,22(10):81-83
目的:对前列腺炎Ⅰ号进行分析评判,以分析曾庆琪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特点,供临床参考.方法:简要介绍曾庆琪教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对前列腺炎Ⅰ号进行辨析,并介绍典型病案.结果:前列腺炎Ⅰ号的适应证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因病机相符,组方合理,疗效确切.结论:前列腺炎Ⅰ号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上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性科学》2015,(10):67-70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近几年来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故本文将对近几年中西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合回顾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前列腺炎尤其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且处理颇为棘手的一组综合征 ,慢性前列腺炎占前列腺炎的 90 %~ 95 % ,而其中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更为多见。目前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相当混乱。现就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分型、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结合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7.
目的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中药前列康泰方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方,为了探讨其作用机理,本实验研究前列康泰方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并观察前列腺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利用大鼠前列腺侧叶注入大肠杆茵混悬液来建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病理模型,经前列康泰方治疗35天后,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前列腺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前列康泰方能改善慢性细茵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可降低前列腺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结论前列康泰方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前列腺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特征,以便对患者进行更好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方法:对3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其心理特征,并进行心理疏导。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焦虑、悲观、孤独的心理,心理疏导能有效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异常心理。结论:精神因素与慢性前列腺炎有密切关系,减轻心理负担,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类综合征,包括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病,因而有人谓之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简称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类似属于中医“精浊”、“劳淋”、“白淫”等范畴。该病是一种病因程长,疗效慢,容易反复而又非常棘手的慢性病,尚无特效疗法与药物,我们以口服血府逐瘀口服液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殖支原体(Mg)在性病性尿道炎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同时收集78例性病性尿道炎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炎症亚组45例和非炎症亚组33例)与51例无前列腺炎者的首段尿沉渣和前列腺液标本,均采用PCR方法检测Mg-DNA。结果所有尿沉渣标本Mg检测阴性。性病性尿道炎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前列腺液Mg检出率为6.4%(5/78),无前列腺炎组为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炎症亚组(11.1%,5/45)与非炎症亚组(0)也无统计学差异(P=0.14)。结论Mg可从前列腺液中检出,但尚不足提示其与性病性尿道炎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