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关系。方法将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机上读出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结果晨峰组TO明显高于非晨峰组,TS明显低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HRT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伴有血压晨峰患者的心源性损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 HRT)程度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的ICM患者96 例(ICM组)及无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75例进行研究。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分别测量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 , 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 TS), 并按照TO及TS的结果将HRT进行分类;测量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 , 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 LVEF), 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ICM组患者TO、BNP值、LVDd值高于对照组, 而TS值、LVEF值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功能Ⅳ级患者比较, 心功能Ⅱ级及心功能Ⅲ级患者TS值、BNP值、LVDd值、LVE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功能Ⅲ级患者比较, 心功能Ⅱ级患者TS值、BNP值、LVE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S与LVEF呈正相关, 与LVDd、BNP呈负相关(P<0.01);TO与BNP呈正相关(P<0.05), 而TO与LVEF及LVDd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 Ⅳ级患者HRT1/2比例明显高于NYHA Ⅱ/Ⅲ(P<0.05)。结论 ICM患者心功能越差, HRT减弱越明显, 量化HRT参数联合LVEF有助于预测ICM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静脉溶栓的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03月~2023年0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115例,根据其有无PSD发生分为抑郁组(静脉溶栓后PSD)与无抑郁组(静脉溶栓后无PSD),分别为39例、76例。回顾性分析入组者临床资料,于静脉溶栓后3个月行心理阻抗倾向量表评估,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并分析AIS患者静脉溶栓后PSD的影响因素。结果 抑郁组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08%、35.90%,均高于对照组2.63%、9.21%(P<0.05);抑郁组心理阻抗评分为(51.44±10.81)分,高于无抑郁组(30.29±3.41)分(P<0.05)。经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后并发症、负性生活事件、心理阻抗评分高都是AIS静脉溶栓后发生PS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IS静脉溶栓PSD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负性生活事件、溶栓后并发症及心理阻抗评分,临床可通过健康宣教、加强心理护理及积极预防溶栓后并发症等措施,以降低PSD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肌梗塞的早期治疗中静脉溶栓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对收治的120早期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运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血管再通率方面,观察组(95.00%)较对照组(68.33%)具有显著的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8.33%)较对照组(20.00%)具有显著的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溶栓时间差异方面比较,发病后6h内进行溶栓患者的再通率(97.76%)显著高于发病后6-12h进行溶栓(88.89%)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且溶栓时间越早,患者的再通成功率也越高,应对患者实施早期的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心力衰竭(HF)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左心功能变化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MI后HF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A组(心功能Ⅱ级,20例),B组(心功能Ⅲ级,20例),C组(心功能Ⅳ级,20例),选取同期5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超声心动图进行心脏功能检查,比较四组参与者心脏功能指标、左心结构、左心功能参数。结果四组参与者组间左室游离壁Tei指数、室间隔指数、MAD差异明显,A、B、C组患者室间隔指数、左室游离壁Te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MI后HF患者中C组各指数最高,A组最低,A、B、C组患者MAD明显低于对照组,且MI后HF患者中C组MAD最低,A组最高(P<0.05);C组患者左心室增大率、左心房增大率明显高于A、B组,B组患者左心室增大率、左心房增大率又明显高于A组;C组患者的LVEDV、LVESV明显高于A、B组、对照组,LVSV明显低于A、B组、对照组(P<0.05),但其他三组LVEDV、LVESV、LV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参与者组间LVEF差异明显,且A、B、C组患者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估MI后HF患者的左心功能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脉介入溶栓术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接收5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接受介入溶栓术治疗,随机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6例,比较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前两组髋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髋关节功能高;并发症率低,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脉介入溶栓术患者的整体疗效且改善预后,便于控制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以尿激酶溶栓治疗糖尿病足的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糖尿病足诊断的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除给尿激酶10万单位/d经股动脉穿刺推注(连续10d)外,其他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6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85%患者症状获得改善,82.5%患者溃疡处形成新肉芽;而对照组分别只有50%和40%,且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足背动脉多普勒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流速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以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帅艳 《西南军医》2015,(3):294-296
