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涛教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基础是什么?陈超教授:由于HIE的严重性,长期以来国内外对HIE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使我们对HIE有了更多的认识,目前认为HIE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血流动力学变化:缺氧时机体发生潜水反射,为保证重要生命器官脑和心的血供,脑血管扩张,非重要器官血管收缩,这种自动调节功能使大脑在轻度短期缺氧时不受损伤。如缺氧继续存在,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失代偿,形成压力被动性脑血流,当血压降低时脑血流减少,造成缺血性损害。2.脑细胞能量代谢衰竭:缺氧…  相似文献   

2.
<正>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胎儿宫内缺血缺氧,导致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生后出现一系列脑病症状,并可引起永久性神经后遗症。有关本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国外自七十年代中期即进行研究,但进展不大。近年来随着再灌注损伤学说的深入研究,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改变有了新的认识,对治疗的改进也有了新的设想。本文在回顾传统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最近几年来有关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上的进展,做一简单介绍。一、传统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既往对HIE发病机理的研究着重在能  相似文献   

3.
郭惠梅  黄建萍 《医学综述》2009,15(19):2979-298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世界范围内足月新生儿围生期死亡和后期神经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它的发病机制复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及临床工作者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方面。近年来亚低温疗法有望成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流。本文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疗法的神经保护机制及临床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常见临床疾病 ,发病机制及其复杂。近年来 ,国内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了研究 ,包括临床分型、多系统损害、影像诊断、酶学以及动物疾病模型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发现许多细胞因子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有关。1 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在各种致炎因子刺激下合成的一种磷脂类化合物 ,是一种炎症介质 ,其分子结构为 1 -烷基 - 2 -乙酰基 -Sn -甘油 - 3-磷脂胆碱 ,分子量为 1 1 0 0Kda,于 1 972年由Benven ste等首先报道。PAF主要来源于血…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影响神经系统预后的严重疾病,发病机理极为复杂,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目前对胎儿或新生儿窒息后呼吸循环的病理生理反应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但是对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和分子及其机理了解得并不全[1,2],因而也难以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因此,研究并阐明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细胞和分子基础及其神经预后的关系可能是开发特异而高效防治方法的希望所在。本文将近年来新生儿HIE发病机理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HIE是指各种围产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  相似文献   

6.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在围生期窒息导致脑部出现缺氧、缺血性损伤,多因胎儿与母体之间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出现障碍降低胎儿血氧浓度导致,常使新生儿出现惊厥、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生长发育[1]。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发展程度及临床治疗效果与患儿预后有着重要相关性。因此,临床治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主要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它是引起智能落后和脑性瘫痪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任何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1)。为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改善预后,国内外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几年来,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取...  相似文献   

8.
果糖二磷酸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19-2220
果糖二磷酸钠(FDP)为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之一,又是细胞能量代谢的调节剂。FDP在细胞中通过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来调节几个酶促反应。补充外源性FDP,可增强细胞糖代谢过程中若干酶的活性,增加ATP的产量。因此FDP作为一种代谢性调节剂和高能的底物,显示对缺氧、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有良好的效应。近年来,FDP在我院儿科已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常规治疗药物之一,其在促进脑病急性期神经系统症状的恢复、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方面显示出肯定的临床疗效。1HIE的发病机制1.1HIE是指各种围产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害,是新生儿时期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常可引起脑发育迟缓、脑瘫、癫痫、听觉和视觉障碍等后遗症[1,2]。1.2发病机制对于HIE发病机制的研究,最早着重于缺氧时细胞能量代谢衰竭[3]。缺氧引起葡萄糖无氧酵解,导致细胞内酸中毒和ATP生成不足,不能维持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差,K+、Mg2+自细胞内渗出,Ca2+及Na+进入细胞内,线粒体功能受到损害,细胞代谢出现严重障碍。在缺氧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细胞膜最先受氧自由基损害,使膜磷脂产...  相似文献   

