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I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丁苯肽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认知功能、神经递质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的5-HT、DA水平及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Gl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1s.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老年CIS患者可有效缓解其认知功能障碍,调节其神经递质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为卒中后VD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唐山市工人医院97例卒中后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联合治疗组(49例)。对照组应用奥拉西坦治疗,联合治疗组应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并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应用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判定痴呆程度,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检查两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平均脑血流速度,测定血清BDN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并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SPSS 24.0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联合治疗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本组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NIHSS、MMSE、CDR和ADL评分改善情况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MCA、VA和AC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主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FGF和BDN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b FGF、BDN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VD患者应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控制痴呆症状,改善脑血流指标,恢复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BDNF、bFGF水平有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抽选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4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计20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100例采用尼莫地平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不同结局。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前脑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对比MMSE、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C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对比血浆SOD、TXB2、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SOD、TXB2、NSE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对比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丁苯酞软胶囊、尼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脊液(CSF)中乙酰胆碱(ACh)和胆碱(Ch)含量的影响,以及ACh、Ch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VD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和VD组22例(未进行依达拉奉治疗),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HPLC)进行脑脊液的ACh和Ch检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而后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VD组和治疗组患者CSF的ACh和Ch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①ACh的降低与认知障碍呈正相关,提示ACh是与高级神经功能有关的重要神经递质;②依达拉奉能清除自由基能提高脑内ACh水平,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5,(12):50-52
目的通过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脑小血管病(SVD)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及脑电图的变化,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2例SVD伴发VCIND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每次0.2 g,每日3次,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Mo CA、MMSE、EEG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前后Mo CA、MMSE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o CA、MMSE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对照组Mo CA、MMSE、EEG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有效改善SVD伴发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谷维素联合芬吗通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22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吗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谷维素联合芬吗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清神经递质、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SH、LH、E_2、5-HT、NE及D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LH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E_2、5-HT、NE及DA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维素联合芬吗通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激素水平,恢复神经功能紊乱,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ox-LDL、Lp-PLA2、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血清ox-LDL、Lp-PLA2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12.349,P0.001);观察组定向力、瞬时记忆等认知功能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p-PLA2、ox-LDL水平低于对照组(t=20.329、18.222,P0.001);观察组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t=10.431、7.043,P0.00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ox-LDL、LpPLA2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服用多奈哌齐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了丁苯酞软胶囊,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MMSE与ADL评分情况进行比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ADL评分情况也要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对于改善患者病情、消除患者智力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患者认知功能和大脑中动脉博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的影响。方法 收集LA合并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100例为LA组,选取非血管性认知功能异常患者100例为NLA组,每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常规治疗加丁苯酞软胶囊(0.2g,每日3次),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scale assessment,MOCA)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认知功能及PI。结果 NLA组和LA组治疗12周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MMSE和MOCA总分增高、P300电位的波幅增高和潜伏期缩短)、PI值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12周比较,丁苯酞治疗12周后,LA组的认知功能改善、PI值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PI值与认知功能相关(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脑白质疏松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大脑中动脉的供血,PI值的测定有望成为诊断脑白质疏松伴认知功能障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以及对动脉搏动指数、血清神经调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5例V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连续口服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1个月)63例和对照组(连续口服盐酸多奈哌齐1个月)6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水平,评估治疗前后脑血流状态指标[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血清神经调节蛋白1(NRG1)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MoCA、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EDV、PSV水平均大于对照组,PI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NRG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RG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同时研究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NBP)及尼莫地平(NMD)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治疗的VD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NBP组和NMD组,各48例。NBP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NMD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周期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随访,利用认知功能量表(MMSE、MO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MMSE、MOCA和ADL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NBP组MMSE、MOCA评分均明显高于NMD组,而ADL评分明显低于NMD组(P0.01);NB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NMD组(22.9%)(P0.05)。结论 NBP与NMD均能明显改善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但NBP效果更显著,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乌灵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患者的效果,分析对患者神经递质、免疫介质及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5月在温州康宁医院就诊的160例产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使用乌灵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核因子-κB(NF-κB)、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LES-Q-SF)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5-HT、DA、NE、TNF-α、IL-8、ICAM-1、NF-κB水平,HAMD量表、Q-LES-Q-SF问卷、SDSS量表评分,E2、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智力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丁苯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空腹口服丁苯酞200 mg,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生化指标等。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MoCA、NHISS和ADL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丁苯酞组的MMSE、MoCA和ADL得分均高于对照组,NHIS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丁苯酞组的MDA、Hcy、NSE、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以明显提高APCI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和炎性指标,减少脑细胞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丁苯酞在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MoCA及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DNF、Lp-PLA2及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丁苯酞应用在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8例老年V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分别接受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79.55%)高于对照组(59.09%),MMSE总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提高老年VD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帕罗西汀片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该院就诊的产后抑郁患者94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加以rTMS治疗,疗程6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Hcy、NE、5-HT、DA水平、雌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雌二醇(E2)]、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74%vs. 74.4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7.02%vs. 12.7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用药6周的血清hs-CRP、Hcy、TSH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5-HT、DA、FSH、LH及E_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6周的HAMD评分、各项PSQI评分和EP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后抑郁患者,在给予帕罗西汀片治疗基础上加r TMS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清hs-CRP、Hcy、NE、5-HT、DA水平和雌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t DCS)治疗物质依赖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酒精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支持治疗+地西泮,试验组同时给予t DC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戒断反应量表评分、戒断治疗前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酒精戒断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及14 d后,试验组的酒精戒断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试验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DA、NE、5-H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试验组的血清NE、5-H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血清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 DCS治疗酒精依赖患者能显著调节患者的神经递质紊乱,改善睡眠质量,减轻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对患者血清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8例卒中后V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4例)。在常规治疗(营养脑神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稳定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以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脑血管功能、血清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R、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的MMSE、BI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颅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增快,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快;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住院的7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与抗血小板、改善循环、稳定斑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口服,3次/d。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NIHSS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hemer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将80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标准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hemerin、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较治疗前血清Chemerin、TNF-α水平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ACI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可能与抑制Chemerin和TNF-α的产生或分泌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