目的探讨湿化液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氧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8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接受室温湿化氧疗,观察组(n=42例)接受人体鼻腔温度(30~35℃)的加温湿化氧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氧疗舒适度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氧气温度、湿润度和鼻咽部感觉等氧疗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痰液性状、痰量、咳痰难度、咳嗽程度等氧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 O2、p H、Sp O2等氧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湿化氧疗能明显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氧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溶栓疗法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78例ACI患者随机分两组:(1)动脉溶栓组28例,应用尿激酶25~75万单位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2)静脉溶栓组50例,应用尿激酶150万单位行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分别于溶栓前和溶栓后6 h、3、7 d测定凝血酶(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结果(1)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6、24 h、3 d ESS评分高于静脉溶栓组(均P<0.05)。(2)动脉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6.43%,残疾率为3.57%。静脉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2.0%,残疾率为8.0%;两组1个月时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静脉溶栓组致残率(8.0%)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3.57%)(P<0.05)。(3)凝血指标:溶栓后6 h、3、7 d TT与PT静脉溶栓组较动脉溶栓组明显延长(均P<0.05);6 h、3 d FIB明显下降(P<0.05)。(4)动脉溶栓组中梗死灶内出血4例,静脉溶栓组中脑实质内出血5例。结论动、静脉溶栓治疗ACI均有较好疗效和相对安全性。动脉溶栓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早期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PCI与直接PCI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2021年医院胸痛中心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2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溶栓后早期PCI组90例,发病12 h内接受溶栓治疗,溶栓后24 h内在本中心行PCI 87例,转上级医院行PCI 3例。直接PCI组134例,发病24 h内在本中心行直接PCI治疗。比较两组PCI术前血流再通率、术中慢血流和无复流发生率、血栓抽吸率、延迟支架率、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PCI术后LVEF、NT-proBNP水平。结果 溶栓后早期PCI组较直接PCI组导丝通过前TIMI3级血流率更高(P<0.01),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更低(P<0.01),术中需要血栓抽吸(P<0.05)和延迟支架情况更少(P<0.01),反映近期心功能的客观指标更好(P<0.05);两组急性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以及院内死亡发生率直接PCI组略高于溶栓后早期PC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非致命性出血发生率要高于直接PCI组(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发生的影响及停用时机.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内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幅度和SSS评分上升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2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 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在溶栓早期进行会加重颅内出血发生率,建议溶栓24 h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阿司匹林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患者,分为两组,合并糖尿病组52例和不合并糖尿病组46例。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后1 d,21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不合并糖尿病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不合并糖尿病组的NIHSS评分平均6分,合并糖尿病组的NIHSS评分平均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 d,不合并糖尿病组的NIHSS评分平均2分,明显低于合并糖尿病组的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 d,mRS评分表明,不合并糖尿病组预后良好者43例(93.48%)明显高于合并糖尿病组42例(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合并糖尿病组有4例(8.69%)mRS评分0分,完全恢复,但合并糖尿病组无一人恢复至0分。结论发现糖尿病使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效果获益降低,但仍可以在阿替普酶溶栓后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SWI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脑微出血(CMB)的变化,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CMB对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首次MRI检查均在发病6 h内,复查时间为3~5天,根据首次MRI检查CMB的数目将患者分成3组:无CMB组(30例)、轻度CMB组(24例)、中重度CMB组(32例),用SWI分析3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后CMB的变化。结果 溶栓治疗后,无CMB组出血转化3例,出血转化率10.0%;轻度CMB组出血转化3例,出血转化率12.5%;中重度CMB组出血转化12例,出血转化率37.5%。中重度CMB组在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风险高于无CMB组和轻度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CMB组在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风险未见明显高于无CM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CMB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可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高海拔地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率震荡现象(HRT)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上明确诊断为器质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者30例做观察组.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有室性期前收缩者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计算HRT指标:震荡初始(T0)、震荡斜率(TS)值.结果:观察组T0值(1.76±2.53)%对照组TO值(-4.89±1.9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001);TS值观察组(4.35±2.67)ms/RRI对照组(11.30±5.18)ms/RRI,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海拔地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途径血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采用经颈静脉穿刺后,置管造影并植入滤器,留置导管持续血管内溶栓同时联合足背静脉溶栓;而同期有16例患者(对照组)仅行足背静脉溶栓.结果 治疗组溶栓时间为(6.6±2.3)d,对照组为(8.2 ±1.4)d;所用尿激酶总量治疗组为(552±224)万u,对照组为(700±166)万u.联合溶栓能显著减少溶栓时间与尿激酶用量(P<0.05).