9.
果糖二磷酸钠(FDP)为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之一,又是细胞能量代谢的调节剂。FDP在细胞中通过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来调节几个酶促反应。补充外源性FDP,可增强细胞糖代谢过程中若干酶的活性,增加ATP的产量。因此FDP作为一种代谢性调节剂和高能的底物,显示对缺氧、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有良好的效应。近年来,FDP在我院儿科已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常规治疗药物之一,其在促进脑病急性期神经系统症状的恢复、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方面显示出肯定的临床疗效。1HIE的发病机制1.1HIE是指各种围产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害,是新生儿时期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常可引起脑发育迟缓、脑瘫、癫痫、听觉和视觉障碍等后遗症[1,2]。1.2发病机制对于HIE发病机制的研究,最早着重于缺氧时细胞能量代谢衰竭[3]。缺氧引起葡萄糖无氧酵解,导致细胞内酸中毒和ATP生成不足,不能维持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差,K+、Mg2+自细胞内渗出,Ca2+及Na+进入细胞内,线粒体功能受到损害,细胞代谢出现严重障碍。在缺氧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细胞膜最先受氧自由基损害,使膜磷脂产...  相似文献   

10.
万红 《河北医学》2006,12(2):179-17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较困难,传统的常规药物治疗对H IE脑损伤及预后的改善并不理想,笔者结合高压氧对本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及病进行综合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对象:治疗组,2003年至2004年,我科收治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58例。  相似文献   

11.
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疗效观察单怀礼(寿县县医院232200)国内外对丹参注射液治疗成人及成年动物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了多年研究,认为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笔者将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予以报导。1临床资料根据病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方法,并结合文献和临床诊断进行分析讨论,意在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随机对我院10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进行CT扫描,并对取得的CT诊断资料及临床表现加以分析。结果:106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主要表现为轻度13例,中度71例,重度22例。结论:对新生儿进行CT诊断,能够直观的反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并对其分类,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l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缺氧所致的颅脑损伤,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及其后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HIE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但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来报道银杏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labide,EGb)可通过抑制能量衰竭、清除氧自由基、抗PAF受体等多方面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EGb的神经保护机制,现就其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产前、产时、产后由于新生儿期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预后的临床分析.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诊治2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其中男10例、女11例,参照中华儿科杂志拟定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1例临床观察分析,高危妊娠新生儿发病11例,重4例,阴道手术助产的新生儿发病4例,重2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新生儿发病6例,重1例,发病年龄最大的24小时,最小2小时.轻度9例、中度8例、重度4例.根据《缺氧缺血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给予吸氧、保温、预防感染、抗自由基、减少脑细胞水肿,维持脑细胞代谢,对症治疗后轻者3—7天出院,中度10—15天出院,重度治疗后症状较前好转,留有轻重不等的后遗症.结论加强国产保健,提高高危监护技术,利用胎心监护,胎血气分析,超声显像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及胎儿窘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及早期干预训练,促脑功能恢复,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新生儿的常见病,由于缺氧、缺血性损害引起的急性脑衰竭,是新生儿死亡及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1].对其积极有效地治疗可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笔者近年来有综合关文献,对本病的药物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系统收集我院收治的37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了解其后遗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发生率为14.40%,重度窒息和出生时惊厥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出现后遗症的概率大大增加,临床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出现后遗症的概率大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发生率仍较高,其后遗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后遗症概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的疾病。该种疾病简称HIE,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临床尚未对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做出明确解释,给疾病的临床诊治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本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展开讨论,分析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并对该疾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系指围产期窒息导致新生儿脑组织缺氧缺血,从而发生脑组织水肿、软化、坏死和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症状。HIE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影响神经系统预后的严重疾病。关于HIE的发病机理极为复杂,本综述近年对HIE机理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及预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临床,依据CT表现,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分度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结合临床,跟踪随访.结果 CT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其影像学分度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指导性作用.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其影像学表现足临床必要的诊断证据,同时对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吴桂琴 《医学文选》1995,16(4):309-309
围产期窒息后脑损伤主要包括新生儿颅内出血和 缺氧缺血性脑病,两者常伴随发生,发病机理亦相互联 系。本文对30例新生儿窒息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1988~1993年收治围产期窒息的新生 儿30例,发生颅内出血1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