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合成和研究双(β-二酮)开链聚醚(H2L)的碱金属NaI与过渡金属FeⅡ,FeⅢ的异核金属大环配合物。方法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室温磁化率和穆斯堡尔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 在所形成的配合物中,NaI处于醚链空腔中。结论 FeⅡ和FeⅢ分别在双(β-二酮)处配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手性金属配合物经Caco-2细胞单层转运吸收的手性选择性.方法:采用动力学研究方法,测定手性金属配合物跨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速率.结果:金属配合物的手性不同,导致金属配合物经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速率不同.结论:手性金属配合物经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吸收存在手性选择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新型八核铜配合物乳剂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八核铜配合物乳剂对实验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为研究其药效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SPF级KM小鼠,设空白对照组及八核铜配合物乳剂不同剂量组,观察八核铜配合物乳剂对小鼠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各剂量组小鼠均无明显急性中毒症状,无动物死亡,未测出该配合物的LD50,最大耐受量(MTD)为60 mg.kg-1。结论八核铜配合物乳剂安全性好,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呈供不应求的态势[1]。近年来,随着绿色化学观念的普及,从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和绿色性着手,以苯直接羟化法制苯酚已成为苯酚合成中的研究热点[2]。其中,H2O2作为一种原子经济性高、环境友好的清洁氧化剂,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和关注,亦已成为苯直接合成苯酚研究的焦点之一。双核金属配合物中的两个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协同效应的影响,使它们呈现出许多优于单核配合物的催化活性,其中由d区过渡金属与镧系离子形成的d-f异双核金属配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导致了它在生物模拟等多方面都表现出更特殊的性质[3]。分子筛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无机材料,当今以分子筛为载体的固载金属配合物作为生物酶的模拟体系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是分子筛领域跨学科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金属配合物药理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新的高效、低毒、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属配合物不断被合成出来。其中,包括某些有机铂类化合物、有机锡配合物、有机锗配合物、茂钛衍生物、多酸化合物等。现就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抗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寻噻二唑衍生物与其过渡金属配合物抑菌活性情况。方法 :以四个取代 1、3、4 -噻二唑为配体 ,与过渡金属铜、钴配位 ,共合成八种新的金属配合物。配体结构被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证实。配合物的结构与配位情况 ,由红外光谱及原子吸收分析数据 ,进行了推断与计算。对所有配合物进行了初步抑菌活性筛选试验。结果 :钴配合物的抑菌活性高于铜配合物。结论 :噻二唑衍生物可以制成金属配合物用于杀菌抑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氟派酸(NFLA)的八种金属配合物进行了G氏菌的抗菌实验研究,结果Zn-NFLA对G氏阴性菌有明显的抗性。提示氟哌酸的金属配合物可增强其抗菌活性,从而增强氟哌酸广谱性。本工作为临床新药开发、临床医师用药提供了一些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过渡金属配合物药物,研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合成了Cu(Ⅱ)、Ni(Ⅱ)-2-巯基吡啶-N-氧化物两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得到配合物的组成;利用红外光谱确证了配体和中心原子之间的键合方式;摩尔电导表明在有机溶剂DMSO中,配体与中心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非离子型,配合物以非电解质形式存在;紫外光谱表明中心原子对配体的共轭体系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3、有机贵金属和过渡金属π—配合物 3.1、钛、锆、铪、钒、铌和钽 最近几年人们才开始研究金属π—配合物的抗癌活性。其中最重要的结构类型化合物为26,研究较多的配合物之一是27~(3.72-76),它对治疗实体和腹水肿瘤具有广谱性(见表4),其它的二茂合钛衍生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荧光基团偶联到金属前体上得到新的环金属钌配合物,研究该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及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配体进行化学修饰后,作为配体引入到环金属钌前体中,合成得到目标配合物Ru-A。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对其进行了基础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检测配合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利用MTT法检测配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抗增殖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探究配合物诱导肿瘤细胞产生活性氧的水平。并在3D细胞球模型上验证了配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目标配合物Ru-A。光谱结果显示Ru-A在400~500 nm处显示出主要吸收峰,在725 nm处有一个较强的发射峰。与配体相比,配合物Ru-A的细胞毒性明显提高。Ru-A诱导肿瘤细胞产生活性氧,且有效抑制3D细胞球生长,导致细胞死亡。结论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的配体引入后显著提高了环金属钌配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且光物理性质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