治疗组溶栓前后大、小腿周径分别减小(4.6 ±2.1)cm、(4.0±2.1)cm,对照组分别为(3.2±1.7)cm、(2.7±1.5)c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完全溶通率为66.7%.对照组完全溶通率为3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例患者在血栓完全溶通后从原穿刺处将滤器取出.结论 经颈静脉途径导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柃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效果好,完全溶通后可从原穿刺处回收滤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和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 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治疗的10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动脉溶栓与介入联合治疗,评估其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疗效、脑血流动力和CVR能力。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DVp和DVm均较治疗前下降,Vp、Vm明显增高,研究组改变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疗效分布及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PI明显下降、CVR明显增高,研究组改变更明显(P<0.05)。 结论 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稳定缺血脑组织,有利于改善脑组织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联合术后伊班膦酸钠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VAS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汉中市中心医院脊柱科收治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联合组在术后1周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Barthel指数及骨密度和血清抗酒石酸酸性膦酸酶(TRACP-5b)水平。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椎体前缘高度(24.64±2.53)mm显著高于对照组(19.37±1.56)mm,Cobb角(9.23±2.64)°显著低于对照组(16.31±3.06)°。术后两组VA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有改善,术后3个月联合组VAS评分(1.74±0.4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36±0.54)分(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Barthel评分(87.42±5.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53±4.75)分(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和血清TRACP-5b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TRACP-5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伊班膦酸钠可减轻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的疼痛,并可以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的AION患者44例49只眼,其中19例患者的20只眼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另外25例患者的29只眼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对照组)。在15 d治疗期内,治疗后第1,3,8,15天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每天观察视力、眼底变化,治疗前有视野检查者复查视野。结果:实验组视力提高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10.685,P<0.01);用药1 d,两组视力提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9,P>0.05);自第3天起,实验组视力提高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7,P<0.05;t=3.667,P<0.05;t=4.220,P<0.01);实验组的20只患眼在治疗后视野缺损均较治疗前缩小,治疗15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光敏度结果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2.79,P<0.01)。治疗前两组的视力和30°中心视野内的光敏度数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0.525,P>0.05;t=1.97,P>0.05)。在治疗的第3,8,15天实验组视力提高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667,P<0.05;t=3.667,P<0.05;t=4.220 P<0.01)。治疗结束后实验组视野缺损明显改善,30°中心视野内的光敏度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79,P<0.01)。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AION患眼的视力及缩小视野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评价单纯抗凝与血管内局部溶栓结合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效果.方法 收集采用单纯抗凝治疗和局部溶栓结合抗凝治疗的CVST患者各30例,单纯抗凝组患者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治疗12个月;局部溶栓结合抗凝组患者分别接受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18例)、颈内动脉溶栓(6例)、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结合颈内动脉溶栓(6例)治疗,术后常规口服华法林12个月.结果 局部溶栓结合抗凝组30例患者静脉窦主干实现再通,有2例窦内接触性溶栓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增多并发症;单纯抗凝组27例患者静脉窦主干实现再通,3例患者影像学显示再通不明显,但临床症状改善,无出血并发症.出院前单纯抗凝组患者和局部溶栓结合抗凝组患者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13.4±1.6、1.8±0.7和14.2±1.3、1.4±0.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12个月随访时局部溶栓结合抗凝组患者恢复好于单纯抗凝组,单纯抗凝组有2例患者自觉偶发头痛,其中1例为CVST复发.结论 局部溶栓结合抗凝治疗CVST是安全有效的,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溶栓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07至2016-09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发病在4.5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 58 例给予rt-PA 0.9 mg/kg静脉溶栓;对照组23 例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比较溶栓和常规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及14 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溶栓组治疗后 24 h、7 d 及 14 d 时,NIHSS 评分较溶栓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为52.17%。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为10.34%,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3.45%;对照组脑出血发生率8.69%,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4.35%。溶栓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5.17%和8.6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87)。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4.5 h 内给予rt-PA 静脉溶栓治疗较常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