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谭焰  季磊  谷伟  孙丽华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1):1606-1609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COPD大鼠膈肌细胞过度凋亡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COPD组和噻托溴铵干预组。采用烟熏及气管内注射脂多糖建立COPD模型,第91天将大鼠处死,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各组膈肌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膈肌细胞内Fas蛋白的表达,Westrenblot法检测膈肌细胞中FasL及Caspase-3的含量,RT—PCR法检测Caspase-3基因表达。结果噻托溴铵组大鼠膈肌细胞的凋亡率、Fas、FasL、Caspase-3蛋白含量及Caspase-3基因表达均低于COPD组,高于健康对照组,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结论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膈肌细胞过度凋亡,Fas/FasL途径参与了膈肌细胞凋亡的调控,噻托溴铵可抑制膈肌细胞的过度凋亡,延缓COPD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膈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COPD模型组(B组),COPD模型+rhIGF-1干预组(C组),每组15只.第1天、第14天和第28天各组处死5只,取完整膈肌称重后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各组膈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膈肌细胞Fas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各组膈肌细胞Fas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第28天后B、C组膈肌质量均小于A组,C组大于B组(P<0.05).同一时间点B、C组膈肌细胞凋亡率.Fas蛋白阳性细咆率及Fas基因表达水平均大于A组,C组小于B组(P<0.05).结论 Fas/FasL介导的凋亡途径参与了膈肌凋亡的发生,rhIGF-1可能通过干预Fas/FasL途径减少了膈肌凋亡,对COPD大鼠的膈肌凋亡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克仑特罗对COPD大鼠膈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克仑特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膈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Fa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再分为造模前、造模2周、造模4周三个亚组。A组正常喂养;B、C组用气管注入脂多糖(LPS)加烟熏法造模;C组在造模基础上给予克仑特罗干预。用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膈肌细胞凋亡率及Fas表达率。结果4周后,经肺HE切片证明B、C组造模成功。随时间推移,A组各亚组间细胞凋亡阳性率及Fas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B、C组造模2周、4周亚组显著高于同期A组(P均〈0.01),B、C组各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C组造模2周、4周亚组细胞凋亡阳性率显著低于同期B组(P〈0.05)。结论烟雾、LPS在COPD形成过程中参与膈肌细胞凋亡调控,克仑特罗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下调Fas表达减少膈肌细胞凋亡,对COPD所致的膈肌疲劳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熏烟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肺组织中AP 2α表达与肺间隔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被动吸烟80 d来复制大鼠COPD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Wesl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活化的半胱天冬酶类3(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核中AP-2α蛋白的表达.结果 采用熏烟法成功复制了大鼠COPD模型.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大鼠肺组织中活化的Caspase-3增加,肺间隔细胞凋亡增多;肺组织中AP-2α的阳性率增加,胞核中AP-2α蛋白水平增加(P<0.05).结论 AP-2α可能参与了烟雾暴露所致的大鼠肺间隔细胞凋亡及CO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COPD患者及烟雾暴露COPD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肺功能和肺气肿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烟雾暴露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分别采集COPD患者(13例)和对照患者(12例)及烟雾暴露80 d大鼠(11只)和对照大鼠(12只)的肺组织标本,用HE染色评估肺部病理改变,用平均内衬间隔(MLI)与平均肺泡数(MAN)评估大鼠肺气肿程度;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这两种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其与肺功能和肺气肿指标的相关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患者和大鼠均出现明显肺气肿病理改变.COPD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13.2±2.6)%和(28.9±3.1)%]明显高于对照患者[(5.6±1.5)%和(5.8±1.2)%].COPD患者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28.9±3.1)%]明显高于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13.2±2.6)%],二者间呈正相关(r=0.60,P<0.05);COPD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与FEV.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3和-0.69,均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5和-0.71,均P<0.05),与残气容积/肺总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和0.70,均P<0.05).COPD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4.1±0.4)%和(10.0±1.0)%]明显高于对照大鼠[(0.2±0.1)%和(2.1±0.4)%],COPD大鼠肺组织MLI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59,P<0.05),MAN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81,P<0.05).结论 COPD患者和大鼠肺内存在异常的细胞凋亡现象,其肺泡上皮细胞凋亡较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更为明显,且二者呈正相关;COPD患者和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与其肺功能及肺气肿的改变明显相关,推测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不予处理,对照组及治疗组建立大鼠COPD模型,香烟暴露2周后治疗组同时给予辛伐他汀治疗6周;8周后处死大鼠,TUNEL法测算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的Caspase-3、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结果正常组肺泡上皮细胞AI为6.21%±1.28%、气道上皮细胞AI为3.55%±0.87%,对照组分别为31.41%±2.67%、17.86%±2.7%,治疗组分别为20.98%±3.00%、10.20%±1.52%。对照组、治疗组AI与正常组比较,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AI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治疗组肺组织中Caspase-3、iNOS mRNA表达量增加、eNOS mRNA表达量降低(P均<0.05);且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均<0.05)。各组大鼠肺组织中Caspase-3 mRNA与iNOS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94、0.89、0.91,P均<0.05),与eNOS mRNA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88、-0.65、-0.92,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对COPD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该作用与其增加COPD大鼠肺组织中eNOS mRNA表达,减少iNOS mRNA、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徐晟伟  沈若武  张蓓 《山东医药》2011,51(30):24-25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其环氧合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12只,氨溴索组12只。