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9月对3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单纯胃底折叠术5例(Toupet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25例(Nissen式3例,Toupet式22例),腹腔镜单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3例.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5 min.术后平均住院6d.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4个月,32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明显好转.结论:对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58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观察组),22例患者行开腹手术(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4个月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调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DQ评分显示术后4个月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 结论: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积极应用于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随访腹腔镜治疗食道裂孔疝的效果。方法对28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其中132例做胃底270°部分折叠术(Toupet术),148例做胃底360°折叠术(Nissen术)。36例应用补片修补疝缺口,剩余患者采用直接缝合。结果 280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190min,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失血10~50ml;术后24~48h进流质饮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7d。结论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具有疗效确定、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并发症率极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35例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结果 83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联合其他手术183例(21.9%)。手术时间55.3(40~90)min;术中出血量20.4(5~50)mL,无术中术后输血者。术后24~48 h全流质饮食。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平均37.5个月。56例(6.7%)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吞咽困难28例,食管裂孔疝复发(折叠的胃底疝入胸腔)4例,症状复发18例,胃肠胀气综合征6例。结论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并可联合手术治疗其他疾病,是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病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疗效和安全牲.方法:对6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其中46例做胃底270o部分折叠术(Toupet术),16例做胃底360o折叠术(Nissen术).21例应用补片修补疝缺口,41例采用7号丝线缝合.随访时间中位数18个月.结果:62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110(30~190)min,失血10~50 mL;术后24~48 h进流质饮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7 d.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具有疗效确定、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方法对38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做胃底360°折叠术(Nissen术),9例应用补片修补疝缺口,29例采用7号丝线缝合。结果38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190min,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失血10~50ml;术后24~48h进流质饮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7d。结论腹腔镜下胃底Nissen折叠术式具有疗效好、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和部分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初步经验。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为13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或(和)胃底折叠术。观察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1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30-205min,平均152min,术中基本无出血。术后第2天开始饮水,第3天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后住院4-6d。1例直接缝合者术日晚发生气胸,经胸腔穿刺抽气消失。1例胃底折叠术患者在开始进普通饮食时有轻微吞咽困难,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行钡餐造影或CT检查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补片和(或)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部分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例胃部分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及Nissen胃底折叠术。结果: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及Nissen胃底折叠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或开胸手术。手术时间70~120 min,出血量50~80 mL,术后24 h后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术后住院3~10 d。结论: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部分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3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8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食管旁疝(Ⅱ型)3例,混合型疝(Ⅲ型)5例,伴有轻度胃食管返流2例,中度或重度6例。行食管裂孔修补+Toupet胃底折叠术4例,食管裂孔修补+Nissen 360°胃底折叠术4例,其中2例行专用补片修补术。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开胸手术。手术时间2.2~6.5h,平均3.2h,术后1例发生一过性皮下气肿,2例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均经保守治疗缓解,全组患者原有症状均明显好转或完全消失。术后住院4~16d,平均10d,随访10~26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特点,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Toupet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5月,21例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Ⅰ型9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2例)修补,采用单纯缝合膈肌脚,补片完全缝合,补片缝合加钉合等方法修补食管裂孔疝,并同期行部分胃底折叠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5~170min。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7d。术后随访1~16个月,20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改善不明显,无明确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的修补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3月~2013年3月腹腔镜手术治疗55例食管裂孔疝,腹腔镜下完成食管裂孔疝的还纳及修补之后,进一步行胃底折叠术。结果5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在食管裂孔修补基础上辅以不同的胃底折叠术,其中Nissen胃底折叠术17例,Toupet 胃底折叠术19例,Dor胃底折叠术19例。