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在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03年2月至2003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并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合并脂肪肝的动物模型,再给予二甲双胍625mg/(kg.d)灌胃进行干预治疗10周。18周末检测大鼠血糖、血脂、肝功、肝脏脂质定量、肝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肝组织学变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组织的蛋白表达。结果二甲双胍可以显著降低血糖、血脂、肝脏脂质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肝脏脂肪变程度,降低TNF-α在肝组织的蛋白表达。结论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观察二甲双胍对高脂饲养大鼠肝脏脂肪变的干预效果.方法:21只(?) 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7只,普通饮食组(SD),高脂饮食组(HF),二甲双胍组(HF- Met)在高脂饮食的同时给予二甲双胍,共8wk.8 wk末处死大鼠,称量附睾脂肪,计算肝指数,生化方法测定ALT、AST、TG、TC、FFA、SOD和MDA.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ISA法检测肝脏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葡萄糖输注率(GIR)来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HF相比,HF-Met肝细胞脂肪变和小叶炎症明显减轻,肝指数、胰岛素、AST、ALT、TG、FFA显著下降(3.25±0.26 vs 4.29±0.12,33.37±8.34 vs 46.73±5.24,17.29±5.34 vs 43.48±6.21,4.10±2.47 vs 12.05±4.05,P<0.01;106.0±31.04 vs 141.37±24.87,48.31±16.11 vs 88.34±21.94,P<0.05)TNF-α的表达也显著下降,GIR增加(7.58±1.05 vs 6.31±1.28,P<0.05).结论:二甲双胍干预能明显改善高脂饲养大鼠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肝脏TG、FFA和TNF-α的表达,减轻肝脏脂肪变的程度,提示胰岛素增敏治疗可能是NAFLD防治的一种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及阿卡波糖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中TNF-α、细胞色素P4502E1 (CYP2E1)的影响. 方法 高糖高脂饮食8周+腹腔注射小剂量STZ(15 mg/kg)建立糖尿病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ALFD组(NF,10只,高糖高脂饲料);二甲双胍干预组[DM,10只,高糖高脂饲料+二甲双胍500mg/(kg· d)];吡格列酮干预组[DP,10只,高糖高脂饲料+吡格列酮15 mg/(kg·d)];阿卡波糖干预组[DA,10只,高糖高脂饲料+阿卡波糖100mg/(kg·d)].干预4周后应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CYP2E1 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与NF组比较,DM、DP及DA组的TNF-α及CYP2E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DM、D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降低程度小于DM、DP组(P<0.05).同时,TNF-α及CYP2E1蛋白表达呈现相同趋势TNF-α:NF(51.86±3.78)%,DM(20.78±2.51)%,DP(19.34±3.17)%,DA(41.37±2.98)%,P<0.05; CYP2E1:NF(33.87±4.15)%,DM(16.78±2.54)%,DP(15.69±1.79)%,DA(22.67±4.02)%,P<0.05]. 结论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及阿卡波糖均可减少大鼠肝脏TNF-α、CYP2E1的表达,其中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作用相似,阿卡波糖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喂养基础饲料,NASH组(28只),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建立NASH大鼠模型,12w末处死NASH组4只,病理证实造模成功后,进一步将NASH组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饮食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各8只)。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156mg·kg-1·d-1,饮食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除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转以基础饲料喂养,继续饲养12w后,空腹处死所有动物。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血糖、血脂、胰岛素和TNF-α水平,肝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炎症坏死程度,RT-PCR检测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各项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二甲双胍能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NF-αmRNA表达,明显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炎症坏死程度及各项血清学指标,饮食治疗组TNF-αmRNA的表达亦降低,肝组织学一定程度改善,但各项血清学指标仍持续增高。结论TNF-α表达增强参与了NASH的发生发展,应用二甲双胍可以抑制肝脏TNF-α基因的表达,调节肝脏脂肪代谢和改善肝组织炎症坏死。  相似文献   

5.