对照组室内正常喂养,腹腔内注射灭菌生理盐水1次/d。模型组采用香烟熏吸加气管内注射LPS法建立COPD模型。氨溴索组在建立模型的第10天起腹腔注射氨溴索1次/d。40 d后取各组大鼠肺组织,分别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气道炎症的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COX-2。结果模型组肺组织在光镜下呈现COPD典型病理和形态改变,氨溴索组肺组织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对照组、模型组、氨溴索组大鼠肺组织COX-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87±0.019、0.557±0.042、0.314±0.025,组间相比,P均〈0.01。结论氨溴索可减轻COPD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中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赤芍承气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赤芍承气汤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内毒素(LPS)+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模型组用生理盐水、治疗组用复方中药赤芍 承气汤分别灌胃,4天后开腹取鼠肝组织作病理检查,以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Fas,FasL蛋白在大鼠肝 的表达情况,并观察赤芍承气汤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LPS+D-GalN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肝坏死并有广阔物肝细胞凋亡,伴Fas,FasL蛋白在肝细胞中强烈表达;肝细胞Fas/FasL阳性率,模型组为83%:92%,中药组为53%:50%,经统计学分析,P<0.01;其阳性表达率随肝细胞坏死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赤芍承气汤可减轻肝细胞Fas/FasL的表达,抵抗内毒素诱发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刺激后大鼠膈肌细胞8一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的变化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l)表达对8.OHdG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CSE分别刺激大鼠膈肌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大鼠膈肌细胞8.OHdG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膈肌细胞ROS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检~IJOGG!mRNA水平,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OGGl蛋白水平。结果经相同CSE浓度分别刺激大鼠膈肌细胞24、48和72h后,大鼠膈肌细胞中8-OHdG含量、ROS水平及OGGlmRNA和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但经不同浓度CSE刺激相同时间后,10.00%CSE和20.00%CSE刺激组大鼠膈肌细胞8-OHd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5.00%CSE刺激组(P〈0.05);大鼠膈肌细胞内ROS水平、OGGlmRNA和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大鼠膈肌细胞8-OHdG含量与其ROS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26,P:0.000);经CSE刺激后,大鼠膈肌细胞OGGl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O.05),但大鼠膈肌细胞8.OHdG含量与其OGGlmRNA和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r=0.373,P=0.254;r=0.329,P=0.296)。结论CSE刺激可引起大鼠膈肌细胞8-OHdG升高,8-OHdG含量与ROS水平有关,但与其修复酶OGGl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姜黄素诱导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凋亡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20只雄性6周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博来霉素组,在博来霉素组大鼠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制作肺纤维化模型,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入等渗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于实验第28天处死大鼠,留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肺成纤维细胞分离、原代培养及传代.将体外培养的生理盐水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NLF)和博来霉素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MLF)分别用不同浓度(5、10、20和40 μmol/L)的姜黄素孵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鉴别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蛋白的表达,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凋亡中相关基因Caspase-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LF在分别用5、10、20和40 μmol/L姜黄素作用12 h后,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0.17±0.53)%、(37.20±0.25)%、(45.12±0.31)%和(51.90±0.27)%,明显高于未用姜黄素孵育的阴性对照组的(4.59±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3.2,P<0.01);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1±0.7)%、(60.5±0.6)%、(69.1±0.9)%和(74.9±0.7)%,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5.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0.3,P<0.01);Caspase-8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7.2±0.5)%、(46.8±0.4)%、(56.5±0.3)%和(67.3±0.3)%,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4.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93.4,P<0.01);Caspase-9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38±0.88)%、(47.51±0.24)%、(57.75±0.63)%和(68.36±0.29)%,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4.9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86.7,P<0.01).NLF在姜黄素作用12 h后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阳性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975、1.521、1.527和0.935,均P>0.05).结论 姜黄素可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头孢噻肟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54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只,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盐酸氨溴索组(C组),B、C组采用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 mg/kg)的方法制作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A组气管内灌注生理盐水.C组每天腹腔内注入盐酸氨溴索35 mg/kg.分别于给药后第7、14、28天,各组每次取6只大鼠,鼠尾静脉注射头孢噻肟(600 mg/kg)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头孢噻肟的浓度,并取肺组织做病理观察.结果 第7天C组BALF头孢噻肟浓度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64),第14天C组BALF头孢噻肟浓度上升,C组与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第28天C组锐降,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26).结论 盐酸氨溴索可提高肺纤维化初期BALF中头孢噻肟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13.
