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置管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40例脑卒中完全性假性球麻痹长期管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此类患者发生反流误吸的原因.结果 脑卒中置管鼻饲患者反流误吸的原因主要有8个方面①胃管在口腔内盘曲;②腹压增高;③气管插管;④咽部环状肌损伤;⑤胃潴留量过多;⑥鼻饲体位及鼻饲量;⑦鼻饲管置入长度;⑧胃管固定不牢.结论 置管鼻饲出现反流误吸会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对各种可能引起反流误吸的原因应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减少和预防反流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鼻饲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的1月~2010年1月需要实施鼻饲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置鼻饲管,待胃肠功能恢复即给予鼻饲;干预组实施插管前、插管操作、插管后护理,同时加强121腔护理及饮食管理。结果干预组机械方面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及代谢性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为低(P〈0.05)。结论鼻饲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护理措施,虽然长期鼻饲会有许多并发症,但正确的护理干预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脑卒中后球麻痹患者进食方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以提高对吸入性肺炎发生原因及预防的认识.方法 将130例急性脑卒中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非鼻胃管组,两组均为清醒病人,接受常规治疗与基础护理.结果 鼻饲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经口喂养组,置管时间>7天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加强对鼻饲患者的护理,尽早拔管给予经口喂养,最大限度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常由真性或假性球麻痹所致,需置胃管鼻饲给予营养物质,以保证患者生命活动的需要.但胃管鼻饲常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并发症,需及时给予处置,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总结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鼻饲经过,就其常见的并发症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急性期常见昏迷,球麻痹不能自行进食,为保证营养素及药物定时供给,通常在发病后24~72h内插入鼻饲管进行鼻饲,鼻饲已成为脑卒中综合治疗的必要手段.下面将针对脑卒中病人鼻饲时置管的方法、鼻饲液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及吞咽康复护理体会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高龄患者长期鼻饲置管的成功率。方法:回顾15例长期鼻饲置管的高龄患者在置管中出现的问题,在传统鼻饲置管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14例首次置管成功,1例因食道闭锁,置管失败。结论:置管前仔细评估患者的认知状态、呼吸道分泌物及影响患者置管的诸多因素,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了意外拔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常由真性或假性球麻痹所致,需置胃管鼻饲给予营养物质,以保证患者生命活动的需要。但胃管鼻饲常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并发症,需及时给予处置,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总结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鼻饲经过,就其常见的并发症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脑卒中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对鼻饲出现并发症的4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现胃管脱出20例,堵管5例,误吸9例,口腔炎、口腔溃疡、腹泻各10例. 结论鼻饲是脑卒中患者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鼻饲放置后,经常会出现胃管脱出、堵管、误吸、口腔炎、口腔溃疡、腹泻等并发症.若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将减少其出现,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鼻饲置管方法的改进。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需鼻饲置管患者随机抽签分成实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新的鼻饲方法,侧卧10~15分钟,从上侧鼻孔快速将胃管插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饲置管方法,按常规插管方法进行插管。当插入至咽喉部时将病人头部向前推移,使脑卒中患者的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这时操作者迅速插入胃管。观察两组病人鼻饲置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成功31例,失败1例,对照组成功24例,失败8例。结果显示实验组鼻饲置管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患者鼻饲置管方法的改进,新的鼻饲方法,侧卧10~15分钟,从上侧鼻孔快速将胃管插入是一种简单且插管成功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家庭老年鼻饲患者的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出院的带管老年鼻饲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由专人负责,建立患者档案,定期电话随访、家庭随访、门诊宣教等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的老年鼻饲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家庭老年鼻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急性期常见昏迷,球麻痹不能自行进食,为保证营养素及药物定时供给,通常在发病后24h~72h内插入鼻饲管进行鼻饲,鼻饲已成为脑卒中综合治疗的必要手段。下面将针对脑卒中病人鼻饲时置管的方法、鼻饲液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及吞咽康复护理体会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肿瘤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2月~2012年2月入院治疗的53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PICC置管法进行治疗,后进行统计和分析患者的PICC常见的并发症及原因与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所选53例患者置管PICC后有15例发生不同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3%,根据其发生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均获得治愈。其中穿刺部位渗血3例、导管堵塞5例、导管感染3例、静脉血栓1例、静脉炎2例、管道滑脱1例。结论:在行PICC置管术时,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严格掌握手术的禁忌症及适应症,同时配合给予严密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使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院对21例PICC置管患者给予一系列舒适护理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对21例PICC置管患者通过穿刺前心理舒适护理、操作时舒适护理,置管后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置管痛苦,提高带管患者的舒适感,减少置管并发症.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中的,既减轻的置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同时提高了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更加适合的胃管置入方法与鼻饲体位。方法:将6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置入胃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较对照显著提高,两组患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取侧卧位、头颈部垫软枕,抬高床头40°~55°方法置入鼻胃管,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肺部感染、胃反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王玉静 《黑龙江医学》2021,45(20):2232-2233
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在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98例确诊为白血病行PICC置管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9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49例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置管时间、舒适度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2个月,对照组带管时间和单根导管使用时间短于实验组(P<0.05),舒适度评分低于实验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延长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时间、单根导管使用时长,提高患者舒适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黎笑冰 《吉林医学》2013,34(24):5055-505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较快的恢复意识,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静脉置管患者出院后存在延续护理和并发症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文中旨在探讨门诊静脉置管护理中心的成立过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门诊静脉置管护理中心,完善工作流程,观察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和感染率的改善情况,同时发放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于设立静脉置管护理中心的满意度. 结果 门诊静脉置管护理中心成立后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9.3%,较前明显提高(P<0.05);并发症及感染率降低至0(P<0.05),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赞同率分别为86.4%和92.5%,对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6.4%和100%,对环境质量满意度分别为87.3%和92.5%. 结论 成立规范的门诊静脉置管护理中心,可较好地解决静脉置管患者出院后存在的延续护理问题,控制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临床特点并探究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肾科透析治疗的116例老年的临床护理方式。探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式。结果:老年患者导管率56.90%高于内瘘率43.10%,导管并发症率33.33%高于内瘘并发症率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血管通道选择导管置管的患者相对较多,因此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要从加快内痿成熟、降低导管置管并发症率出发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保障患者血管通路的疗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PICC置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及监护,试验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并加强对患者留置导管的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强对PICC置管患者的专项优质护理,能减少患者术后置管并发症的并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临床研究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取2种不同长度鼻饲管鼻饲,并对两种插管长度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是插管长度增加10cm的患者上腹部不适感消失,解决了护理问题.但长期鼻饲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并发症.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