3种术式的手术时间:Nissen术式(69.6±13.0)min,Toupet术式(68.0±8.2)min,Dor术式(63.8±10.1)min;3种术式的术中出血量:Nissen术式(20.0±5.8)ml,Toupet术式(20.6±9.5)ml,Dor术式(21.7±5.0)ml,无一例输血;3种术式的术后拔管时间:Nissen术式(3.1±1.1) d,Toupet术式(2.7±0.7) d,Dor术式(2.3±1.1) d;3种术式的术后住院时间:Nissen术式(9.1±4.9)d,Toupet术式(8.4±2.6)d,Dor术式(7.6±1.5)d。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无围术期死亡,3例(5.4%)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胃排空障碍,1例吞咽困难,治疗后均缓解。55例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6~60个月),口服钡餐造影或胃镜等检查无食管裂孔疝复发,无食管狭窄和食管憩室发生。结论腹腔镜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安全有效,可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胃底折叠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市级医院初期开展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咸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胃底折叠术的术式不同,分为Dor术式组、Toupet术式组、Nissen术式组。观察并记录各术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3~36个月时的并发症及复发率。 结果31例均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其中Dor折叠4例、Toupe折叠3例、Nissen折叠24例;各术式手术时间分别为(60±4.5)、(68±6.3)、(70±9.2)min;各术式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4.8)、(24±5.4)、(30±9.1)ml;术后出院时间(7±2.1)、(8±2.8)、(9±2.4)d。31例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均得到缓解,4例患者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保守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行二次手术拆除胃底折叠后好转,其余3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缓解。31例患者术后随访,失访患者1例,随访3~36个月,中位时间28个月。经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未复发且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微创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底折叠抗反流手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对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在柯惠上海临床培训中心及奥林巴斯上海实验室对8只小猪行腹腔镜下保留部分胃底的胃袖状切除术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不同类型胃底折叠术(包括Nissen、Toupet、Dor胃底折叠术)。记录术中情况、手术步骤、技术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结果成功完成小猪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和食管裂孔疝缝合修补术8次,不同类型胃底折叠术24次,即Nissen胃底折叠术、Toupet胃底折叠及Dor胃底前折叠术各8次。无一例中转开腹,所有实验动物均在手术中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平均手术时间为(120.2±13.7)min,出血量为5~80(35.8±11.1)m L。术中1只发生肝损伤出血,其余均未发生脏器损伤及吻合口漏。手术时间随着训练次数明显缩短。结论腹腔镜胃底折叠抗反流手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对小猪动物模型安全可行,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极佳训练机会,有助于缩短学习曲线,可能成为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或食管裂孔疝的新型抗反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胃底折叠抗反流手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对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在柯惠上海临床培训中心及奥林巴斯上海实验室对8只小猪行腹腔镜下保留部分胃底的胃袖状切除术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不同类型胃底折叠术(包括Nissen、Toupet、Dor胃底折叠术)。记录术中情况、手术步骤、技术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结果 成功完成小猪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和食管裂孔疝缝合修补术8次,不同类型胃底折叠术24次,即Nissen胃底折叠术、Toupet胃底折叠及Dor胃底前折叠术各8次。无一例中转开腹,所有实验动物均在手术中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平均手术时间为(120.2±13.7)min,出血量为5~80(35.8±11.1)mL。术中1只发生肝损伤出血,其余均未发生脏器损伤及吻合口漏。手术时间随着训练次数明显缩短。
结论 腹腔镜胃底折叠抗反流手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对小猪动物模型安全可行,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极佳训练机会,有助于缩短学习曲线,可能成为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或食管裂孔疝的新型抗反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为1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其中9例行胃底360度折叠术(Nissen术),3例行胃底270度部分折叠术(Toupet术)。8例使用7号丝线缝合修补疝缺口,4例应用补片修补。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2~215 min,平均(116±23)min;术中出血量10~20 ml,平均(12±2.4)ml;术后住院3~19 d,平均(5.1±1.3)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9例(75%),好转3例(25%)。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安全,疗效确定,患者创伤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Nissen/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临床疗效及食管测压与pH值监测对长期疗效的预估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组),56例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Dor胃底折叠术(Dor组)。术后随访1年,对比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记录食管测压及pH检测等指标变化情况、Gerd Q、DeMeester评分等。 结果Nissen组术程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Dor组(P<0.05),2组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年食管反流情况与DeMeester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Nissen组在减少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和最长反流时间方面均优于Dor组(P<0.05)。2组在反流时间、酸反流时间百分比与DeMeest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静息呼吸平均值、食管残余压较术前均显著提升(P<0.05),但2组间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食管松弛率、无效吞咽与Gerd Q评分均较术前也均明显降低,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Nissen或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均有明显效果,临床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 2004年5月~2008年11月45例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抗反流手术。采用视觉模拟积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价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胃食管反流症状,包括烧心、吞咽梗阻、反酸、胸痛、嗳气等。结果在缝合缩小食管裂孔的同时,行改良Nissen术9例,Toupet术10例,Dor术26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2~203min,平均118min。术后住院2~8d,平均2.7d。术后发生胃潴留3例,吞咽梗阻2例。术后随访1~48个月,平均21.5月,2例分别在术后1、12个月复发。胃食管反流综合症状VAS评分术前中位数5分(4~8分),术后1、6、12个月中位数均为1分,术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抗反流手术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