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正常牙合.gif (96 bytes)及重度磨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性开(牙合)和骨性深覆(牙合)的下颌应力分布、影响因素及其病因联系.方法通过尸体解剖建立两种错(牙合)的下颌二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模型,按照轴对称原理,在力系分析基础上进行模拟加载,比较下颌应力状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①咬合瞬间骨性开(牙合)和骨性深覆(牙合)的下颌应力存在明显差异,与骨性深覆(牙合)者相比,开牙合者升支前缘及乙状切迹区呈现更高水平拉应力,而下颌角、角前切迹区压应力水平亦显著增高.②下颌形态是影响下颌应力的主要因素,咀嚼肌方向的作用很小.结论形态变异导致的下颌表面应力差异可能是导致骨性开(牙合)者与骨性深覆(牙合)者下颌骨表面生长改建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12):751-752
目的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颅面结构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1~14岁的年轻恒牙列病例45例,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24例,安氏Ⅱ1错(牙合)21例,在正中咬合位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两者颅面结构的差异.结果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SNB、ANB、SNPg、FMA的测量值大于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P<0.05),而SNA、PP-SN、OP-SN、GoGn-SN的测量值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差异是下颌位置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远中错  相似文献   

9.
10.
11.
86例楔状缺损的辅助调051001.gif (96 bytes)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楔状缺损的辅助调(牙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86个有明显(牙合)干扰因素的楔状缺损患牙,并随访观察0.5~1年.其中28个牙仅进行调(牙合)、脱敏治疗.58个牙除进行调(牙合)、脱敏治疗外还进行了缺损充填,6个牙治疗失败后行根管治疗保存了患牙.结果所有患牙的缺损都出现中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调(牙合)是楔状缺损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张家口市2086名青少年错050201.gif (96 bytes)发生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重庆市正常牙合青少年牙颌模型牙列指数的正常值,为正畸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市正常牙合青少年牙颌模型92付(男45付,女47付),测量牙冠宽度、牙弓宽度,计算Bolton指数和Pont指数,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对Bolton指数和Pont指数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Bolton指数和Pont指数存在种族和地区差异,结论Bolton指数和Pont指数在正畸临床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参照本民族和地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2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