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TNFα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与脂肪肝的关系,以及TNFα在肝脏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经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8周、18周末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和相关生化指标,18周末光镜、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改变和TNFα在肝脏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周末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诱导出胰岛素抵抗,8周末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8周末肝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肝脏存在着严重的脂肪变性;电镜结果显示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变形,部分线粒体嵴融合消失,TNFα在肝脏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合并脂肪肝,TNFα在脂肪肝的发生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及对肝脏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C57BL/J6小鼠分为健康对照组、高脂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4~15只.健康对照组小鼠常规喂养.高脂组及二甲双胍组均给予高脂饮食喂养,二甲双胍组于高脂喂养4周后给予二甲双胍干预,喂养8周后对小鼠行葡萄糖耐量实验,处死小鼠后测定各组肝脏TG含量,并测定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的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UC)、肝组织TG均显著增加[998±87比1409±106,(10.05±0.29) umol/g比(27.11±4.76) μmol/g],而二甲双胍组的葡萄糖耐量和肝脏脂质沉积均显著改善,AUC和TG均显著低于高脂组[1178±90和(15.12±2.11) μmol/g],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328和89.212,P均<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的肝脏内质网伴侣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反映内质网应激的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的蛋白表达水平(磷酸化eIF2α/总eIF2α)亦显著增加,而二甲双胍组GRP94 mRNA和eIF2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高脂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002和137.321,P均<0.05).结论 高脂饮食可引起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并伴肝细胞内质网应激;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脂肪肝,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改善肝脏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大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SREBP-2,HMGR,LDLR,CYPA7a1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2型糖尿病组(DM),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组(DM+MET)。CON组给予标准饮食,DM组及DM+MET组高脂饮食8 w给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DM+MET组给予二甲双胍灌胃治疗(500 mg·kg-1·d-1)。12 w后检测各组大鼠FPG、FINS、TG、TC、LDL-C、HDL-C、TBA等血清生化学指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形态变化。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脏SREBP-2、HMGR、LDLR、CYP7a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DM组与CON组比较FPG、FINS、TG、TC、LDL-C、TBAs表达升高(均P<0.05)。HE染色肝脏脂质沉积,脂肪空泡明显增多。CYP7a1 mRNA表达升高(P<0.05),SREBP-2、HMGR、LDLR mRNA表达降低(均P<0.05);DM+MET组与DM组比较FPG、FINS、TG、TC、LDL-C、TBAs表达降低(均P<0.05)。HE染色肝脏脂肪空泡明显减少。SREBP-2、HMGR、LDLR、CYP7a1 mRNA表达升高(P<0.001)。结论二甲双胍使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SREBP-2 mRNA及下游基因HMGR、LDLR表达上调,促进胆固醇合成和吸收,另一方面,二甲双胍可使CYP7a1 mRNA表达上调,促进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加速胆固醇降解,二甲双胍通过协调胆固醇的合成途径和转化途径促进胆固醇代谢,进而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散对糖尿病(DM)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肝脏中核因子(NF)-κB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IR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吡咯列酮组和解毒通络调肝组。给药8w后进行各指标检测。结果解毒通络调肝散能升高DM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降低大鼠肝脏中NF-κB蛋白、MCP-1蛋白表达。结论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大鼠IR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DM大鼠肝组织中NF-κB、MCP-1表达,发挥抑制肝内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桑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高脂饲料喂养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T2DM雄性Wistar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00 mg/kg灌胃)、桑叶总黄酮组(200,100,50 mg/kg灌胃),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4 w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肝脏PPARα和AMPKα2蛋白表达。结果桑叶总黄酮能降低T2DM大鼠的FPG、FINS水平,Western印迹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PPARα和AMPKα2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经桑叶总黄酮干预治疗后,AMPKα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PPARα蛋白水平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桑叶总黄酮对T2DM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增加大鼠肝脏AMPKα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长期高饱和脂肪酸饲养大鼠肝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和PPARα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降低肝脏胆固(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的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组)、高脂组(HF组)和高脂加二甲双胍组(Met组,高脂喂养4个月,第5个月加用二甲双胍胃1个月),喂养共5个月,测定血清、肝脏组织中的TC和TG含量;分别应用实时PCR、Western印迹检测肝脏AMPKα 和PPARα 的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PPARα 转录因子DNA结合活性测定用ELISA法.结果 与C组比较,HF组大鼠肝脏AMPKα2和PPA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AMPKα 蛋白表达及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PPARα蛋白表达及DNA结合活性分别降低 48.6%、21.6%(均P>0.05); 肝脏TC、TG含量(均P<0.05)和血TC、TG水平(均P<0.01)均显著增高.与HF组比较,Met组肝脏AMPKα2 mRNA和蛋白表达及活性显著增高(均P<0.05),PPARα蛋白表达增高56.5%(P>0.05),其DNA结合活性显著增高(P<0.05);肝脏TC、TG含量血TC、TG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二甲双胍降低长期高脂饲养所致的大鼠肝脏、血中TC、TG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其激活肝细胞AMPKα及PPAR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