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玉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43-4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针刺对照组64例,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组64例,分别应用传统针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来治疗中风偏瘫。结果:各组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肌力,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梁慧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15-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及对照组(单纯针刺)各30例,进行疗效观察及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传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与传统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通过对症状分级评分标准分值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喷嚏评分、流涕评分、鼻塞评分、鼻痒评分,同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传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可以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且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足三里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愈率80.90%,愈显率93.26%,总有效率95.50%。结论:针灸配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中风先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7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俞募配穴针刺基础上联合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大便性状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使用润泻剂次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①两组治疗前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大便性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幅更明显(P0.01);③两组治疗后大便性状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大便性状评分升幅更明显(Z=-2.618,P=0.0090.01);④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1.83%,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⑤观察组使用润泻剂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生大黄粉穴位贴敷能有效降低中风后便秘患者便秘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患者排便困难及大便性状,对药物的依赖性较低,疗效优于单纯俞募配穴针刺法。  相似文献   

6.
舒愈膏穴位贴敷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愈膏穴位贴敷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舒愈膏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分别予以针刺、舒愈膏穴位贴敷治疗;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针刺组、舒愈膏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舒愈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愈膏穴位贴敷治疗缺血性中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17)
目的观察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方法将15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针刺一周1次,穴位敷贴10 d一次。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胶囊每日10 mg。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鼻塞,流鼻涕及鼻部不适情况。结果 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试验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有效缓解症状,优于抗组胺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俞芳洁  李月琴  潘英 《新中医》2020,52(4):161-163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艾灸配合穴位贴敷干预血液透析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均予常规疗法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同期加予艾灸和中药穴位贴敷,连续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评定胃肠功能紊乱症状评分。4周后,患者评价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恶心、呕吐、腹胀、厌食、其他症状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4项症状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用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干预血液透析患者,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紊乱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单独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n=45)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穴位敷贴配合电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析患者康复指标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偏瘫康复MTT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风偏瘫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电针治疗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促进病患偏瘫症状康复,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提升病患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眩晕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眩晕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眩晕患者采取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有效缓解眩晕,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对眩晕患者治疗中。  相似文献   

11.
熊涛 《光明中医》2016,(18):2705-2706
目的观察神阙穴中药贴敷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神阙穴中药(木香、苦杏仁、大黄)贴敷,每日2次,足三里穴位按摩,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中风病常规治疗,并予膳食指导,嘱患者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摄取适量的食物纤维。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便秘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穴中药贴敷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瘫痪膏穴位贴敷配合康复训练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方法]将1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70例康复训练。治疗组70例瘫痪膏穴位贴敷配合康复训练联合西药。治疗1疗程(28d)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均有临床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瘫痪膏穴位贴敷配合康复训练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黄粉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粉穴位贴敷(神阙)联合艾灸(天枢、足三里)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和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CS)各维度评分,并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经止痛中药内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以补肾活血,通经止痛中药辨证内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经期前3天开始内服中药,每天1剂,关元穴、三阴交穴贴敷痛经贴,每天1贴,连用6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患者经期前3天开始口服维生素B6片40mg,1天3次,连用6天为1个疗程,行经时加口服布洛芬片0.2,1天3次,连用3天,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3.75%,2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且远期疗效优于口服维生素B6、布洛芬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在中风后吞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应用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2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吞咽障碍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50例,采用男女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Hensson脑室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 d、7 d、14 d 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室缩小例数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健侧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健侧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周围性面瘫患者63例,采用健侧穴位中药贴敷,患侧穴位针刺的治疗方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63例患者中痊愈43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配合健侧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针法加通痹方穴位贴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针刺配合运动针法加通痹方穴位贴敷,对照组(36例)采用单纯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针法加通痹方穴位贴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配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采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穴位贴敷配合针刺治疗)和对照组(针刺治疗)各43例,观察并记录指标,同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优于对照组(P0.05);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穴位贴敷配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若护理得当有助于提高本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热补"针刺法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符合诊断的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热补"针刺法结合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单纯采取中药穴位贴敷。观察30天后分别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在总有效率及喘息、咳痰、胸膈瞒闷、喘鸣音症状缓解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热补"针刺法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