申严  卓宋明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7):1286-1289
目的通过观察COPD大鼠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 kinases,P1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B,PKB)与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amma 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γ-GCS)的表达,研究P13K、PKB通路和rGCS的关系及其在COPD中可能的参与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COPD组和对照组。采用每日熏香烟和两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肺组织中7-GCS活性,原位杂交检测肺组织中rGCS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肺组织中P13K、PKB与γ-GCS蛋白水平。结果COPD组大鼠肺组织中γ-GCS差异(P〈0.01)。P13K、PKB与γ-GCS免疫组织化学在COPD组可见肺泡、支气管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位杂交示COPD组大鼠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与小动脉平滑肌细胞7-GCSmRNA广泛表达,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壁细胞及小血管平滑肌细胞胞浆中皆有蛋白阳性信号表达;图象定量分析示大鼠COPD组P13K、PKB与γ-GC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得出P13K、p—PKB蛋白表达与γ-GCS活性、mRNA及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OPD大鼠肺组织7-GCS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P13K、p-PKB蛋白也有相应高表达,提示P13K、PKB和γ-GCS可能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且可能参与了γ-GCS的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LPS联合烟熏方式建立一种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模型。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18只。模型组第1天、第14天气道滴入LPS,2~13d、15~40d烟熏大前门牌香烟每次连续8支,30min/d。分别于第21天、第31天,第41天分期取肺组织(即烟熏第20天、第30天、第40天),AB-PAS染色,黏液染色面积与气道上皮面积的比值反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的化生程度。结果:气道上皮黏液染色与上皮面积比值:正常对照组大鼠大气道和中气道上皮第20天、第30天、第40天面积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第20天、第30天、第40天面积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面积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第20天、第30天、第40天面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0天与第4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小气道上皮各期均未见到黏液染色。结论:应用复合造模方法在第30天时建立了COPD急性加重期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kB(NF-kB)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Res)干预作用。方法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es低(25mg/kg)、中(50mg/kg)、高(100mg/kg)剂量组及地塞米松(DM,3mg/kg)干预组,以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法制备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各组肺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改变情况,检测各组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肺组织中NF-k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在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呈现典型的肺泡炎(7d)、纤维组织增生(14d)及稳定的肺纤维化(28d)等表现。②与对照组[(265.20±8.90)ug/g,(325.60±31.26)ug/g,(325.80±48.75)ug/g]相比,第7、14、28天模型组[(486.00±36.15)ug/g,(770.60±63.29)ug/g,(1065.00±181.31)ug/g]及Res低剂量组[(454.80±46.61)ug/g,(803.20±126.96)ug/g,(962.00±184.12)ug/g3中羟脯氨酸含量随纤维化进展逐渐增高(P值均〈0.05),Res高[(363.80±27.31)ug/g,(511.40±43.62)ug/g,(530.20±161.04)ug/g]、中剂量组[(376.60±30.15)ug/g,(510.00±76.66)ug/g,(596.40±139.00)ug/g]及DM干预组[(349.60±41.53)ug/g,(475.60±38.64)ug/g,(524.80±135.89)ug/g]变化趋势与模型组及Res低剂量组类似,但羟脯氨酸含量低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及Res低剂量组(P值均〈0.05)。③第7、14、28天模型组(28.02±1.36,42.22±1.29,54.33±0.58)及Res低剂量组(27.61±1.28,42.16±0.99,53.86±0.76)中NF—k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89±0.19,3.01±0.33,2.90±0.28,P值均〈0.05),并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Res高(23.04±1.46,27.80±1.48,33.92±0.96)、中剂量组(23.67±0.59,28.38±0.64,34.28±1.08)及DM干预组(22.14±2.14,27.22±1.89,33.18±1.44)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类似,但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及Res低剂量组(P值均〈0.05)。结论NF-kB的高表达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Res抑制NF-kB的高表达可能是其防治肺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